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主要知识点清单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 ∈ 或 ∉ 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自然语言.(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子集:对任意的x ∈A,都有x∈B,则B A ⊆(或A B ⊇).真子集:若A ⊆B ,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 性质:φ⊆A ;A ⊆A ;A ⊆B ,B ⊆C ⇒A ⊆C .若A 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 的非空子集有 12-n 个.(2)集合相等 若A ⊆B 且B ⊆A,则 A=B .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并集:A ∪B={x|x ∈A或x ∈B }; 交集:A ∩B ={x |x ∈A 且x∈B };补集:C U A ={x |x∈U 且x ∉A }.U 为全集,C U A表示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①A ∪B =A ⇔B ⊆A,A∩B =A ⇔B A ⊆;②A ∩A =A ,A ∩Φ= Φ ; ③A ∪A =A ,A ∪Φ=A;④A ∩C U A=Φ,A ∪C U A =U,C U (C U A )=A . (3)研究集合的两个工具:韦恩图和实数轴 4.函数的基本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B 是非空 数集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与集合A 中的 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 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 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A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f (x ),x ∈A中,x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叫做 定义域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x ∈A }叫值域.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3)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 、值域和对应关系.(4)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 对应关系 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 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2)关于函数的解析式 .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 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3)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 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 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4)两个特殊的函数形式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注意: 如: (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复合函数 :如果函数y =f (u) (u ∈M),u=g(x) (x∈A),则函数y=f [g(x)]=F(x)(定义域为})({M x g A x ∈∈ ) 称为f 、g 的复合函数。

(5)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两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f[g(x )]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 (x ),y=f(u)的单调性之间的关系是: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合在一起写成其并集.6.映射的概念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 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 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A →B”. 7.函数的单调性 (1)单调函数的概念设函数y=f (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 任意 两个自变量x1,x2,当x 1<x 2时,都有())()()()(2121x f x f x f x f ><或,那么就说f(x )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减函数).(2)单调区间的概念如果函数f(x)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 区间D 叫f (x )的单调区间. 8.函数的最值设函数y =f (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 f(x )≤M(或f (x )≥M );存在 x 0∈I ,使得f (x0)=M .那么,称M 是函数y =f(x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9.偶函数、奇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 (x)的定义域内任意x ,都有f (-x )=f(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轴 对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 )=—f (x),那么函数f(x )就叫做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 原点 对称. 10.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一般都按照定义严格进行,一般步骤是:(1)考查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2)考查表达式f (-x )是否等于f (x )或-f (x ):若f (-x )= -f (x ),则f(x)为奇函数; 若f (-x )= f (x ) ,则f (x)为偶函数; 若f(-x)=-f(x )且f (-x)=f (x),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若f(-x )≠-f(x)且f (-x)≠f(x ),则f (x )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即非奇非偶函数. 11.周期性一般地,对于函数f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都有)()(x f T x f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对于一个周期函数f (x ),如果在它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 (x )的最小正周期.必修一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回顾、总结、升华1.根式(1)根式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 (n >1且,n ∈N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n 次方根.也就是,若a xn=,则x 叫做a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式子na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 (2)根式的性质①当n为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这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a 表示.②当n 为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错误!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正负两个n 次方根可以合写为±na (a >0).③错误!n =a . ④当n 为奇数时,错误!=a ; ⑤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当n 为偶数时,错误!= |a |=⎩⎨⎧<-≥0,0,a a a a .2.有理数指数幂 (1)幂的有关概念 :正分数指数幂=mn a mna 负分数指数幂mnmn a a1=-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 ①a r as=sr a+ ②(ar )s=rsa ③(ab )r=r rb a(a >0,b>0,r、s ∈Q )3.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对数的概念(1)对数的定义 如果a x=N(a >0且a ≠1),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其 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2)几种常见对数5.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1)对数的性质 ①N a Na =log ;②lo ga a N = N(a >0且a≠1).(2)对数的重要公式 ①换底公式:abb c c alog log log =(a ,c均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log a b =错误!, 推广log a b·logb c·log c d =log a d . (3)对数的运算法则 如果a>0且a≠1,M>0,N>0,那么 ①lo ga (MN )=N Ma a log log +;②l oga 错误!