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
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
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
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1661年(清 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 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 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
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
为重要。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 国宝岛台湾,并对台湾人民进行 剥削和压迫,台湾人民恨透了
这伙人。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
门,当得知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 台湾后,十分气愤,决定去攻打荷 兰人,收复台湾。
荷兰人却凭铁 甲舰和大炮,企图负隅顽抗,但 我军英勇无比,冒着炮火前进, 把敌人包围住,随后,一个炮
手打中了敌人的炸药库,
敌军乱成一团,只好投降, 胜利后,郑成功还大
力发展生产,使人 民的生活有了 明显改善。
班级: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
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 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 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 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使得 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 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然而根 据夏琳《闽海纪要》和江日升《台湾外志》的记载,郑成功病情一开始并
不严重,还能看书、观台、饮酒,有人认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郑成功带领将
士去拜访高山族一个部落
时,他们把分别放着金、银、野
草和泥土的盘子献给郑成功。
郑成 功笑着对高山族同胞说,他到台湾来 是为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而
不是为了要金银的。
说完后,他收下了
野草和泥土,将盛有金、银的盘子都退 还给高山族。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 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动。
所以在收 复台湾的多次战斗中,高山族同
胞都积极大力支持郑
军的驱荷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