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归属于电子信息制造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归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9 )。

一、概述(一)电子器件概念电子器件: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分子结构的成品。

例如晶体管、电子管、集成电路。

因为它本身能产生电子,对电压、电流有控制、变换作用(放大、开关、整流、检波、振荡和调制等),所以又称有源器件。

按分类标准,电子器件(按工信部行业代码分类为J405 )可分为4 个大类,包括真空电子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和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

真空电子器件。

指借助电子在真空或者气体中与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将一种形式电磁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电磁能量的器件。

广泛用于广播、通信、电视、雷达、导航、自动控制、电子对抗、计算机终端显示、医学诊断治疗等领域。

半导体分立器件。

分立器件被广泛应用到消费电子、计算机及外设、网络通信,汽车电子、led 显示屏等领域。

包括:半导体二极管:锗二极管、硅二极管、化合物二极管等;半导体三极管:锗三极管、硅三极管、化合物三极管特种器件及传感器;敏感器件:压力敏感器件、磁敏器件(含霍尔器件及霍尔电路)、气敏器件、湿敏器件、离子敏感器件、声敏感器件、射线敏感器件、生物敏感器件、静电感器件等。

集成电路。

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

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集成电路板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板和数字两大类.按制作工艺可分为半导体和薄膜。

按集成度高低的不同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

能够完成光电或者电光转换及在光电系统中能对光路传输、光电转换起到控制作用的材料和器件。

电子器件主要分类见表一:电子器件主要分类(表一)二)电子器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电子器件行业属于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属于制造业,是从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制造经济活动的单位的总和。

主要包括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其它电子设备制造等多个子行业。

电子器件行业所属的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

产业规模居中国各行业之首,是拉动中国出口的最重要力量。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几年电子器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将继续攀升,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

电子器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自2005 年开始至2008 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发展十分迅速,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工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逐年上升。

2007 年至2008 年,行业开始从高速发展期进入成熟发展期,发展回归平稳,工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开始趋稳。

2008 年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阶段性新高9155 亿元后,2009 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同比下降4.9% ,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保持基本稳定但有所下降,从2008 年的1.74% 降至2009 年的1.55% ,可见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但从行业的重要性来讲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

2011 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上升到1.74% 。

见图一:2007-2011 年全国电子器件行业产值占 GDP 比重(图一)1.80%1.75%1.70%工业总1.65% 占比1.60%1.55%1.50%1.45%2007 2008 2009 2010 2011三)电子器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电子器件制造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高,零件品种多样,型号复杂;产品研发投入大,技术升级换代快,是一个技术风险较高,收益也较高的行业。

电子器件的技术发展趋势是由电子整机产品的发展要求来决定的。

微型化、高速度、大容量、智能化、个人化、集成化是个人计算机、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类电子等电子整机产品发展的六大趋势,由此决定了电子器件产品必须向以下五个方面发展,以适应电子整机产品发展的需求。

小型化。

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和便携式同时要求电子器件产品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尺寸,一些新材料和前沿技术(如纳米技术等)已开始被用于超小型器件的工艺之中。

多功能化。

随着电子新型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对片式起件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具有低温烧结特性的微波陶瓷介质和敏感陶瓷材料及相应材料的多层共烧技术。

集成模块化。

由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等技术的突破才使无源集成技术进入了实用化和产业化,形成了电子器件的集成模块化。

高频化、宽带化。

电子产品向高频(微波波段)发展的趋势很强劲,如无线移动通信发展到2GHz ,蓝牙技术是2.4GHz ,短距离无线数据交换系统可达5.8GHz 。

此外,高速数字电路产品越来越多,光通信的传送速率已从2.5Gbps 发展到10Gbps 。

这些进展都对电子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降低寄生电感、寄生电容、提高自谐振频率、降低高频ESR、提高高频 Q 值等。

