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原卷版)

湖南师大附中2020 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科综合第I卷1.“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

这种变化表明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 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2.下列表格反映汉代前期太尉一职任职变化情况,据此可以推知A. 汉初太尉设置变化无常时有时无B. 汉初太尉设置与加强皇权关系密切C. 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 汉初太尉设置与中央集权关系密切3.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化的很多因素. 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

1023 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兑换首次成为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材料表明A. 宋代近代经济已相当繁荣B. 宋代赋税征收开始以货币为主C. 宋代契约关系已具普遍性D. 商品经济催生了信用金融发展4.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

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

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C. 行省所握权柄颇重D.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5.1865 年,清政府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允许移民对无主田山、房屋“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

受其影响,安徽宁国县十余年后移民与土著人口比例达3:1。

这反A. 杜会秩序逐步恢复B. 人地矛盾有效缓解映了当时C. 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8.1952 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 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

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

这反映 A.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 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9.“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雅典城及其 分区。

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 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 A.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团,在对 国经 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 才能集合起来。

”这一组 有利于打击氏族贵族 边倒。

中国和发展 10.有学者认18 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B. 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C.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D. 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11.1933 年 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 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

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 联邦纲领。

罗斯福意在A. 探索社会管理 计划道路6.1904 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 《商会章程附则六条》 ,随后各地商会 纷纷建立,到 1908年,全国已有 58个总商会(其中 9个建于海外 )和223个分会。

清末商会的设立A. 便利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B. 标志着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C. 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7.抗战前,中共在其领导下 地区实行苏维埃制度, 全部权力“属于工人、 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

1939 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 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A.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B. 推动国共合作实现D. 实践武装割据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因素、内陆中央地 个部分,名为三 带的部落,而 个部落,这种法力 D. 体现了易上不能向苏 沿海地区域分为 突破意识 C.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更大范围的商品。

使本来只买“体 委员释统农业恢复非常艰难,大量官员死亡或避灾使得政府不能正常运转,救济难于保证。

各地起义不断。

崇祯 年间明军“皆致疫疠,不任战”,“与贼战失利 " ,农民军因此长驱直入。

严重冲击了明王朝的统治。

摘编自陈旭 <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材料二 1348 年源于中亚地区的黑死病,在频繁的贸易活动中跨海进入温暖潮湿的英国,并沿着密集 的水上交通网络蔓延。

过度垦荒对生态平衡的打破导致雨量增多。

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公共卫生管理的落后, 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更加剧了瘟疫在英国的传播。

大量人口死亡。

带来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攀升 粮食需求减少价格下跌,自营庄园利润下降。

转而采取出租制,庄园制逐渐瓦解。

不少农奴成为承租农民, 连渐摆脱对领主的封建依附。

15 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基本消亡。

土地经营规模发展 .大份地盛行。

养羊业发展 迅速。

工商业和城镇逐渐繁荣,欧洲最初的资本家们开始积极寻求节省人力的新技术。

面对黑死病对社会 秩序的侵扰,治安法官组成地方上最有权力和效率的地方司法和行政机构。

伴随着旧贵族权力衰落。

英国 王权得以上升。

富裕农民、乡绅兴起成为新贵族,商人地位进一步提升,社会各阶,层间流动性加强。

经B. 强化政府分权制衡 原则C. 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D. 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12.世界银行 2011年 5 月 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 2025 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 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

A. B. C. 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疫期间免除灾区官员朝觐考察,并 。

朝廷规定“灾伤去处 "。

根据灾情多综合 粮等方式赈济。

资金除地方起运的赋税可存留外,还可启用救灾仓储资金, 鼓励民间富户出粮、出资等。

国家设惠民药局“以 ,一些济世救时的医生也施医送药,并建议百姓“静坐简出”、 勤扫秽物。

出于对瘟疫的恐惧, 事有亏”影响“天变 " 。

皇帝常下令官员“ 官府疫后多查断荒田,招集流民,给以牛具和种子, 官民常会以祈神 . 驱鬼和祭祀等方法来祈求平安。

担心“人 至下“罪已诏 " 。

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动带来田地抛荒, 督劝耕垦,并免除赋税积欠。

但靠人口优势支持的传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美元、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建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美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发达经济体难以主导经济全球Ⅱ材料一 明代一朝大小灾疫不 疫者连村司不奏、极刑不饶”。

施粥、煮药、助葬、发放钱帑(国库)银,以及户部遣人抚过大灾难的洗礼,人们对宗教的传统权威性产生了很深的、合乎情理的怀疑与动摇。

死亡逼近的情况下,自我拯救变得更加重要,人们的目光逐渐. 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对现实的关注。

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即将来临,近代文明的曙光已接近英格兰。

——摘编自王晓臣《十四世纪的黑死病和英国社会之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朝在救灾防疫措施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英国黑死病蔓延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416 世纪大瘟疫后中国和英国社会发展的不同走向及其原因。

14.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现在研究史学,有两件事情,最应当注意的。

其一,是要有科学的眼光。

便是现存的材料,都要用科学方法去整理。

其中最紧要的有两层:一是把不关于历史之学的析出,以待专家们的研究;譬如天文、律、历。

二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

其二,是要懂得考据之学。

研究历史,最紧要的就是“正确的事实”。

事实不正确,根据此事实而下的断案,自然是不正确的了。

其中最紧要的也有两层:一是要懂得汉学家的考据方法(注:其活学根本方法,在于“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必须懂得这一种方法,一切书才都可以读,一切材料才都可以使用。

二是要参考外国的书;从前中国历史中,关于外国一部分最不正确。

譬如朝鲜、安南要算同中国关系最深的,记载这两国的事情,还是误谬百出。

今后研究,必须搜罗他们自己的书。

就是中国的事情,也有要借外国史参考,方才得明白的;譬如元朝在西域一方面的事实,就须参考西史;清朝未入关以前的事实,中国人完全茫昧,反要参考朝鮮人的著述。

——吕思勉《中国通史)(1920 年)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 表述清晰)15.材料户籍制度自古有之,是一种综合性社会管理制度,承担多种功能,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变化。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农村居民被登记为农业户口、城市居民登记为非农业户口,从而形成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逐步调整,包括放松“农转非”政策、允许农民“自理口粮户口”在小城镇落户、建立身份证制度、实施流动人口暫住证与居住证管理制度等。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养老、医疗、住房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社会政策赋予的权益与人们的户籍身份联系越来越松,国家对城市居民的特殊保护政策越来越少。

2002 年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强农政策和相应的改革举措,农村户籍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2014年7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二是创新人口管理模式,三是切实保障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为了推动改革政策落到实处,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推动1 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建立居住证制度,把原先的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

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居住证暂行条例》,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使符合条件的人群获得的权益与本地城镇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小。

——摘编自龚维斌《从历史维度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50年代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建立的背景。

(2)概括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历史意义。

16.材料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后,核力量均势的美苏两国开始了限制欧洲中程导弹的谈判。

从1981 年到1987年的6 年间,美苏两国先后经历6轮共计110次会议谈判,由于分歧巨大.虽然双方都多次提出不同方案,但进展缓慢,曾一度陷入僵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