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是( )
A.中国、日本、韩国
B.德国、匈牙利、奥地利
C.英国、美国、巴西
D.印度、中国、巴西
2.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基本上属于( B )
A.传统型
B.现代型
C.原始型
D.从原始型向传统型过渡阶段
3.发展中国家中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是( )
A.非洲国家
B.亚洲国家
C.拉丁美洲国家
D.大洋洲国家
4.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的是( )
A.英国、德国
B.埃及、印度
C.利比亚、新西兰
D.美国、中国
5.近几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
A.非洲、北美洲
B.亚洲、非洲
C.欧洲、北美洲
D.欧洲、南美洲
6.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7.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的自然增减②人口的出生率③人口的死亡率④人口迁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8~9题。
8.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11. 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D.D国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8~20题。
13.近几年我国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学成不回国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对我国而言( )
A.可缓解就业压力
B.可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14.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15.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16.2001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18.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19-21题:
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入乙地
19.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0.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2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2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从城市迁往农村
B.规模小、频率低
C.由内地迁往边疆
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3.20世纪80年代,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安排迁移②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③国家政策的允许④城乡之间的巨大收入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25.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B.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由于难以确定,所以对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没有什么意义
D.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少,不会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A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
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
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计算方法是。
(3)图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死亡率下降最快的是(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向图中代表的(字母)模式转化。
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工作的而取得的。
27.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地区。
28. (20分)关于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目前科学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目前的世界人口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如果人口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有的科学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数量还不算太多,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超过地球的环境承载力。
分析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从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看,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限量,会引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科学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科学家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仍然不会超过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之,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讲,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