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60MHz双向HFC接入网设计(修订说明)1

860MHz双向HFC接入网设计(修订说明)1

《860MHz双向HFC接入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说明为满足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需要,规范江苏有线南京分公司双向HFC接入网络,提高网络工程的建设质量,强化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解决高频段电平衰减过大引起的调试问题,特修订《860MHz双向HFC接入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修订条目:1、修订原规范3术语与定义:增加:QAM电平:数字信号频道平均功率;2、修订原规范4.4 系统指标为节省频点资源,提高数字电视传输质量,取消原有98.5MHz、743.25MHz 和855.25MHz三个模拟导频信号,使用Z-2(123MHz)、Z-24(355MHz)、DS23(554MHz)、DS-37(706MHz)、DS-55(850MHz)的数字频道替代原导频来对网络进行设计、调试和验收。

在测试仪器中将这5个数字信号设置在“斜率”中,可在一个界面读出QAM电平数值。

系统指标修订后,见下表:类别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正向系统1 CNR ≥44dB2 CSO ≥55dB3 CTB ≥55dB回传系统4 SNR≥28dB @ 3.2MHz & 32QAM以上(DOCSIS2.0版本CMTS)5 载波/汇集噪声比(注1)光机端口反向输出检测口:25-65MHz范围内底部平坦区域≥35dB6 CM发射功率109±5 dBuV前端机房7 1550光发输入QAM电平Z-2(123MHz):84±0.5dBuV;Z-24(355MHz): 84±0.5dBuV;DS-23(554MHz): 84±0.5dBuV;DS-37(706MHz): 84±0.5dBuV;DS-55(850MHz): 84±0.5dBuV;中间三个频道作为参考值。

8 MER&BER38dB&<10-10(R-S纠错后),使用R/SEFA测试分前端机房、区县机房9 1310光发输入QAM电平Z-2(123MHz):68±1dBuV;Z-24(355MHz): 68±1dBuV;DS-23(554MHz): 68±1dBuV;DS-37(706MHz): 68±1dBuV;DS-55(850MHz): 68±1dBuV;中间三个频道作为参考值。

10下行频道QAM电平差(光发输入) (注2)1、Z-2(123MHz)与DS-55(850MHz)电平差≤2dB2、CMTS、IPQAM频道与邻近数字电视频道采用相同调制方式,则CMTS、IPQAM频道相对于数字电视频道的电平差应控制在±1dB;CMTS、IPQAM频道与邻近数字电视频道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256QAM调制频道电平高于64QAM调制频道电平的范围应控制在4±1dB。

11 回传光收输入光功率(注3)0~-8dBm12 CMTS上行口输入电平60±1dBuV(放大器反向输入74dBuV@34MHz)13 MER&BER 36dB&<10-9(R-S纠错后)光机14 下行输入光功率-3~+1dBm15 输出QAM电平Z-2(123MHz):89±1dBuV;Z-24(355MHz): 93±1dBuV;DS-23(554MHz): 96±1dBuV;DS-37(706MHz): 98±1dBuV;DS-55(850MHz): 98±1dBuV;中间三个频道作为参考值。

16 上行输入电平(注4)74±1dBuV(放大器反向输入74dBuV@34MHz)17 MER&BER 36dB&<10-11(R-S纠错后)放大器18 输入QAM电平各数字频道信号不低于68dBuV19 输出QAM电平Z-2(123MHz):93±2dBuV;Z-24(355MHz): 95±2dBuV;DS-23(554MHz): 96±2dBuV;DS-37(706MHz): 98±2dBuV;DS-55(850MHz): 98±2dBuV;中间三个频道作为参考值。

20 MER&BER 36dB&<10-9(R-S纠错后)用户端21 下行入户电平(注5)分支分配:【用户门头】Z-2(123MHz):70±4dBuV;Z-24(355MHz): 70±4dBuV;DS-23(554MHz): 71±4dBuV;DS-37(706MHz): 71±4dBuV;DS-55(850MHz): 71±4dBuV;中间三个频道作为参考值。

集中分配:【单元集中分配器输出口】Z-2(123MHz):70±4dBuV;Z-24(355MHz): 71±4dBuV;DS-23(554MHz): 72±4dBuV;DS-37(706MHz): 73±4dBuV;DS-55(850MHz): 73±4dBuV;中间三个频道作为参考值。

22 下行频道电平差CMTS、IPQAM频道与邻近数字电视频道采用相同调制方式,则CMTS、IPQAM频道相对于数字电视频道的电平差应控制在±1.5dB;CMTS、IPQAM 频道与邻近数字电视频道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256QAM调制频道电平高于64QAM调制频道电平的范围应控制在4±1.5dB。

23 MER&BER ≥34dB&<10-9(R-S纠错后)24 用户门口头至放大器反向输入端链路回传损耗以集中分配结构和分支分配结构中回传损耗设计值作为依据,回传损耗实测值小于设计值视为合格【集中分配结构不超过23dB,分支分配结构不超过27dB】。

