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2、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
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
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3、说明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答: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都是指固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结合方式或作用力。
离子键是由电离能很小、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大的非金属原于相互作用时,产生电子得失而形成的离子固体的结合方式。
共价键是由相邻原子共有其价电子来获得稳态电子结构的结合方式。
分子键是由分子(或原子)中电荷的极化现象所产生的弱引力结合的结合方式。
当大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脱离所属原子而形成自由电子时,由金属的正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引力使金属原子结合起来的方式为金属键。
4、原子中的电子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答: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按照四个量子数的规定从低能到高能依次排列在不同的量于状态下,同一原子中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不可能完全相等。
第二章材料的晶体结构1、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
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解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如图所示。
图中A、B、C、D、E、F为立方晶胞中6个表面的面心,由它们构成的正八面体其表面和棱边两两互相平行。
ABF面平行CDE面,其晶面指数为(111);ABE面平行CDF面,其晶面指数为(111);ADF面平行BCE面,其晶面指数为(111);ADE 面平行BCF 面,其晶面指数为(111)。
棱边DC AB //,BC AD //,ED BF //,EC AF //,CF EA // ,DF EB // ,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10],],101[]011[,[011],]110[,[101]。
对角线分别为EF AC DB ,,,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00],[010],[001]图 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2、标出图2中ABCD 面的晶面指数,并标出AB 、BC 、AC 、BD 线的晶向指数。
解:晶面指数:ABCD 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2a,3a,a,截距倒数比为 3:1:21:31:32= ∴ABCD 面的晶面指数为 (213) 4分晶向指数:AB 的晶向指数:A 、B 两点的坐标为A (0,0,1),B (0,1,2/3) (以a 为单位)则 )31,1,0(-=AB ,化简即得AB 的晶向指数]103[ 二(2)图同理:BC 、AC 、BD 线的晶向指数分别为]230[,]111[,]133[。
各2分3、如图所示立方晶胞晶格常数为a ,AO 的长度为2/3a , BD 的长度为1/2a ,CF 的长度为1/3a ,标出图中ABC 面的晶面指数,并标出AB 、BC 、AC 的晶向指数。
解:ABC 面的晶面指数:ABC 面在x 、y 、z 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4,2,2/3,(1分)截距倒数比为 113::1:2:6422= (1分) ∴ABC 面的晶面指数为 (126) (1分)晶向指数:AB 的晶向指数:A 、B 、C 点的坐标为A (0,0,2/3),B (1,0,1/2),C (0,1,1/3) (以a 为单位)则AB 的晶向指数[601]或[601] (1分) {1(1,0,)6AB =- } BC 的晶向指数[661]或[661] (1分) {1(1,1,)6BC =- }AC 的晶向指数[031]或[031] (1分) {1(0,1,)3AC =- }4、求图中所示立方晶胞中ABCD面的指数;并求该晶面与晶胞所交的四边形四条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解:晶面指数:ABCD 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a,2a截距倒数比为 1:2:121:11:21= ∴ABCD 面的晶面指数为 (121) 2分晶向指数:AB 的晶向指数:A 、B 两点的坐标为A (1,1/2,0),B (0,1,0) (以a 为单位)则 j i AB 211+-=, AB 的晶向指数]102[ 2分 同理:BC 、AC 、BD 线的晶向指数分别为]210[,]011[,]111[。
各2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001)与[210],(111)与[112],(110)与 [111],(132)与[123],(322)与[236](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 (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132)(111)[112](110)[111][123][236](112)(111)(322)(101)(112)[111](001)[210][110](101)(011)(101)[111](011)(112)(101)[111](112)面心立方结构和体心立方结构中有几种间隙,各有几个答:面心立方结构包含4个正八面体间隙和8个正四面体间隙;体心立方结构包含6个正八面体间隙和12个正四面体间隙。
