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图知识等高线地形图
完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图知识等高线地形图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 一侧陡,一侧缓,缓 坡为迎风坡。
火山锥
等高线闭合,有规律的 环状,上密下疏。突出 特点为中心海拔突然降 低。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 则要遵循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 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 a, N地的值小于 b。
Hale Waihona Puke 示意图 等高线图地形 特征
说明
从山顶到 山麓凸出 的高耸部 分
山脊 线也 叫分 水线
山谷
等高线 凸向高 处
山脊之间 山谷线也
的低
叫集
洼部分 水线
鞍部
360 362 364 365
鞍部
364.2
360 362 358
360.4
360.3 360
地形
表示 方法
鞍部
一对山脊 等高 线组成
示意图 等高线图
D.240
3.图中Y点与X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度向外降 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内侧,坡
四周高中 间低。
度向内降 低。
山脊
360.4 360
358 356
354 352 350
348 346 344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
360.4 360
358 356
354 352 350
348 346 344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地形
表示 方法
山脊
等高线 凸向低 处
图中所绘甲、乙、丙三支流中,事实上不存 在的是 乙 。
乙 N
丙 甲
300 200
100
黄庄
300 200 100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B )
Na
300
A.东北流向西南
X
B.东南流向西北
a
400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2.图中X点的海拔可能是 ( A )
A.180
B.200
b
Yb
C.220
(2)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 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3)坡的类型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如下图中的甲、乙;等高线 上密下疏 为凹坡,如下图中的丙、丁。
(3)河流流向的判断 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 “水往低处流” ;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4)地貌类型的判读
150
100
150
150
150
200
200
100
100 200
200 150 200
100
150
200
100
150
150
100
100
100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的特点:
a、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b、等高距全图一致。 C、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除陡崖)。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节 地图知识
? 地图的基本要素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一
比例尺
、
地
图
的
基
本
注记
要
图例
素
指向标
1、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 实地距离缩小的 程度,也叫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单位统一到厘米
比例尺的形式
线段式 0
40千米
数字式 1:4000000
一般地图:
有指向标的地图:
有经纬网的地图:
3、图例 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 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概念:
100
100
100
文字式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 距离40千米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图一
小
大
略
图二
大
小
详
比例尺的缩放
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 N
将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尺×( 1 +N) 将比例尺 缩小到 1/N=原比例尺
× 1/N
将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尺 ×
(1-1/N)
2、方向 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等高面
山峰
等高距
H H H
等高线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 稀疏坡度缓。
山峰 山峰
山峰
360 362 364 365
山峰: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向内增大
若数值向内减小,则为 盆地
地形
表示 方法
山地 山峰
闭合曲 线外低
内高
符号
盆地 洼地
闭合曲 线外高
内低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 特征
说明
示坡线画
四周低中 在等高线 部高。 外侧,坡
三、等高线的应用
1.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 褶皱山脉:平行水系; ② 山峰:放射状水系; ③ 盆地:向心状水系; ④ 山谷:常发育有河流; ⑤ 陡崖:常有瀑布; ⑥ 等高线密集,水能丰富,
不利航运。
①树枝状水系:平原地区的河系常属于此种 类型。 ②辐合状水系:多发育在盆地中,如中国新 疆的塔里木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 呈辐射(散)状分布。 ④平行状水系: 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 如中国横断山脉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⑤格子状水系: 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⑥网状水系: 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 状,如三角洲上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悬崖底的海拔:50< H ≤100
悬崖的相对高度:150≤ H <250
350
300 250
250
200
150
100
100
50
0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 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 d,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
(n-1)d<H<(n +1)d。
估算坡度
①应用: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 25°,不宜修建梯田;山区道 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②计算:公式 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 ,L为两点水平距 离,α为坡度。
地形 特征
说明
相邻两 个山顶 之间呈 马鞍形
鞍部是 山谷线 最高处
陡崖
多条等高 线汇合重 叠在一线
近于垂直 的山坡称 陡崖
典型
的等高线表示
洪积扇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 密下疏。多有放射状河 流或季节河流。
黄土塬
顶部平坦,边缘处沟 谷纵横。等高线稀疏 的地方数值大。
喀斯特峰林
多山间盆地(坝子), 山多陡峭孤峰。等高线 稀疏处数值小。山峰等 高线密集且平滑。
(5)相关计算
计算陡崖的高度 ①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H大+d。 ②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H底≤H小。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 (n-1)d≤ΔH<(n+1)d。
注: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为等高距, 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 最大的数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最小的数值。
悬崖顶的海拔:250≤H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