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傅青主女科》用补气补血治疗血崩研习心得[1]
《傅青主女科》用补气补血治疗血崩研习心得[1]
肺之气 , 体现 了血非气不生 , 是补气之所以生血的道 理 。妇人有一交合则流血不 止恐有血枯 经闭之优。
天暑地热经水佛溢也。 ” 《 傅青主女科》 认为血崩一 病以气而兼补血, 已 去之血可以速生, 将脱之血可以 尽摄, 多用固本止崩汤; 凡起于 血气之衰, 脾胃 之虚 多用固气汤 使气固血 止。
万方数据
第 3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何种原因所致的血 晕多用补血解暑汤 人参三钱有倍加至五钱者 黄茂 一两 当归五钱 荆芥四 分 炒黑 黑姜四 分 方以益气 固 脱为君; 黄蔑配当归益气 补血为臣; 黑荆芥止血为 佐; 姜炭引 血归经为使。全 方有益气固脱, 养血止血
之效 . 气血复则晕眩 自除。
2 读《 傅青主女科》 的启示
其一、 昔人云: 用古 方治今病, 如拆旧屋 盖新房。 前人虽有漏多属实, 崩多属虚之说, 然而久崩致漏, 谓势虽缓, 但气血消耗, 岂 是轻病?新病暴崩, 来势 虽急, 正气未伤, 亦不定重。妇女以血为本, 以气为 用, 气血调和, 则经脉通畅, 冲 任充盈。 崩漏虽属血 病, 却与 气有着密切关系。 崩漏者多虚. 故傅氏 治崩 十分注重培补 气血, 并强调补 血必先补气, 补气必佐 补血, 以 达到“ 生气以助生血” “ 血旺气得所养, 气生 血得所依” 。而于虚实夹杂者, 如兼见肝气不舒或 癖血阻滞之崩漏, 傅氏尤重气血并调, 补血不忘疏 肝, 活 血兼顾理气, 以 使气旺血充, 血海盈溢 有度 , 月 事循期有时。 总结其用药规律, 对指导临证用药大
【 ] 罗 1 尊宇. 益气固冲补肾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 血1 的例 〔 J l . 山 西中医, 1 97 , 1 3 ( 3 ) : 1 8 【 2 」 曾向 群. 运用升提法治疗崩漏体会〔 ] 天津中医学 J 报, 1 卯 7 , 1 6 ( 1 ) : 1 4 〔 3 」 王剑玲. 益气养血治疗功能性失调4 0 例[ J〕 . 山西中
1 《 傅青主女科》 治疗血崩是以补气
补 血为重要方 法
妇人有一时血崩, 两目 黑暗, 昏晕在地, 不省人 事者不谓火盛动血也, 然 此火 非实 火, 乃虚火 耳。 世 人一见血崩, 往往用止涩之品, 虽能取效一时, 但不 用补阴之 药, 则虚火亦易冲击, 恐随止随发, 以致经 年累月不能 全愈者有之。 是止崩之药, 不可独用, 必 须于补阴之中 行止崩之发。固 本止崩汤: 人参三钱 黄茂三钱 大熟地一两九 蒸 白术一 两土 炒当 归五钱 酒洗 黑姜 三钱 全不去止血不惟补血, 又不止补血 而更补 气, 非惟补气而更补火; 血崩而至于黑暗昏 晕, 则血己尽去, 仅存一线之气, 以 为护持, 若不急补 其血而 更遗气, 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速生, 而无行之 气, 必且致尽散, 此所以不补血而先补气; 单补气则 血又不易生, 单补血不补火. 则血又必凝滞, 而不能
此等之病, 成赞经水正来之时交合, 精冲血管也。 夫 精冲 血管, 不过一时之伤, 精出 宜愈, 何以 久而流红? 不知血管最娇嫩, 断不可以精伤。凡 妇人受孕, 必龄 血管己净之, 方保无虑。 倘经水正旺, 彼欲涌出者, 虽不至赞血崩之甚, 而终年累 月不得愈, 未免血 气两 伤, 久则而 精射之, 则欲出 之血反退而缩人, 既不能 受精而成胎, 势必至集精而 化血。交 感之际, 淫气 触 动其旧日 之精, 则两相感召, 旧精欲出, 而血亦随 之 而出。治法须通 其胞胎之气, 引旧日 之集精外出, 而 益之以补气补精 之药, 则血 管之伤, 可以补 完矣。 方 用引精止血汤: 人参五钱 白 术一两土炒 获荃三钱 去皮 熟地一两九蒸 山英肉五钱蒸 黑姜一钱 黄柏 五分 芥穗三钱 车前子三钱酒炒 此方用人参以补
《 傅青主女科》 用补气补血治疗血崩研习心得
邹太国, 熊 陆
湖北 民族学 院医学院 中医系( 湖北 恩施 科5 〕 刃)
【 关 键词】 《 傅青主 女科》 ; 补气补 血; 血崩 【 中圈 分类号】 肚7 1. 2 1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 章编号】 1 08 一 1醉《 8 2 0, ) 3- 0 仪 场 2 一 似
