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铁6号线李其村特大桥顶推施工工艺昆明市地铁6号线李其村特大桥的第8~10#孔为3孔一联(30m+48m+30m)的整体预制预应力连续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
下面对该施工工艺进行介绍:顶推法施工流程图:1.施工准备1.1场地布置利用3#~8#桥墩,搭设支架现浇连续箱梁。
在7#墩附近设置顶推系统主控站,在已施工完成的第12 跨简支梁上设顶推梁体测量控制观察台。
在3~6#永久墩顶和7~10#临时墩顶设置滑道,在4~6#永久墩和7~10#临时墩顶设置横向限位和纠偏装置。
1.2顶推设备纵向牵引设备采用QDCL2000自动连续顶推系统,全套系统包括2台QDCL2000连续顶推千斤顶、1台顶推泵、1台主控台及联接系统的高压油管、控制电缆、设备至电缆的电源组成。
在箱梁内埋设有2套后锚装置后锚点,将牵引索布置在后锚点上,每束由12根ф15.2mm钢绞线组成。
牵引索穿过QDCL2000连续顶推千斤顶,另一端顺着梁体底板穿入后锚装置上。
在5~8#墩预留孔道,设置7-7φ5预应力钢绞线,并施加10t初拉力,以使各墩间串联。
1.3导向梁、滑板、滑道梁及滑道(1)在4~6#永久墩顶和7~10#临时墩顶两侧对称安装横向导向架,限制梁体移动过程中的横向移位。
(2)采用四氟乙烯滑板,尺寸为25cm×25cm×2cm,在顶推过程中,要求在梁体与滑板之间空隙不断填塞滑板,填塞由于梁前移带走的四氟板空隙,保证顶推平稳不偏离。
滑板填塞时,应保证带有四氟板的一面朝下与滑道面的不锈钢板接触。
(3)滑道梁及滑道:在3#~9#墩顶利用临时墩或永久墩形成滑道梁,其顶面高程控制相对误差1mm;在滑道梁上扣紧滑道,要求滑道与主梁支座中心线相对应,即桥中线两侧各1.2m处设置;滑道采用30mm 钢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滑道顶面设不锈钢板,与滑道四氟板一面相接触形成滑动面。
1.4导梁为了减少顶推梁过程中连续箱梁悬臂长度,在箱梁纵移前端对应腹板位置设置长为28m 变截面工字型实腹钢板梁,作为连续梁在顶推过程中的导向梁。
1.5测量监控测量监测连续箱梁的中线偏移、滑动面标高及墩顶得水平偏移,其中墩顶位移观测是根据设计允许偏位作为最大偏位值,换算成坐标,从施力到梁体开始移动连续观测,一旦墩位位移将要超过2cm 的限定值时,立即停止施力,重新调整各墩施力分布后再继续顶推。
顶推全过程应进行施工观测和记录,保证箱梁线与设计相符合。
2.连续梁预制连续箱梁沿纵向分为3孔(30m +48m +30m),整体预制完成后一次顶推。
连续箱梁在小里程侧边跨1×30m +4×25m 简支梁及连续梁30m 边跨处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支架应进行预压以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箱梁模板应做到表面平整,标高准确,主梁浇筑期间不发生下沉,确保梁体线形满足要求。
连续箱梁浇筑采用商品砼,罐车运送,泵机泵送,一次浇注完成。
浇筑时应特别注意导梁与箱梁连接部位混凝土的振捣要密实。
3.导梁安装导梁的主梁与箱梁腹板对齐,主梁的前端高1.5m 后端高3.2m。
导梁长28m,考虑制作加工及运输吊装方便,导梁纵向分四节制作,长度为2m、8m、10m、10m,预埋节长2m(埋入梁体1.5m)。
钢导梁底面要经过各临时滑动支座,要求其平整度误差不超过±1mm。
导梁前端0.48m范围作50cm错台,以便导梁前端到达前支撑点时通过千斤顶等设备顶升导梁前端使导梁顺利到达墩顶滑道。
导梁安装时,先在导梁位置下面搭设支架,由汽车吊吊装。
钢导梁预埋段在混凝土箱梁横隔墙,隔墙钢筋与钢梁预埋段焊接为整体,在钢板开孔处,应周圈设置短钢筋并与钢板焊接,增强钢梁与混凝土的连接,钢梁位置要求埋设准确,以便和钢梁尾段螺旋栓连接。
