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业
3-1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MPa 1801=-σ,取循环基数60105⨯=N ,
9=m ,试求循环次数N 分别为7000,25000,620000次时的有限寿命疲劳极限。
5-6 已知一个托架的边板用6个螺栓与相邻的机架相连接。
托架受一与边板螺栓组的垂直对称轴线相平行、距离为250mm 、大小为60kN 的载荷作用。
现有如图所示的两种螺栓布置形式,设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连接,试问哪一种布置形式所用的螺栓直径较小?为什么
分析:螺栓组连接的受力:横向载荷、转矩、轴向、倾覆力矩
N
r m r rN K N N σσσ==0
6-4 校核键的强度时注意键长l是工作长度。
10-1
主动轮
径向力:指向轴心;
周向力:与旋转方向相反
轴向力:
斜齿轮和蜗杆:右手定则或左手定则
锥齿轮:由小端指向大端
从动轮:与主动轮方向相反
10-1(a)
10-1(b)
11-
1
例13.2 一根装有小圆锥齿轮的轴拟用如图13.3(a )所示的支承方案,两支点均选用轻系 列的圆锥滚子轴承。
已知圆锥齿轮平均分度圆半径r m =100mm ,所受圆周力F te =859.5N ,径向力F re =300.7N ,轴向力F ae =86.2N ,载荷较为平稳,轴的转速n=500r/min ,轴颈直径可在28~38mm 范围内选择。
其他尺寸如图所示。
若希望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能超过60 000h ,试选择合适的轴承型号。
解:(1)计算轴承所受的径向载荷。
做计算简图如图13.3(b )所示,则
N
2.372)5.71(7.300N 5.71300/)7.3001002.86100(300/)100100(N
5.28611465.859N 14615.859300
400
300400V 2r re V 1r re ae V 2r H 1r te H
2r te H 1r =--=-=-=⨯-⨯=
-=-=-=-==⨯==F F F F F F F F F F F
N
3.2955.715.286N 9.12042.372
14612
22V
2r 2
H
2r 2r 22
2V 1r 2H 1r 1r =+=+==+=+=F
F
F F F F
(2)计算轴承的轴向载荷。
初选30206型轴承,查手册得:C r =43.2kN ,Y=1.6,e=0.37。
查教材表13-7得F d =F r /(2Y),则
N
7.462)2.865.3763.92max()max(N 5.376)2.863.925.376max()max(N
3.92)6.12/(3.295)2(N 5.376)6.12/(9.1204)2(ae 1d 2d 2a ae 2d 1d 1a 2r 2d 1r 1d =+=
+==-=
-==⨯===⨯==,,,,F F F F F F F F Y F F Y F F
(3)计算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由于载荷平稳,所以取f P =1。
e
F F e F F a a >==<==57.13.2957.46232.09.12045.3762r 21r 1
查教材表13-5得X 1=1,Y 1=0,X 2=0.4,Y 2=Y=1.6。
N
5.858)7.462
6.13.2954.0(1)(N
9.12049.120411)(222r 2p 2111r 1p 1=⨯+⨯⨯=+==⨯⨯=+=a a F Y F X f P F Y F X f P
(4)验算轴承寿命。
由于P 1>P 2,故按P 1验算轴承寿命,由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公式
得
h 00060h 87606559.204120043500601060103
1066h >=⎪⎪⎭
⎫
⎝⎛⨯=⎪⎭⎫ ⎝⎛=ε
P C n L
所选轴承寿命满足要求。
附录
例13.3 指出图13.4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误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
并在轴心线 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齿轮油润滑,轴承脂润滑)。
图13.4
解:正确结构如图13.5所示。
①联轴器周向没有定位。
②齿轮周向没有定位。
③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与轮毂相配的轴段长度应小于轮毂长。
④转动件联轴器与静止件轴承端盖接触。
⑤转动件轴与静止件轴承端盖接触。
⑥箱体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
⑦端盖没有砂轮越程槽。
⑧端盖端面加工面太大。
⑨轴外伸过长。
⑩轴精加工面过长,装拆轴承不便。
○11因齿轮油润滑,轴承脂润滑,所以轴承内侧需要挡油圈。
○12没有垫片,无法调整轴承游隙。
○13外伸轴端没有密封设施。
○14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
例15.4请将图15.6中轴系结构有错误及不合理处,用序号标出,并按序号简要说明原因。
解:其错误如下:
(1)轴的右端面应缩进带轮右端面1~2mm且应有轴端挡圈固定带轮;
(2)带轮与轴间应有键联接;
(3)带轮左端面靠轴肩定位,下一段轴径加大;
(4)带轮两个槽中没有线;
(5)取消套筒(若保留套筒对带轮定位也可,那么套筒应穿过透盖顶到轴承内圈右端面);(6)透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且还应有密封毡圈;
(7)应改为喇叭口斜线,用角接触球轴承;
(8)与轮毂配合段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小1~2mm;
(9)轮毂与轴之间应有键联接;
(10)两个轴承端盖与箱体间应有调整垫片;
(11)箱体上端盖接触面之外的外表面应低一些;
(12)轴承端盖外圆外侧应倒角。
轴系结构改正如图15.7轴线上半部分。
[评注] 轴的结构改错问题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轴与轴上零件如齿轮、带轮、联轴器等是否用键(或销、紧钉螺钉等)作周向固定联接,若有多个轴上零件时其键槽是否在同一母线上;
②轮毂长度是否略大于安装轴段的长度;
③轴上零件的(两端)轴向定位如何;
④轴上零件(特别是安装于轴中段的齿轮以及轴颈处的轴承等)是如何装上去的,有无该零件两端的轴段径向尺寸均大于轮毂孔(或轴承内径)而无法装拆问题;
⑤轴承的类型选择和组合是否合理,特别是采用向心推力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
承)时应检查是否为成对使用,其内外圈传力点处是否设置有传力件,若两个向心推力轴承在轴的一端安装时,另一端游动支点处的轴承类型是否恰当等;
⑥轴承内圈、外圈的厚度是否高出与之相接触的定位元素的高度;
⑦若两支点的滚动轴承为同型号(如一对向心推力轴承在两端支承),且二者是由轴的一端依次装入时,座孔及轴颈的中段是否设有凹槽部分以利于轴承的装拆(同时可以减少精加工长度);
⑧轴伸出透盖处的有无密封及间隙;
⑨轴承的游隙如何调节;
⑩整个轴系相对于箱体(或机架)轴向位置是否可调(例如使齿轮对在全宽度上啮合,特别是对于圆锥齿轮、蜗轮蜗杆装置)等。
带的基准长度L d、带速v、传动比i对传递功率有什么影响?P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