第2 4 卷第 3期( 第6 2页) 2 叨7年
o师 目 成 HI J J 五 e i坛山 加记 f r N如佣 目i o i二 t
湖北民族学院 学报 ・ 医 学版
V o 】 . 4 N 2 o. 3R 6 2
2 以打
Me d j c a 】E 刁 i i t 阅
血崩是妇科的常见病, 亦属疑难重症。 其临床 特征为月经发生紊乱, 不按周期而妄 行, 出血或量多 如注, 或淋漓不断, 甚至 连续累月。对血崩的研 究和 探讨, 前人 虽有许多论述, 今人亦有不少探讨, 尚 无 定论卜叼 。 《 黄帝内 经素问》 说“ 阴 虚阳搏谓之崩。 ” 《 景岳全书、 妇人规》 说: “ 漏下者, 由劳 伤气血, 冲 任 之脉虚损故也。崩中 者, 脏腑损伤冲脉血气俱虚故 也” 。 而崩漏的治疗总则, 本着急则治标, 缓则治 本 的原则, 采用( 朱丹溪 心法除余) 说: “ 初用止血以塞 流澄源, 复旧三法 ; 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 流, 不橙其源, 则滔天之 势不能温; 若止澄 其源不复 其旧, 则浮阴之上无以 上, 不可不审也。 ” 许学士云:
滋养全身, 全靠气的推动 。“ 血 为气之母” 血是 气的
载体, 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 血液具有运载水谷之 精气, 自 然之清 气的功能, 故血载气。 脏腑经络之气 的生成以 及维持其经常 充足和调和, 除与先天之气 有关 夕 卜 , 主要依赖 于后天之气的不断充养, 而后天之 气流布于 脏腑经络, 主要靠血液的 运输作用, 当血液 大量丧 失时, 常常 引起气脱, 故临床治疗大出血的 气 随血 脱证 时, 须 用益气固脱、 补血的方法来救治。 【 参考文 献]
气, 用山 奠以 补精, 精 气 既旺 , 则血 管流 通 ; 加 人 获 等 、 车 前以 利 水 与 窍, 水利 则 血 脉亦 利; 又 加 黄 柏 为
引, 直人血脉之中, 而引 夙精出焚血脉之外; 芥穗引 败血出 龄血脉之内; 黑姜以 止血脉之口 。一方之中, 实有调 停曲 折之 妙, 故能怯旧病而除陈苛。产后血 晕一因劳 倦甚而 气竭神晕; 二因大脱血而气欲绝; 三
有效法之处 。
其二、 读《 傅青主女科》 一书后, 此书为傅青主 征君手著, 其居心于仲景同, 其意义 对后世医家在疑 难杂症有深 远的 影响。 尤其是血 崩一病论治方面善 于用补 气补血, 常先大补 元气, 从而 使气固血止的目 的; 血的 生成、 推动和统摄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 具体表现 在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三个 方面。 这一 理论在临 床血分病证的 治疗上已得到了 充分的 体现为 辨证论治实践: ( 1 ) 气能生血: 气能生 血有 两方面: 一是从血液的 组成来看, 血就是由 营气 和津液 所组 成, 营气是血液的 主要成分, 而营气的主 要生 理功能就是化生血液, 《 灵枢. 邪客》 说: “ 营气 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 由此可见, 只 要津液 存在, 有营气即会 有血液。营 气盛则血液旺, 营气能 生血。 二是从血液的生成过程来看, 营气和 血液的 生成依赖于 脏腑的气化作 用。均来源于脾胃 所运 化的 水谷精微。饮食物转化为水谷 精微, 水谷 精微再转化成营气和津液, 营气和 津液然后转化为 赤色的 血液。 上述这些转化过程, 均离不开气的运 动变 化, 因此气旺, 则脏腑的功能活动亦强, 化生血 液的 功能也旺 盛, 故而血 充。 气虚, 则脏腑功能活动 低下, 化生血液的功能弱, 从而导致血虚。因此, 临 床上在治疗气虚的 病证时, 常配合应用补血的药物 以提 高疗效。 《 傅青主女 科》 对血虚等 证主张补气 以 补血, 防止 先补其血而 遗其气。而对于血虚诸证
医, 1 9 卯, 1 5 ( 1 ) : 1 5
〔 4 」 谢孟志 《 傅青主女科》 发挥〔 M l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 , 1 男 珍: 2 肠.