(数目:每个2分,类型:每个1分)5、简述同素异构产生原因。
答:与该类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变化有关,即在不同的温度或压力下,通过参与键和的外层数分布状态的改变,而引起原子间结合能以致点阵的形式发生改变,过渡族金属多型性倾向较大,与此结构中的s能级和d能级十分接近有关性能:发生多型性转变,由于晶体点阵致密度不同,伴随热涨,6、在离子(陶瓷)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堆积方式取决于哪些因素答:(1)正、负离子的电荷大小——晶体必须保持电的中性,即所有正离子的正电荷应等于所有负离子的负电荷。
(2)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由于正、负离子的外层电子形成闭合的壳层,因此可以把离子看成具有一定半径的刚性圆球。
在离子晶体中,一些原子失去其外层电子而成为正离子另一些则得到外层电子而成为负离子。
(答对(1)、(2)中的任一点5分)7、简要说明硅酸盐的几种结构单元的主要特点。
答: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1.简要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答:加聚反应是由不饱和的单体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其产物只有—种高分子化合物。
参加缩聚反应的单体一般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能相互作用的官能团(两个或两个以上易断裂的共价键)的化合物,产物中除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外,还生成有小分子。
如H2O、HCl、NH3等。
产物的组成与参加反应的任何一种单体均不相同。
从反应机理上看,加聚反应是不饱和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的,实质还是加成反应。
所以,双键、叁键是发生加聚反应的内因。
缩聚反应是通过单体中的官能团相互作用经缩合生成小分子,同时又聚合成大分子的双线反应。
发生缩聚反应的内因是相互能作用的官能团(或较活动的原子)。
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不一定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如丁苯橡胶就是由单体1,3-丁二烯和苯乙烯加聚而成,缩聚反应的单体不一定就是两种,也有一种的,如单糖缩聚成多糖、氨基酸缩聚成多肽,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链节结构,并指出有无氢键,若有,是分子内还是分子间的(1)聚氯乙烯;(2)聚乙烯醇;(3)尼龙-6;(4)涤纶;(5)纤维素答:(1)-CH2CHCl- 、分子间氢键(2)-CH2CHOH-、分子间氢键(3)-HN(CH)5CO-、分子间氢键(4)分子间氢键(5)分子内和分子间都有氢键3.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对主链的柔顺性有什么影响答:主链结构对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的影响(1)主链杂原子使柔性增大,其中按照Si—O、C—O、C—C键的顺序柔性递减;(2)主链芳环使柔性下降;(3)共轭双键使柔性大为下降;(4)孤立双键使柔性大为增加。
当主链结构相同时,可根据侧基情况来比较或判断链柔性大小。
侧基对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的影响(1)侧基极性越大柔性越小;(2)侧基对称取代会使柔性大大增加;(3)侧基不对称取代时的柔性会显著下降;(4)一般来说,侧基体积较大,柔性下降。
但柔性侧基随着侧基增长,柔性增加。
4.试解释下列实验现象:将一个砝码系于聚乙烯醇纤维的一端,把砝码和部分纤维浸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
如果砝码悬浮在水中,则体系是稳定的;如果砝码挨着烧杯底部,则纤维被溶解了答:当砝码悬在水中时,聚乙烯醇纤维被拉伸取向,耐热性提高,纤维不被溶解,如果砝码挨着烧杯的底部,聚乙烯醇纤维未被拉伸取向,耐热性未提高,因此在沸水中溶解了。
5.高聚物主要有哪几种聚集态什么样的聚集状态是高聚物独有的答:高聚物的聚集态有:液态、高弹态、玻璃态、取向态、结晶态、液晶态。
其中高弹态是高分子所特有的。
6.提高高分子材料强度的方法有哪些答:提高高分子材料强度的方法有:1.改变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度,结晶度增加,则高分子材料的强度提高;2.改变侧基的性质,侧基体积越大、极性越大则高分子材料的强度提高;3.改变主链结构,主链刚性越大,则高分子材料的强度提高;4.共聚,与其他高强度高分子材料单体共聚,可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强度;5.拉拔强化,一些高分子材料在Tg温度附近冷拉,可提高其强度。
7.为什么聚乙烯容易结晶,而聚氯乙烯则难以结晶为什么在热塑性塑料中完全结晶不大可能答:因为聚乙烯高分子链结构简单、对称所以容易结晶,而聚氯乙烯分子的对称结构被打乱,而且CHCl 体积比CH2大,因此结晶能力下降。
由于高聚物分子链很长,不能象小分子化合物那样可以实现整个分子都进入“结晶区”而达到完全结晶。
因此在热塑性塑料中完全结晶不太可能。
8.说明交联的作用,它如何改变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答:交联作用是分子链之间生成化学键,形成网状结构。
线型聚合物经适度交联后,其力学强度、弹性、尺寸稳定性、耐溶剂性等均有改善。
第四章晶体缺陷1、为什么位错没有平衡浓度答:自由能分析:位错是由大量点缺陷串成线,混乱程度受到限制,熵的作用大减,主要考虑内能,位错总是增加内能,位错越多,越不稳定,热力学要求位错越少越好,故位错没有平衡浓度。
虽然热力学不稳定,但因其呈网状分布,故力学上是稳定的。
2、简述大角晶界特点;答:1.过渡层厚度仅2~3个原子直径;2.原子排列混乱;3.相对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