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布鲁纳答案: B2.“中介变量”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A.托尔曼B.苛勒C.华生D.赫尔答案: A3.()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 D4.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布鲁纳答案: B5.()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策略,如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钢要法等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D6.()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答案: A7.布鲁纳提倡()的形式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观察学习D.指导学习答案: B8.()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A.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答案: C9.一个学生为了考试和好的分数、班级的排名、教师的表扬或其他的各种奖赏而学习是()的作用A.内在动机B.兴趣性动机C.外来动机D.直接性动机答案: C10.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A.努力B.能力C.难度D.运气答案: B11.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A.积极价值B.创造性功能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D.真正目的答案: D12.()是以根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的多少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准备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 B多选题1.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有 .A.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B.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C.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D.适当开展竞赛答案: A, B, C, D2.下列对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没有关系B.对于难度适中的学习课题,中等强度的动机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学习效率最高。
C.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D.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下降。
答案: B, C, D3.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有 :A.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B.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C.培养学习兴趣D.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答案: A, B, C, D判断题1.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A.错误B.正确答案: B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
A.错误B.正确答案: B3.教育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性质。
A.错误B.正确答案: A4.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障碍。
A.错误B.正确答案: B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自律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A.错误B.正确答案: A6.印刻现象是在对儿童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A.错误B.正确答案: B7.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A.错误B.正确答案: A8.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A.错误B.正确答案: A9.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B.正确答案: B论述题1.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第一,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式知识。
为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教师可以编制产生式例题,让学生进行样例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通过这些方法来促进学生将应用条件与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条件化知识,为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产生式知识是由一系列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的规则组成的知识。
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以使产生式知识达到十分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
第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研究表明,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如用口语报告法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等,同时还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
第四,科学地进行练习。
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
智力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要使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
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
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2.论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有哪些?答案: 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别:(1)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专家总是纵观整个问题的背景和其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因而根据问题解决时所使用的原则或方法来理解问题;而新手却只看到孤立的问题本身或表面,如问题陈述中所使用的词汇和物件等。
心理学家们分析,造成专家和新手这方面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们在长时记忆中对知识的组织形式不同,二是他们能否有效利用工作记忆空间;而这两个原因归根结底又都是由于专家比新手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所造成的。
(2)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
由于专家记忆里储存着大量的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这使他们形成了众多自动化的解题技巧,从而保证他们解题时快速、简便,甚至不用费神。
对他们来说,许多问题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不需再费力去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已经是现成的、储存在记忆中的。
而新手却需要思考一步、核对一步,步子很多。
同时,由于专家具有成百上千的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在记忆中形成了有组织的“案例”,他们就能更广泛地使用“类推”策略。
既使出现的问题是从未经过的新问题,他们也能迅速从记忆中寻找相似“案例”,并应用其中的解题(3)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
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花费其中大量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质的分析,而新手却匆匆选择一个方法,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它。
(4)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
象上面所讲过的,学生往往不会评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不顾答案是否合理就盲目地接受它,这正是缺乏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监控能力的表现。
监控能力还表现在选择解题方法时能预期它怎样起作用、能意识到自己是否处于应试状态或是否理解了主题、在解题过程中能根据进展情况精细调节解题方法等等。
在这些方面,专家所具有的能力都是新手所无法达到的。
3.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答案: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1)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去理解那些用已经组织好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主要是一种文化继承的行为,即学习这一特殊的建构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质,是一种高度了的社会行为。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
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教学并非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而是教育者根据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促进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
(2)教师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3)学生主体、实际情境、协作学习和充分的资源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
(4)老师要超越单纯讲座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灵活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及交互式教学等方(5)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教学工作要通过适当的强化以控制相应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所希望的教学结果。
在教学设计上,斯金纳主张将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单元,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学习,并通过这些单元知识的简单组合自下而上地获得较高层次的整体知识。
加涅提出的学习的层级说也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的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开始,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
)1.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形成了新的教学观答案: 正确。
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教学并非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而是教育者根据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促进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
(2)教师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3)学生主体、实际情境、协作学习和充分的资源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
(4)老师要超越单纯讲座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灵活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及交互式教学等方(5)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教学工作要通过适当的强化以控制相应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所希望的教学结果。
在教学设计上,斯金纳主张将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单元,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学习,并通过这些单元知识的简单组合自下而上地获得较高层次的整体知识。
加涅提出的学习的层级说也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的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开始,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
2.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答案: (正确。
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花费其中大量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质的分析,而新手却匆匆选择一个方法,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它。
举个例子说,假如专家用5分钟解决一道题,新手要用10分钟;专家用其中60%的时间(3分钟)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解题计划,而用余下的40%的时间具体执行计划;相反,新手用4分钟的时间来计划,这看起来比专家用的时间还要多,但实际上只占新手整个解决问题时间的40%。
因为专家能在具体操作前花很多时间进行周密的分析,这就保证了他的解题方向往往是正确的;而新手却会不顾毫无进展的事实,而执拗地把一个方法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