【 收稿日 期2 加7 一 4一 0 1 ] 0
万方数据
“ 崩中多用止血药、 补血药。此 治阳乘于 阴, 前所谓
随 起气而速生。凡 起于 血气之衰, 脾胃 之虚, 怀胎随 堕 所引起的血崩, 治法必当以补气为主, 而少作以 补 血之品, 斯为 得之, 则方用固 气汤其妙之处: 不去 止 血, 而补血 之味含于补气之中; 真实体现了固气而 煎 补血, 已去 之血可以速生, 将脱之血可以尽摄。又 如 年老血崩多用当归 补血汤: 方中黄茂一两生用 当 归 一两酒洗 大 熟地一两九蒸 此方治宜补气生血, 使 气旺血生, 虚热自止; 方中 具有滋阴 补血, 然而他 认 为气即 受伤, 则血愈耗, 补肝以 生血, 何为 不佳, 但 生 血而知生气, 则脾胃衰微, 不胜频呕, 犹恐气虚则血 不易生也, 故于平肝补血之中, 加以 健脾之品, 以 生 阳 气, 则 气能生血方用补中益 气汤: 此方具有升提 脾
养血的同时兼补脾肾, 补脾肾以生血。( 2 ) 气能行 血: 从气血的 相对属性来分阴阳, 则血属阴而主静, 血不能自 行, 血液 之所以循环经脉, 贯注脏腑, 充达 肌肤, 如环 无端, 周流不息, 全赖于气的推动。气行 则血行, 气滞则血疲。因此, 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 气滞则血 行不畅而形成血 疲, 甚则结成疲血; 气机逆 乱, 血行也随气的升降出人异常而逆乱。 血崩 日 久 所致的正 气亏虚而致脉络 寮阻, 筋脉、 肌肉 失养。 对 于这种“ 因虚致寮” 之证, 治法当以补气为主, 兼以 活血通络。 方中 大多重用人参、 黄蔑、 当归( 黄茂一 般5 倍于当归) , 取其大补脾胃 之元 气, 使气旺以促 血行, 祛痕而 不伤正, 并助诸药之力。配以当归活 血, 有祛赓而不伤阴血之妙。并助诸药之力。配以 当 归活血, 有祛寮 而不伤阴 血之妙。以 上诸药合用, 使气旺血行, 癖散络通, 诸症 自 除。( ) 气能摄血: 3 是说血在脉中 循环而不 逸出脉外, 主要依赖于气对 血的 固摄作 用。 因此, 临 床上在治疗出血一症时. 从 不单纯使用 止血药物, 而 是针对病因, 结合出 血的 部 位来辨证, 施以 补 气的 药物, 只有 从补 气摄血的 方法 人手, 从而达到真正止血的目 的。 血者, 脾之统也, 先便后血, 乃脾气不摄, 血因随之以 下, 对于出血之 症, 我们切不可盲目 用止血之品而见血止血, 若如此 简单, 疗效定然不佳。当以补气健脾, 引血归经为 主, 用温补摄血之法 组方, 其机理就在于“ 损者多由 于气, 气伤则血无 所藏”常言道 : 虚 则生百病, 实则 少病, 补气先补血, 气为血帅, 气行则血行, 气能行也 能摄血; 有血无气 血不能运行。血之所以 周流 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