备注1、载波/汇集噪声比定义参考GY/T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2、256QAM调制频道电平应高于64QAM调制频道电平4dB。

3、对于RfoG小区,回传光收接收光功率为-11~-13dBm(1:8分光)或者-14dBm~-16dBm(1:16分光)。

4、现有光机调试采用74±1dBuV输入,即从放大器输入到光机输入采用0dB增益方式。

5、对于投入运行时间不足5年的小区(以光机为单位),下行入户电平指标执行上述标准。

对于投入运行时间满5年的小区(以光机为单位),允许下行入户电平指标的下限降低不超过2dB;低于电平指标下限的小区必须在光机调试记录表中注明竣工验收年份,其他小区不用注明。

6、此次数字导频信号电平规范是根据全网HFC设备和线路的现状进行规定的,待设备与线路调整达到理论目标要求时,此电平规范可做进一步修订。

3、修订原规范中5.9.1.5中的调试方法,改为0dB增益调试从放大器反向输入端口送入74dBuV的回传调试信号,楼放反向输入衰减统一为0dB(对于集中分配衰减较小情况,可统一在楼放输入处加衰减),通过调整楼放反向输出衰减实现至光机反向输入端口信号为74dBuV,验收时按74dBuV ±1 dB的标准执行。

放大器信号输入端到光机反向输入端的链路增益为0dB。

注:“模拟光机”的调试参照光机的调试,输入回传调试信号电平为74dBuV,调整输出衰减,使到达光机反向输入口的电平为74dBuV。

具体调试时,应充分利用光机及放大器的检测口,调试应在电缆线路全部安装好后,即放大器正向输出口负载匹配情况下进行。

具体回传调试时可从放大器正向输出检测口注入94dBuV的回传调试信号(等效从回传输入口注入74dBuV 回传调试信号),放大器反向输入衰减为0,调整放大器反向输出衰减,应保证到光机反向输入为74dBuV(反向输入测试口为54dBuV)。

在光机至机房CMTS 上行输入口线路调试完成的情况下,应保证进入CMTS上行口的电平为60dbuV。

从而使放大器反向输入端—光机反向输入端的净增益为0dB。

线路调试和验收时采用此办法操作,详见下图。

相应附件五中光站及模拟光机回传输入指标修订为74dBuV。

光节点反向输入端放大器反向输入端净增益为0dBuV 。

分配网络注意:在正向检测口注入测试信号前,放大器正向输出口必须负载匹配。

信号发生器94dBuV在此反向检测口测试电平应为54dBuV反向输入测试口4、增加GI光机拆分规范为达到一个光节点带500户以下的目标,可对现网中覆盖户数超过500户的GI SG2000光机增加回传光发模块,从而实现将覆盖用户分摊到两个光节点上,达到减少汇聚噪声并提高用户上行带宽的目的。

拆分步骤:1)干线科根据工程科施工计划提前一周与机房科完成对纤。

干线科将已对好的回传纤做好相关标记工作(光节点编号+A、B、C,其中老下行用A,老上行B,新上行C);2)工程科施工队根据施工计划提前一天与工程科管理员、干线科随工人员约定次日准确的施工时间共同到达现场。

如涉及户数调均,需提前一天电话通知各管理站指定专人配合;3)施工单位到达现场后,检查工具是否齐全,包括静电手环,套筒扳手,场强仪,回传发生器,测试CM,红光笔,测试纤(测试光发用),光功率计,5-25MHz高通滤波器等。

干线科随工人员确认备份光机,光发模块,射频板及其他相关工具已就绪;此外施工单位与干线科随工人员共同排查有无其他安全隐患;4)在干线科随工人员的配合下,施工单位打开光机盖板,按照光机调试记录表上的要求,记录光机内原有的衰减,均衡插片数值,并记录光机各端口正向电平值以及光机驱动电平值。

干线科随工人员配合施工单位完善调试记录表上相关数据;5)施工单位加装回传光发并插入5-25MHz高通滤波器,测试新加回传光发的光功率,同时电话通知机房对纤并测试接收到的光功率;6)干线科随工人员电话通知客服中心,告知中断与恢复信号时间以及影响用户范围;7)施工单位切断电源,拆卸射频板螺丝进行更换,加装避雷器(如已有避雷器则不需加装);8)施工单位调试光机正、反向信号,并电话通知机房科指定专人,机房记录CMTS接收电平、光发对应光机端口,光纤编号,对应机房光收编号等关键数据;9)施工单位使用测试猫,在干线科随工人员监督下,于光机各端口模拟一次上线;10)施工单位与机房科确认信号恢复,完善光机调试记录表;11)干线科随工人员通知客服中心恢复信号,并记录实际中断信号时长;12)施工单位填写光机调试记录表以及验收报告,由工程科管理员,干线科随工人员共同确认工作量及施工质量后签字验收。

13)完成光机回传通道拆分施工后,如需进行调均施工,跳转至步骤4开始执行,将干线科随工人员替换为管理站片区经理或组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