钢梁尾段通过高强螺旋栓与钢梁预埋段连接,高强螺旋栓螺帽与预埋段端板焊接。
为加强连接,在下部设置12-7ф5预应力钢束,采用一端张拉。
钢导梁各段之间采用螺栓及焊接连接,上翼缘及腹板采用拼接板并用高强螺栓连接。
为保持下翼缘底面平齐,下翼缘采用钢板临时焊接,待钢导梁拆除时用气焊切割。
各段之间留有2mm的孔隙。
钢导梁横联均采用无缝钢管,外径219、114mm两种,壁厚为8mm或10mm均可。
钢导梁加工时需焊接带有法兰盘的无缝钢管,横联整体焊接完成后,与预先焊接到钢导梁上的无缝钢管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法兰盘间留有1mm间隙。
4.预应力筋张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脱模、拆除导梁安装支架,对预应力筋进行常规张拉作业。
张拉顶板预应力筋T1、T2、TL和底板预应力筋B1。
导梁与箱梁联接部位的预应力钢束采用单端张拉,张拉端及固定端分别采用M15-12和M15-12P锚具,每束张拉力为2187KN。
预应力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以张拉控制力为主。
5.连续梁顶推(1)顶推前,箱梁两侧的挡板应完成现浇施工。
连续梁(含两侧挡板)总重量约为2400t。
采用多点顶推,梁体顶推约需240t水平推力,顶推点设置在6#、8#永久敦处。
各千斤顶均应沿纵向同步运行。
千斤顶置于墩柱前端工作平台上。
梁体采用φ15.2mm 钢绞线拖拉前进,钢绞线穿过梁底板锚固于后锚装置上。
(2)根据顶推梁施工平台要求,首次箱梁支架拆除约1.7m高,拆除后利用箱梁底模搭设顶推梁作业平台。
(3)排架拆除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滑道清理,掏出四周的干硬灰及底模夹在滑板与梁底之间的干硬沙。
并用风箱吹净,以保证滑板与下滑道之间的清洁。
(4)按各顶推阶段要求,安装顶推系统并进行调试,确认运行正常。
顶推千斤顶系统由生产厂家派专人或已培训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
(5)顶推人员配备:顶推系统主控站、各千斤顶均设专人操作与控制,每个滑道两侧配两名填塞倒用滑板工人,所有顶推作业由总指挥统一发布命令,人员间用无线对讲机进行联系。
(6)试顶打开主控台及泵站电源,启动泵站,用主控台控制2台千斤顶同时施力试顶。
试顶距离0.5m。
试顶时,记录试顶时间和速度,根据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比对顶推速度进行调整,即应做好以下三项重要数据的测试:第一、每分钟前进速度,应将顶推速度控制在设计要求内;第二、控制采取点动方式操作,测量组应测量每点动一次前进距离的数据,以供顶推初步到位后,为精确定位提供操作依据。
试顶过程中,应检查桥体结构是否平衡稳定,有无故障,关键受力部位是否产生裂纹。
如有异常情况,则应停止试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整改后方可继续试顶。
第三、记录梁体启动时顶力大小,从而了解四氟板与不锈钢之间的摩擦系数。
(7)每次顶推前,每节段先推出约5cm后即停止,千斤顶回油;再拉、松2~3次,以松动各滑动面并检查各部位设施是否正常工作。
在确认设备、人员正常工作后,由总指挥发令开始正式推进。
(8)正式顶推首先选择手动模式。
主控台操作人员按下“前顶进”按钮,油泵操作人员调整溢流阀的工作限压,在30%、50%、70%、80%、85%、90%、95%、100%最大经验牵引力状态下,检查各受力结构变形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
