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学史名词解释

1·古希腊神话:(1)神诞生的故事;创世神话;神与人的关系。

(2)神与人的关系:神与人同形同性,神长生不死,比人的力量大。

2·神话功能:解释未知;对生活与人进行陌生化处理3、俄林波斯神统:(1)以宙斯为众神之王的神话系统,因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俄林波斯山而得名。

其中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

宙斯的子女中,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

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时期的生活。

(2)出现了比较细密的分工和职位;涉及到神对人的监管(道德监管);出现了一些故事的原型(代表一些道德的含义,最早模范)4《奥德赛》——《奥德赛》以海上冒险和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俄底修斯的不畏艰险和佩涅洛佩的坚贞,歌颂了智慧、勇敢和忠诚。

第一部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史诗,在此之的史诗主要为集体性,个人性格不是很突出。

回家的主题,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欧洲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内容的小说,为后世的文艺复兴的小说和18世纪的流浪汉的小说(《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做了示范。

第一次描写航海之事,第一部详细描写家庭生活的史诗。

比喻的修辞手法,涉及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5·早期的基督教文学——产生在公元1世纪中叶到公元2世纪末叶,基督教文化是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由矛盾、冲突到交流、融合而产生的新文化。

早期基督教文学是用希腊文写成。

到了3世纪,经过教会筛选,选出27卷编为《新约全书》,定为基督教的经典。

早期基督教的文体有四种,即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书。

6·中世纪文学的分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一期间,即封建制度从形成走向灭亡的阶段,史称“中世纪”。

(中世纪文学指的是前两个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指的是后期)(1)初期:公元5世纪~公元11世纪,封建制度形成时期(2)中期:公元12世纪~公元15世纪,封建社会全盛时期,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先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后期:公元15世纪~公元17世纪中叶,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时期7、教会文学:(1)欧洲中世纪盛行的为封建教会服务的正统文学,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

主要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题材大多取自《圣经》,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奇迹剧等。

一般采用梦幻的形式以及象征、寓意的手法,因而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

(2)教会垄断了中古时期的文化,形成长时间的话语霸权(绝对权力,排斥性,惩戒性的力量),对古代文化的文献采取的是捣毁政策,对不属于他们认定范围内的合法遗产采取消灭政策。

(教会在中世纪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3)教会文学是用拉丁文写成的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梦及梦的解释、宗教戏剧等,宣扬原罪,诋毁和否定现实生活,肯定未来,劝人忏悔,宣扬因果报应。

(4)教父哲学(家):他用新柏拉图主义的东西去整理基督教思想而形成新的神学体系(5)特点:梦幻色彩和浪漫气氛;充满自然的欲望与禁欲主义之间的矛盾。

8、骑士文学(1)公元12~13世纪是骑士文学的繁盛时期,以法国为代表,骑士抒情诗在普罗旺斯,以《破晓歌》最为有名,马恩认为骑士文学第一次出现了个人之间的性爱。

骑士传奇(骑士叙事诗),活跃于法国北部,篇幅较长,关键词“冒险”“历史渊源”,分为三个系统:古代系统(故事原材料来自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作品或者这种作品的改写,把中世纪的道德美德糅杂进去)、不列颠系统(主要围绕亚瑟王,主要是远征的故事)、拜占庭系统即罗马系统(流传的只要是古希腊晚期的作品)。

(2)特点:重复性多,多抄袭;以一两个骑士为故事中心(多则三个人开始冒险);对话多;初步具备了近代小说的规模(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某种意义上是对这种故事的戏仿。

9·中世纪文学的特点:(1)前期文学是教会文学,用拉丁文写成,具有宗教性和非民族性的特点(2)欧洲多数国家的民族文学多在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起来的,这个时期有两个特点:民族素材、民族语言。

(3)中世纪文学与民间文学有密切联系,不管是英雄史诗、骑士传奇、戏剧、市民故事,都有口头的基础(4)在中世纪文学中,有些东西是共享的,如主题、母题、结构、主人公等。

(出现了雷同化的情况的原因:这儿没有出现稳定的精神资源,基督教作为强势话语成为了最终的精神环境,精神家园有空白,只有口头的)(5)中世纪文学完全不同于古希腊文学,因为价值取向不同。

古希腊有基本价值的探寻,没有禁欲主义,肯定了现实生活的正当性(包括享乐主义);中世纪认为享乐是种罪,需要被清除,强调苦修,实现灵魂的净化。

(6)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还有野蛮文化得到合流,这样之后才迎来文艺复兴的曙光。

