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发字[2012]24号关于上报《于集乡洪河分洪道左右堤张付段圩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报告县防指:于集乡位于洪蒙洼地边缘,岗坡、洼地交错,地形复杂,洪、涝、旱、渍时常发生。
为保护圩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保障全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
根据县防指[2012]1号文件通知要求,编制了我乡圩堤段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成为圩堤防汛调度和抢险救灾的重要依据,现予以上报。
妥否,请批示。
附:于集乡洪河分洪道左右堤,张付段圩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中共于集乡委员会于集乡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5日发: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存档于集乡洪河分洪道左右堤张付段圩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一、前言为切实保护分洪左右堤圩、张付段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实施“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编制圩堤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保证圩堤防汛调度和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情况我乡位居洪洼下游,纵跨横肉越洪河分洪道和蒙河分洪道。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地面高程31.8-23.5m。
乡境内南部由洪河分洪道东西穿境而过,沿分洪道修建分洪左右堤。
分洪左堤长4.0km,圩内地面高程30.5-27.9m;分洪右堤3.5m(包括蒙左堤0.5m),圩内地面高程26.9-25.4m,属洪河洼地圈堤的尾部。
堤顶修建泥结石路面。
分洪左堤内交通方便。
2002年洼地内修建泥结石撤退道路,乡境内达14km与王化镇相连。
另洪—于、洪—油、四—谷、熊—张(柏油路)等四条道路与龙—于路相接。
两洼地隶属程楼、洪岗两行政村,共有14个自然庄1620户,0.64万人,集中居住在洪左洼地边缘的岗坡高地上,地面高程30.5-28.7m。
圩内精米加工厂1座、养殖厂(场)6个,高低压线路约39km,通讯线路33km,学校3所等,人均年收入1746元。
张付段圩:张付段地处蒙河分洪道左岸,5.8面积平方米,可耕地0.62万亩,地面高程28.5—23.1m,洪河洼地撤退道路横贯其中。
另河—于、河—洪路直达于集街上,交通方便。
沿洼地边缘岗坡高地上居住洪岗、洪庙、于集、付岗四个行政村21个自然庄1066户,0.41万人。
其中河湾堤顶上居住230多户1100多人,于台庄台居住50多户,270多人,该台高程28.5m,系不安全庄台。
圩内林木、良种培育场一个,高低压线路13km,通讯线路10km等。
群众人均年收入1750元。
2、水利工程现状分洪左堤长4.0KM,堤顶高程31.0M,顶宽6M,边坡1:3。
配套排涝涵闸2座:其中张岗闸2孔×1.8×2.4M,闸底高26.0M,设计流量16.3立方米/秒;小庄涵2孔×直径 1.6M,闸底高程24.5M,流量7.4立方米/秒。
孟岗排涝站1座(县管),装机5台400KW,排涝流量5.1立方米/秒,起排水位25.50M。
分共右堤长3.5KM(包括蒙左堤0.5KM),堤顶高程30.5M,顶宽6M,边坡外坡1:3,内坡1:2。
该段建横沟排涝涵1座,2孔×2.7×2.5M,闸底高程22.6M,排涝站1座,由洪河桥镇管理。
张付段圩堤:该圩位于蒙洪分洪道左岸,张付段长4KM,堤顶高程30.50M,顶宽4-6M,边坡外坡1:3,内坡1:2。
建付岗排涝涵1座,1孔×2.2×2.2M,闸底高程21.5M,流量10立方米/秒。
1991年建付岗排涝站1座,装机2台260KW,排涝流量2.6立方米/秒,经数年的运行,维护缺失,机泵老化,效益锐减。
2006年重建付岗排涝站,装机2台310KW,排涝流量3.2立方米/秒,于2007年夏投入运行,起排水位23.0M。
3、风险分析全乡防洪入要堤防11.5KW,大部堤身完好,堤顶平整(洪右堤堤顶已铺设砂石路面)。
经浸透十年防汛抗洪运行情况,除特殊年份出现特大洪水(1968、1975)外,设计标准已满足当前抗洪需要。
但是,防洪配套建筑工程除横沟闸于2004年扩建外,其余三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频繁运行,机械老化,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配套设施残缺等,时刻影响着防洪工程安全和效益的发挥。
(1)洪洼左右堤圩:1968年7月,方集洪河水位高达32.15M,洪水漫过堤顶,内外不分一片汪洋,群众房倒屋塌,农作物颗粒无收。
桥梁及公益设施损坏严重。
1975年8月,方集水位32.57M,于集环街路以南全部淹没,房屋倒塌无数,农作物绝收,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
1991年7月方集洪河水位达31.92M,孟岗与横沟两排涝站日夜开启全部机组,洼地汪洋一片,农作物全部淹死。
(2)张付圩堤:1968年7月,王家坝淮河水位30.35M,洼地被淹,于集街道北迁。
河湾群众因家园被冲全部迁居大堤,不但居住拥挤、脏、乱,而且出入十分困难,既影响大堤管理,又极易千万大堤诸多安全隐患。
于台庄台位于该圩中心,面积约110×60M,高程28.5M,时刻威胁群众安全。
1991年7月,王家坝水位29.56M,内涝无法排队圩内被淹,群众农作物颗粒无收。
1998年7月初,连续暴雨大暴雨,洼地积水达24.80M,原排涝站两台机泵昼夜运行,经数天抢排,庄稼大部淹死或凄死。
2003年……(3)于集截岗沟封闭堤:张付段是指张家岗至付家岗一段堤防。
1958年开挖于集截岗沟,张付洼地截岗沟封闭堤与张付段衔接后形成全方位封闭,岗区容水经截岗沟直接入蒙。
因此,于集截岗沟封闭堤是张付洼地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当前全段大部分堤身单薄,堤顶高程不够,宽窄不一,坡度小,特别堤坡濒临截岗沟,常年遭受水流浸泡冲刷,滑陷严重,汛期险象环生,时刻威胁着张付圩的安全。
