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创业事迹介绍文档2篇Introduction document of laid off workers' entrepreneu rial deeds下岗职工创业事迹介绍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
本文档根据事迹材料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下岗职工创业事迹介绍文档2、篇章2:典型事迹材料:下岗职工的诗痴生活文档篇章1:下岗职工创业事迹介绍文档她80年代毕业于省粮校,一直在我市粮食部门工作;她曾在广州一家私营企业任财务经理,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她回乡历尽艰辛成功创办蛋鸡养殖场,去年又投资20万元将规模做成全市最大,并为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她就是粮食部门下岗职工**。
为了生活,不惑之年外出务工XX年,年近40、工龄快20年的**成了一名下岗职工。
虽突然间有点难以接受,但**只是淡然一笑:没什么,有一双手就能养活自己。
于是,她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
一个中年女人,想找份收入高点的工作难上加难。
经人介绍,**来到广州市,在一家私人营销企业当起了出纳,开始月薪不足1000元,还要自己掏钱住宿、吃饭。
为了立住脚,她起早摸黑,勤奋工作,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
她不但认真干好自己当天的工作,而且力所能及地多做份外事。
由于她工作认真肯干、责任心强,三个月后,老板就每月发给她1500元。
半年业务熟悉后,她一人干起了两人的活,而且当天的事即使加夜班(没有加班费)也一定完成。
**有十多年腰背痛的老毛病,工作时间长了,疼痛难忍,她就靠着门框或“按摩”。
寝室的女孩见她太劳累了,常常帮着按揉解除痛苦。
由于勤奋敬业,不到一年,她的工资增加到XX元,并从出纳升任主办会计。
一年之后,月薪又涨至3000元,并升任财务经理。
为了创业,历尽艰辛回乡办鸡场XX年底,在广州有一份不错工作的**做出了一个令大家不可理解的决定——辞工回家办养鸡场。
此言一出,家人和亲友无一人赞成,打定主意的她谁劝也没用。
在亲友处筹措了几万元钱,一天鸡也未养过的她,靠啃书本、拜师学艺,在白杨镇檀山村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檀山蛋鸡养殖场。
一般人只知道养殖业脏、累、苦,苦到什么程度,只有业内人自己知道。
刚进鸡苗时,幼小的生命出壳当天就运到鸡场,开始要30多度的室温。
装空调是省事,但成本太高划不来,没钱就只有多吃苦了。
开始十几天,她吃住在鸡舍,日夜与小鸡相伴,因为烧柴火保温,时刻要添柴。
若想偷懒,一下子添多了,火太旺,温度太高不行,只得日夜守护,丝毫不敢怠慢。
这样她每天被热浪熏得口干舌燥,半个月下来,鸡是稍微长大了,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但人却瘦了一大圈。
为了节省开支,**一个人既要购料进料,又要喂水喂料,挑粪出粪,忙得不可开交。
丈夫要上班,所以她总是一个人默默辛劳硬撑着。
更令人担心的是进鸡场的路太陡了。
每逢下雨,拉料出粪的车都不敢来,所以饲料就卸在几百米之外,靠自己一包包地扛到鸡场。
饲料不能淋湿,否则发霉则不能用。
碰雨天她得抢着扛,有时累得直不起腰,却仍不敢多耽搁一分钟。
如果说苦和累还可以顶过去的话,那么意外风险就令人难以承受了。
XX年,由于鸡苗紧张,原来一家种鸡场老板的鸡苗供不应求,他就从山东进了一批鸡苗给**。
谁知这批鸡苗品种不行,刚到产蛋高峰期,产量就急剧下降,越养越亏本。
无奈之下,她只好把鸡卖掉,一次足足亏了4万多元。
家人劝其就此打住,她却坚决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为了梦想,扩大规模发展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的梦想就是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为家庭也为社会做点事情。
虽然养鸡场办起来了,并初尝成功,但她并不满足。
20xx年,**又努力扩大养殖量,继续她的“辛苦之旅”。
这既是因为她的事业梦想,也是形势所迫。
如今办养殖业,苦、脏、累不说,由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唯有做大做强才能生存下去。
三年的摸索实践,她经历了风险,也积累了经验,在家人积极支持的同时,**为自己的养鸡场规划了一个万羽规模蓝图。
在市畜牧水产局和白杨镇的支持帮助下,她说干就干,一个月就东拉西借凑了20万元资金,并将原来的鸡舍全部推倒重建。
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操劳,一个万羽新型规模化养鸡场已经建好,并成为我市蛋鸡养殖业规模最大的养殖场。
目前,养殖场还安置了多名返乡残疾农民工就业。
回首过去,**十分感慨。
展望未来,她更加信心满怀。
下一步,她将用心把养殖场办好,为事业做大做强、为瑞昌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篇章2:典型事迹材料:下岗职工的诗痴生活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生活”这个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悲观者认为生活就是苦难与痛苦;而对于乐观者则认为生活就是一首流动的诗,一曲快乐的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用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赋予了自己别样的人生。