=N M a a log log -;③l og aMn =M n a log ⋅; ④l og amM n =M mna log ⋅.6.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指数函数y =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称. 8.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αx y =(α∈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底数x是自变量,α为常数.9.幂函数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幂函数y =x ,y =x 2,3x y =,y =21x,1-=x y 的图象分别如.幂函数的性质函数 y =x y =定义域 R R 值 域 R [0,奇偶性奇偶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回顾、总结、升华 函数图象的作法1.描点法作图 描点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化简函数的解析式;(3)讨论函数的性质: 即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甚至变化趋势);(4)描点连线,画出函数的图象. 2.函数图象的变换法 (1)平移变换①水平平移:y =f(x±a)(a >0)的图象,可由y =f (x )的图象向 左 (+)或向 右 (-)平移a 单位而得到.②竖直平移:y =f (x)±b(b>0)的图象,可由y=f (x )的图象向 上 (+)或向下 (-)平移b单位而得到. (2)对称变换①y =f(-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y =-f (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 x轴对称. ③y =-f(-x )与y=f (x )的图象关于 原点 对称. (3)周期变换如果函数y=f(x )对定义域内的一切x 值,都满足 ①f(x+T)=f (x),则函数周期为T ; ②)()(a x f a x f -=+,其中a 是常数,则函数周期为a 2;(4)翻折变换①作为y =f(x )的图象,将图象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到上方,其余部分不变得到y=|f (x )|的图象;②作为y=f(x )在y轴上及y 轴右边的图象部分,并作y 轴右边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的图象,即得y =f (|x |)的图象. (5)伸缩变换①y =af (x )(a >0)的图象,可将y =f(x)图象上每点的纵坐标伸(a >1时)缩(a <1时)到原来的a 倍.②y =f (a x)(a >0)的图象,可将y =f (x )的图象上每点的横坐标伸(a <1时)缩(a>1时)到原来的1a .3.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y =f(x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x )的零点.(2)几个等价关系 方程f (x )=0有实数根⇔函数y =f(x)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f(x )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 连续 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 f a f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 (a ,b )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b),使得f (c )=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 )=0的根. 5.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二分法的定义: 对于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且0)()(<⋅b f a f 的函数y =f(x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 一分为二 ,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 零点 ,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2)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f(x )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①确定区间[a ,b ],验证f (a)·f (b )<0,给定精确度ε;②求区间(a,b )的中点 c;③计算f (c ); (ⅰ)若f (c )=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ⅱ)若f (a )·f(c )<0,则令b =c (此时零点x 0∈(a ,c )); (ⅲ)若f(c )·f (b)<0,则令a=c (此时零点x 0∈(c ,b )). ④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 |<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 (或b );否则 重复②③④.6.三种增长型函数模型的图象与性质7.三种增长型函数之间增长速度的比较在(0,+∞)上,总会存在一个x 0,使x >x0时有 log a x < xn <a . 8.常用的几类函数模型(1)一次函数模型f (x )=kx +b (k 、b 为常数,k ≠0);(2)反比例函数模型f (x )=+b (k 、b 为常数,k≠0);(3)二次函数模型f (x )=ax 2+bx +c(a、b 、c 为常数,a≠0); (4)指数函数模型f (x )=a ·b x +c (a 、b 、c 为常数,a ≠0,b >0,b≠1); (5)对数函数模型f (x )=m lo ga x +n(m 、n、a为常数,m ≠0,a>0,a ≠1); (6)幂函数模型f (x )=ax n +b (a 、b 、n 为常数,a≠0,n ≠1).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如: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 k ββα=⋅+∈Z4、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5、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rα=. 6、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7、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弧长为l,周长为C,面积为S,则l r α=,2C r l =+,21122S lr r α==.8、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r =>,则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x xα=≠. 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 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0、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11.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结合方程思想) ⑴αααcos sin tan =( 切化弦,通常弦化切应用于齐次式,即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α )sin2α+ cos 2α=1 (平方关系,凡涉及到同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要想到这个隐含条件!!)(sin ,cos ,tan ααα 知一求二,在实际的计算中往往构造简单的直角三角形来计算,注意符号看象限)(2)平方关系结合2sin cos αα变形有:()21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 ()21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即和、差、积知一求二)12、函数的诱导公式:()()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5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13、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 R,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最值 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函 数 性 质14、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ϕω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15、函数()()sin 0,0y x k ωϕω=A ++A >>的性质: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 ;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函数()sin y x k ωϕ=A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ax min 12y y A =-,()max min 12k y y =+,()21122x x x x T=-<. ②研究函数()sin y x ωϕ=A ++B 的性质方法:把x ωϕ+当成整体借助正余弦函数,或运用五点法16.sin(),(y A x k ωφω=++>0,A >0)的图象:2T πω=五点法作图:快速作图如:17.解三角方程18.解三角不等式19.sin(),(y A x k ωφω=++>0,A >0)的性质:2T πω=①性质: 1 ,x R ∈ [],y A K A K ∈-++ 2T πω=2单调性:令22k ππ-+≤x ωφ+≤22k ππ+,k Z ∈得到增区间;令22k ππ+≤x ωφ+≤322k ππ+,k Z ∈得到减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