三、防汛组织机构按照国家《防汛法》的要求,积极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乡成立于集乡圩堤防汛抢险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刘斌任政委,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戎泽军任指挥。
由具体负责张付圩的防汛抢险工作。
乡党委、政府的副职成员分别担任副政委、副指挥,积极协助工作。
乡直各站所、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调度组、巡堤查险组、应急抢险组、转移安置组、后勤保障组、技术指导组等六大组,分别由乡党政办、农综站、人武部、派出所、社会事务站、财政所、村镇土地站、统计站、医院、供销社等单位抽专人组成。
程楼、洪岗、洪庙、于集、付岗五个行政村干部全力配合。
在圩堤防汛抢险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于发字[2011]号《善于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于发字[2011]39号《防台风暴雨工作预案》、于政字[2011]号《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认真履行。
四、不同阶段防御措施1、预警明确专人负责观测,根据洪河方集和淮河、王家坝的水位堤圩堤防险情程度等发布预警;分洪左右堤由程楼洪岗两村全线负责;张付段由洪庙、付岗、于集三行政村不加分析负责。
两圩堤分别由张广友、乔如民、程国章、张磊、柳玉顶带领巡逻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险情。
2、各阶段防汛工作安排根据防汛要求和堤防状况,明确防汛三线水位,即设防水位:分洪道左右堤,方集洪河水位29.0m为设防水位,警戒水位29.5m,保证水位29.7m;张付段:王家坝淮河水位26.0m为设防水位,警戒水位27.5m,保证水位29.0m。
视不同水位,确定圩堤抢险指挥部及各组和工作内容,各级防汛组织和人员随水位起涨级别的提高,工作内容相应强化,即水位起涨快、高,防汛人员及防汛抢险民工上堤越多,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圩堤防汛抢险指挥部在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全部上岗到位,巡堤查险组每小时巡查一遍;达到警戒水位时每半小时巡查一次;达到保证水位时,时刻不离巡查岗位,并增加巡查队伍。
当方集、王家坝水位分别达到设防水位时,应急抢险组织分洪左右堤程楼村书记张广友带领抢险队32人,预备队21人;洪岗村书记乔如民带领抢险队28人,预备队23人;张付段洪庙村书记张磊带领抢险队16人,预备队15人;付岗村书记张敬远带领抢险队16人,预备队15人;于集村书记张贺武带领抢险队18人,预备队16人等上堤。
同时,随着防汛水位的涨升,防汛民工按照洪水防御要求,一线10-15人/ km ;fg xg 20-30人 /km;三线30-50人 /km,并随时准备洪水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时上堤人员不限,做到水涨堤高。
程楼、洪岗、洪庙、付岗、于集五行政村,按照每 km准备3000条尼龙袋,1000根木桩的总体数量,备足备好防汛物资和器材。
分别存放孟岗站、横沟站、河湾老村室、于集村室和付岗村室等处,专人保管,保证防汛时拿得出、用得上。
3、圩堤抢险工作安排针对可能出现的险情,指挥部应沉着应付,采取果断措施,组织抢险。
险情所在村防汛民工及抢险人员积极投入,组织非受灾村群众抢运物资和器材。
应急抢险组提供科学抢险方案,在乡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干群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保证防洪工程安全渡汛。
4、圩堤弃守相关工作从流域水情、雨情及圩堤险工险段状况,明确弃守时机、决策和程序。
人员转移安置、车辆、船只安排,联系责任人、抢险人员安全保障等都要认真研究,具体落实,力求做细做好。
如出现特大水情,降雨不止,堤段险情不能排队,圩堤安全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
组织居住在低洼地的人员紧急转移,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财产一并转移。
但是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转移原则,妥善安置在安全地带。
转移安置组负责并组织车辆、船只的调配工作,确保安全运送人员及物资。
在做好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到安全地方。
各小组在指挥部领导下,在转移过程中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相互关怀,仔细检查。
不可漏掉一名受灾群众和抢险人员,保障每个人安全撤退到安全地区。
五、保障措施1、防洪抢险队伍抢险队伍的人员组成登记造册,明确各堤段各组的巡逻抢险队员的职责、联系方式、日常演练等。
抢险队员挑选有多年防汛抗洪经验的青壮年民兵,切都是曾参加过抢险演练、熟悉方法和掌握各种信号及防汛抢险技能,抢险队每个队员都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2、抢险物资抢险物资器材已由程楼、洪岗、洪庙、付岗、于集五个行政村筹集。
编织袋9200条、木桩1470根,分别存放在孟岗站、横沟站、河湾老村室,于集、付岗两村室,不足部分按标准补足补齐。
如遇洪水分别用专车运送到险段处。
在汛期抢险中,如急需用土,由行政村协助乡镇土地建设站划出取土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理阻挠抢险用土。
如有违者,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影响防汛抢险,造成后果和损失的,依法应负经济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交通运输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只的调配要登记造册,并记录车辆、船只驾驶员的电话或手机号码。
抢险救灾的道路,村镇土地建设站要逐条逐段认真普查,需要维修的要及时维修,确保道路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