检查油泵,顶推顶,前后夹持器,前后监控器,压力表,钢绞线是否异常。
手动操作QDCL2000顶推系统牵引主梁滑移启动后,转换至自动运行模式,进行主梁的自动连续顶推。
自动顶推过程中,应注意记录提升过程中的油压最大值、最小值。
顶推过程中必须保证2台千斤顶同时作业。
(9)顶推过程中,各墩顶滑道顶面及导向架侧面需不断地塞填四氟滑板,各滑板与滑道顶面或导向梁侧面的接触面都须涂硅脂以减少摩阻力;墩顶滑道顶面绝对不能漏塞四氟滑板或将滑板塞反,一旦发现连续梁发生偏移、墩顶变位过大、顶力异常等,则应停止顶推作业,直至问题解决方可继续。
(10)同步顶推的实现在顶推过程中虽然不能保证摩擦力达到一致,但可通过保证顶推力的一致来减小结构偏转的不利情况的发生。
因此通过以下两点来保证顶推同步进行:由于调速阀具有自动稳定输出流量不受负荷变化影响的功能,因此设备调试时只需通过调整各台泵站的调速阀来调整进入千斤顶的流量,从而达到调整各项运动速度一致。
通过同步调整各泵站溢流阀来实现输出油压的同步加载。
(11)顶推中线控制自动连续顶推过程中对主梁的轴线进行观测,如果发现主梁轴线偏离设计轴线,应拧动导向设施的丝杠,在顶推过程中进行纠偏。
(12)顶推就位控制①顶推中线的控制采用横向纠偏装置来进行左右调整。
②顶推里程的控制采用点动的方式,并配合经纬仪进行控制。
②就位后允许其中线偏差不大于2cm。
(13)落梁就位①箱梁顶推前已将各永久墩支座安放完毕,待箱梁顶推就位后采用落梁千斤顶,同步操作将箱梁落在设计位置。
②落梁设备采用4台300t、4台600t千斤顶,每墩顶设两台及一个泵站,四个墩同时起顶,直至支座换装完毕;起顶位置靠近支座垫石处。
③落梁一般都是逐步进行顶落,逐步到位,只要保证相邻两墩支点高差任何时候不超过5mm,就可交替顶落,最后达到设计高程。
施工时按设计高程加1~2mm 高度落梁装载,以利压缩后准确就位。
(14)顶推施工注意事项①制梁精度要求预制箱梁段底面必须平整,节段间接缝无错台。
梁段外形尺寸要求②四氟滑板的质量控制四氟滑板是由橡胶板、薄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板胶合的符合制品,其使用厚度为26mm,误差为±1mm。
四氟板与不锈钢的摩擦系数为0.05,本桥施工中摩擦系数采用0.05~0.08;顶推梁使用四氟滑板块,数量多,且质量要求高,使用时需精心操作,妥善保存。
要求四氟板表面清洁光滑,无刻痕,无油污,无翘曲变形等;四氟滑板滑动面可涂硅脂;当主梁底部与四氟板接触时,随着梁段的顶推前进,滑道上的四氟板从前面滑出后,应立即从后面插入填塞补充,补充的滑块应涂以润滑剂,并端正插入,任何情况下,各墩顶滑道上的四氟滑板不得少于3块;四氟板磨损过多时,应及时更换。
由于顶推时各墩顶阻力作用贮存位移,在起落梁后,梁体会整体回移,因此在最后一段箱梁顶推时,里程控制应超过10~15cm。
③每次顶推,必须对顶推的梁段中线和各滑道顶的标高进行测量,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④顶推时,滑板应沿及时指定位置送入,不得脱空而引起梁体开裂,起顶梁时需各墩顶千斤顶同时起顶,相邻墩起顶高差不得大于5mm,同墩两侧梁底顶起高差不得大于5mm。
⑤四氟滑板两面均应保持清洁,白色一面涂上润滑用的硅脂以减少摩擦,清理四氟板不可使用汽油或柴油。
⑥顶推过程中若四氟板未及时跟进,应立即停止,顶起箱梁腹板,放进四氟板后才可继续顶推。
⑦顶推时,各千斤顶应同时逐级加力顶推。
⑧顶推时,如果导梁杆件变形、螺丝松动,导梁与箱梁连接处有变形或混凝土开裂等情况发生时,应立即停止顶推,进行处理。
⑨顶推中须在桥墩上设置导向及纠偏设施,保证箱梁沿梁轴中心线方向移动,若有偏移,偏移量较小时,采用横向设在梁段两侧的反力架间的楔形块进行纠偏;偏移量较大时,采用横向装置于桥墩两侧的钢支架上的水平千斤顶进行纠偏,横桥向水平千斤顶为4台30t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