10、动物寓言:(1)以《伊索寓言》为线索。

寓言的功能:道德教化(所有动物故事的共性);讲述人生的智慧和经验。

写作方法:简单迂回。

(2)《列那狐传奇》:是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共27组诗,3万多行,成熟于公元12~13世纪的法国。

主人公:列那狐、伊桑格兰(狼),二者之间斗争和勾心斗角,列那狐的形象已经非常接近后世西方批评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将列那狐局限到特定的道德格局上。

最精彩的故事是列那狐的审判,众多人物纷纷登场,列那狐凭自己的智慧逃脱审判。

潜台词:弱者必须有智慧,用智慧来保护自己,从来不自欺欺人(自我意识的清晰性)。

中时期的城市文学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形态,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欲求,作品之中充满用智慧战胜强权的肯定,以及对现实享乐的肯定。

城市文学出现了大量的现实生活的素材,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前提。

11·但丁:(1)但丁是新旧交替的人物,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第一个诗人。

他属于市民阶级。

重视现实生活,肯定个人地位。

他的作品继承了城市文学的现实因素,但有了更加明确的问题意识,集中探讨大的问题。

他积极主动使用俗语,提高了俗语的地位,为后来的民族共同体的统一语言提供了前提他积极参与政治,因为中古时期政治是实现自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也是实现社会化的方式。

他是第一个高度评价俗语并强调用俗语来写作的作家,也是第一个研究俗语的学者,给俗语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也给现代意大利语奠定了基础。

俗语写作在中世纪末期出现了一场语言解放运动,民族语言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体现在对拉丁语《圣经》的方言翻译,以及作家用方言进行创作,为现代的欧洲语言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2)放逐期间,但丁写过两部著作:《飨宴》和《论俗语》。

《飨宴》用意大利语写作,通过这部书比较系统地解释了自己的诗歌,同时又把一些世俗的事物介绍给读者,目的是使其成为精神食粮。

但丁积极肯定俗语的优点,同时批判了封建的等级观念,也肯定了古代人文主义的一些特点,从学术的角度现代意大利语的基础。

《论俗语》探索了民族语言的可能性。

12.流浪汉小说恰是当时写骑士小说作家所不屑的这些流浪汉们玩世不恭,有着一套自己的道德标准(1)这种小说充满城市市民的活泼的诸多生活气息(2)该小说形成了异空间变化展开时间的叙事方式。

矛盾随着所到地方越大矛盾也越大。

“线性”是这一时期的写作方式19世纪的优秀小说也是这样的“线性”手法-----“线型的小说结构方式”而这种小说方式是不可能人为地切断的,小说是时间的艺术(3)主人公的身份往往是暧昧不明的,这种身份既包括社会化的外在身份,也有内心对自我的认同。

通过失败者落魄者的角度去看世界,这是流浪汉的一个特别价值(4)主人公的道德问题。

主人公和作家都处于道德的两难境地(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中,作者无法对道德做出绝对的判断),于是一种新的姿态:即道德相对主义的发现,使社会变得更加宽容,不再绝对。

13、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在欧洲语言中,特指的是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所发生的那场思想文化的变革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古代文化和哲学去反对中古时期的神权以及神学。

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较早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14.人道主义——对待世界和人的一种方式,到了18,19实际的时候,一些进步的作家,如伏尔泰,卢梭,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中的残酷的现实,强调博爱和人道。

15.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又称“三整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

三一律可以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

16.沙龙文学──17世纪法国的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因其多在巴黎贵妇人的客厅中形成而得名。

其体裁有爱情小说、田园小说和抒情诗。

沙龙文学美化骑士生活,缅怀中古,内容怪异神秘,艺术矫揉造作,语言晦涩难懂。

代表作家为伏瓦蒂尔。

17.巴罗克文学──又称“矫饰文学”,流行于17•世纪欧洲的表现贵族阶级思想情趣的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如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冈果拉诗派”等。

巴罗克文学追求虚无混乱的思想感情、艰涩的词藻和神秘隐晦的诗风。

巴洛克:语出意大利,原是畸形、矫饰的意思,曾用其标志16-18世纪的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的一种艺术风格,后借用到文学上。

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谲,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18.玄学派──17•世纪初在英国形成的以多恩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诗人屈莱顿批评多恩“诗中的玄学成份太多了”而得名。

这一流派的诗歌一般写爱情、隐居的生活和宗教感情。

他们脱离现实,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以意象奇幻取胜,因而内容晦涩难懂。

19.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0.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21.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