他坚守着清贫,却怀抱着兴趣与爱好,执着地书写着人生的诗篇。
他说:“诗歌就是他的生命,他有理由为它选择坚守。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今年56岁,原**酒厂下岗职工,现为**《**诗刊》主编。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笔者有幸走进了老陈的家里,这时让人感受到的是: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直向我们扑来。
就在这狭窄的空间里,**与诗歌为伍足足相处了30年,他说:“这里就是他从事诗歌创作的天堂,现在都习惯了这种与诗为友的生活,每当他从外面归来,一走进自己的家里,就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在这个并不算宽的空间里,它见证了自己平时创作中的苦与乐,正是在这里使他得到了生活给予的乐趣,也正是在这里让他真正感觉到了与诗歌同在。
”生活中的**质朴率真,自下岗后就一直赋闲在家。
虽说生活上比较清贫,但他的诗歌梦一直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相反这种清贫的生活却给予了他诗歌创作中的力量源泉。
人非圣贤,说起诗歌创作,老陈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更有过坚守中的放弃。
在失业后的困境中,在与别人的议论中,他也饱受了人间的冷暖与沧桑。
正是妻子与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使他重新收拾起疲惫的心情,依然决然地拿起了手中的纸笔,重新开始诗歌创作。
而那些心中的苦闷与抑郁,却一个个都成了老陈诗歌创作中的天然素材。
在与家人的平淡生活里,妻子刘丽芝也从他的诗歌中感到无比的快乐与幸福。
当我们提起**写诗时,坐在一旁的妻子接过话茬,笑着数落起老陈创作时的痴迷。
她说老陈有时候为了写好一首诗,连饭都顾不上呷了,有时上街的时候,老陈走着走着就看不到人了,结果她回到家一看,原来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诗。
这时憨厚的老陈也赶紧为自己辩解,并道出了他之所以回家的原因,他说:“上街的时候与她走在一起,突然有了灵感,因为手上没有纸和笔,不能马上记下来,为了不忘记,他只好赶快跑回家,把当时想到的诗句立即记录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由于当时比较急,所以忘记了与妻子说一声......”老陈嗜诗如命,时常痴迷于诗歌创作,有时为了诗中的一字半句,甚至会通宵达旦熬到天亮,有时为了能够捕捉到诗中的灵感,时而行为怪异,让人匪夷所思,作为诗人的**,就是因为这样沉迷于写诗,才会被文朋诗友戏称为“诗痴”,事实证明:他作诗痴就痴在对诗歌的永恒追求中,更痴在对诗词创作的完美追求里.。
诗友甚至当着老陈的面调侃说,老陈你得了“诗痴”病。
大家这么说他只是从内心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与佩服。
为了每首诗都能够充分反映生活,能够达到某种境界,老陈还时常到外面体验生活,邀几个文朋诗友在一起谈天论地,其乐融融。
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寻自己创作中的那份诗情画意,则是老陈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守的信念,当然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才有着切身的体会:“做学问需要安静下来,老老实实地去做,写诗要的是激情与灵感。
灵机一动,心血来潮和偶然天成就是好诗,我认为凡事刻意造作去写的诗,大多不是好诗,创作时间也是随机的,不分白天与黑夜,不分早晨与傍晚,有时在睡梦中,有时在吃饭时,有时在走路的过程中,例如我的“一句童话”诗作,就是在一天晚上深夜所得,当时创作的冲动,让我那天晚上无法安眠,只好深夜起床,提笔写下了:‘妈妈的妈妈叫故事’这么一句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写诗时是没有规律的,要吃得起苦,要善于从苦中找到作诗的乐趣。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诗人**正是用自己平生的精力,坚守并看护着自己这片诗画一样的家园,用拼搏的汗水浇灌出了人生中一串串绚丽的鲜花.。
老陈18岁开始写诗,到现在为止共创作各类大小诗歌上千首,有一些获得了大奖,并且上了省级、国家级《诗刊》。
其中有二首诗歌:一首是《一句童话-妈妈的妈妈叫故事》,另一首是《两句不同的话语》,它们都上了国家级诗刊,据悉这二首诗都实现了我县对国家级《诗刊》上稿50年来零的突破。
自XX年起,老陈还连续4年荣获“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他的一些事迹也曾被有关媒体报道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现在担任《**诗刊》主编的**,也正以百倍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这份崇高的事业。
他说:“诗就是我的生命,而《**诗刊》就是我今后值得用全部生命去呵护的孩子,” 在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他在这片属于他的诗歌家园里,能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