绿色化 。

在电子器件的制造过程中, 往往使用大量有毒物料,如清洗剂、溶剂、焊料及某些原材料等。

部分电子器 件成品中有时也含有有毒物质,如汞、铅、镉等。

现在一些 发达国家已经立法禁用这些有害物质,提倡绿色电子。

我国 电子器件行业也面临这一课题,有大量的技术问题有待于解 决。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全球电子器件发展现状2007-2011 年全球电子器件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09 年出现下滑,但近两年有所复苏。

2007 年全球电子器件实现产值 5189 亿美元,2008 年实现 5812 亿美元, 2009 年实现 5527 亿美元, 2010 年实现 6111 亿美元, 2011 年 比分别增长18.6% 、 12% 、 -0.5% 、电子器件工业总产值增速 实现 6945 亿美单位:亿美元)2011 年,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了下游市场的消费能力,从而制约了全球半导体销售的增长。

目前,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和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美国、日本继续回升,亚太地区稳定,而欧洲同比增速继续大幅下滑,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目前的增速处于低位(除金融危机爆发的08 、09 年外),由于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行业增速能否保持稳定仍需观察,行业复苏过程缓慢。

全球电子器件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台湾。

日本和德国占领先地位。

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最大且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该公司在全世界共65 个国家拥有生产和销售法人网络,员工数多达157 ,000 人,2009 年超越惠普(HP)跃升为世界最大的IT 企业,其中LCD TV 、LED TV 和半导体等产品的销售额均在世界上高居榜首。

日立集团。

日立集团在全世界拥有约一千多家公司,是除丰田、NTT 以外第三家进入全球800 俱乐部(年营业收入达到800 亿美元)的日本电子器件制造企业。

日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在世界各地拥有控股子公司956 家。

日立在信息通信系统、电子设备、电力/产业系统、数字媒体/家用电器、高性能材料、物流及服务等领域拓展业务。

鸿海集团。

又称鸿海精密集团(富士康),是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其前身是1974 年成立的台湾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缐缆及组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缐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

鸿海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鉴入选为全球最佳声望标竿电子企业15 强,并成为全球唯一能连续六年名列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科技百强(IT100)前十名的公司。

见表二:2012 世界电子器件企业排名(表二)二)国内电子器件行业发展现状2011 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共有3700 家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8 个。

行业总资产达到7392 亿元,同比增长20.6% 。

2007 年-2008 年,我国电子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电子器件行业出现下滑, 2010 年 -2011 年逐步复苏。

2007 年,我国电子 器件行业实现工业产值 8174 亿元,占全球电子器件行业总 产值的 25.04% ;2008 年 9155 亿元,占全球电子器件行业 总产值的 25.12% ;2009 年 8706 亿元,占全球电子器件行 业总产值的 25.31% ; 2010 年 10011 亿元,占全球电子器 件行业总产值的 26.01% ; 2011 年 11814 亿元,占全球电 子器件行业总产值的 27.02% 。

我国电子器件行业在 2007 年至 2011 年分别增长 19.5% 、12% 、-0.49% 、 14.9% 和 18.1% 。

2007 年,我国电子器件行业实现工业产值占全球 电子器件行业的 25.04% 。

2011 年达到 27.02% ,提高了1.98 个百分点。

见图三:2007 年,我国电子器件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2043 亿 元,2008 年 2197 亿元,2009 年 1741 亿元,2010 年 2450 亿元,2011 年 3126 亿元,分别增长 15.5% 、7.5% 、-20.7% 、 40.7% 和 27.6%。

见图四:2007-2011 年国内电子器件行业工业产值(单位:亿元)2007-2011 年国内电子器件行业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图四)我国电子器件行业主要分布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

2011 年行业前十个省市的利润累计比重为92.77% ,资产累计比重为89.72% ,收入累计比重为93.20% 。

其中江苏省和广东省是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最重要分布地区。

见表三:2011 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收入前 10 位地区分布情况(表三)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比重(%)全国11825 18.1 100江苏省3925 17.3 33.2广东省3544 16.2 29.98上海市679 15.3 5.74山东省610 9.8 5.15福建省569 24.9 4.822011 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分布延续了一直以来的 明显区域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以 及环渤海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