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重返狼群》有感:爱他,就给他自由。_读后感_模板

读《重返狼群》有感:爱他,就给他自由。_读后感_模板

读《重返狼群》有感:爱他,就给他自由。

_读后感_模板爱他,就给他自由。

——读《重返狼群》有感荣建今夏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到友人在朋友圈推荐了【重返狼群】的电影,被深深的温暖感动了。

随即找到了苏州唯一排片的影院,认真看完,数次,红了眼圈。

接下来,淘来书本,细细品味。

于是,一段人和狼的传奇故事,改变了很多我对人性,对于人和动物共生共存的看法。

故事本身,带给我们除了长久的震撼,还有众生平等的可贵,以及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一、故事梗概7年前,年轻的女画家李微漪,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四川若尔盖大草原写生,偶然之间遇到了一条刚刚失去父母兄弟,出生还没有睁开双眼却即将要断气的小狼。

可能是命中注定,李微漪的一声悲痛长嚎,小狼竟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小狼求生的目光触动了姑娘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她把它抱回城里(成都),取名“格林”。

从此,她把格林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它,陪伴它,训练它。

但是,钢筋水泥林立的繁华都市,不是野性草原狼的真正家园,为了狼的尊严自由,和满心对原始故土的向往,作者剑走偏锋,带着小狼重回荒原。

一路上,一人一狼,如母子,如伙伴,如战友,相依相守,倔强坚强,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小狼终于重返群狼。

迄今为止,小狼格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条由人工养大后,成功放归荒原的野性狼。

二、一情一景一评说1,人把狼咬了。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算是新闻,人咬狼算是重磅新闻了。

在作者激发格林的野性时,就发生了人咬狼的事件。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这可能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作者在训练格林的过程中,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细节。

回头想想,每一个伟大事件的背后,势必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过程枯燥,但结局圆满。

人生有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人的成功和光环,但背后的辛酸和汗水,又有几个人知道?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苦楚,你就能接受多大的赞美和荣耀。

2,狼在城市丢失。

因为一次意外,格林在城市跑丢了。

一只狼在城市跑丢了,比违禁的武器遗失还要可怕,足以引起社会的恐慌。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难寻找后,在车流不息,人来人往的大马路上,作者把狼找回来了。

作者最开始的本意,只是想让格林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面,健康成长,但是她没有想到,狼的野性,在这次跑丢事件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格林终究是不属于城市的,他应该放归草原。

人性的本意其实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违背了动物自然成长的规律,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

联想到生活中有多少家庭养宠物的初衷,到底是用爱陪伴,还是作为寂寞的消遣?3,狼獒和谐共处。

藏獒和野狼自古就是天敌,水火不容。

人类为了驯养出野性十足的藏獒,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关进地窖,主人扔一只活狼进去,让小藏獒全力拼杀斗狼,养大一点后,再放两只活的狼,甚至更凶险的猛兽,直到藏獒把对手全部杀死,成为最勇敢的斗士。

藏獒是忠诚护家的动物,狼是群体观念极强的动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重情重义!在大草原的腹地,藏獒以他们的憨厚宽容接纳了格林,格林以他的坚韧和智慧取得了藏獒的认可。

其实,所谓的不和谐,都是由于人的残忍所致,都源自于利益的驱使。

如果没有杀戮,没有买卖,又哪来的伤害。

4,格林误吞炭火。

小格林出于对火苗的好奇,误吞了一块小炭火。

格林惊叫着甩出嘴里的碳渣,却甩不掉揪心的疼痛。

舌头是他最敏感的部位,但也遭遇了最特殊的疼痛。

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是在好奇中成长,探寻这个世界的神秘!成长的过程,也是伴随着冒险的旅程,之所以我们会变得羽翼渐丰,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无数的挫败和伤痛后,才会越来越坚强。

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锻造出什么样的品格。

想想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温室里长不出强壮的孩童,父母能够给予的,不是一味的娇惯,而是应给孩子历练成长的环境,给他合适的土壤,顺着自然规律,让他茁壮成长。

有些伤痛,是必须要经历的,痛过才会记得,这也是成长一定要付出的代价。

5,狼之柔情。

作者因为淋了一场冰雹,咳嗽感冒,患上肺水肿。

格林看到病床上昏昏欲睡的妈妈,坐卧不安,时不时爬上窗户,隔着玻璃,探着大脑袋向屋里端详。

格林叼来了半只野兔,前半截已经被吃掉了,最肥美的后半截,透过窗户扔了进来,落在了床前。

作者知道格林对她有感情的,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只有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会为她在病中送来自己的存粮。

平时拼命抢食护食的狼,真正到了自己亲人危难的时刻,他会毫不犹豫的忍受饥饿,把自己的救命粮拿出来。

格林长大了,像一个懂事的孩子一样学会关心妈妈了。

狼都如此,人做得怎样。

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白眼狼”,扔下年迈的双亲,过着自己开心的“小日子”。

如果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又何谈责任感,何谈孝义。

此情此景,小狼格林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6,人偷狼食。

在草原深处等待格林回归狼群的日子里,作者和她的男友亦风只能靠干粮度日,他们的手脚浮肿,嘴唇手掌和脚跟都在开裂,虎口更是累的东西都使不上劲。

大草原的冰天雪地,猎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了格林藏食的雪窝有只兔子,在饥饿难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们炖了汤锅,把兔子肉吃了。

狼的本性里面对于藏食的地点是非常警惕的,一旦被泄露,就会马上转移场地,但是格林并没有这样。

他还是在藏食的地方,把猎来的野兔,使劲的刨坑,把它们藏到里面,因为格林知道,他的妈妈,比他更需要那些食物。

人和狼之所以能共生共存,在荒野求生的大背景下,格林能做出如此举动,彰显的就是人与狼之间的真情!狼需要放归,人要帮助狼实现放归,这个过程虽然漫长,异常艰苦,但是,信仰让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7,为自由远行。

在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狼群,格林即将要回归的那一刻,作者解下套在格林脖子上的铁链,长久的,凝望着这个一手养大的孩子,泪水长流,万般不舍。

曾经,他们在成都的城市里,也考虑过把格林带去动物园,让它过上安逸的日子,但是他们知道,大草原才是格林最终的归宿,但是真的等来了这一天时,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是万般不舍的。

一对养父母要将他们一手带大的孩子,交还给他的血亲,让孩子走到更大的世界中去,欣慰和悲凉交织着,欢笑和泪水交替着。

在分别的那刻,他们从格林悲伤的眼神里读懂了答案,那就是自由!无论对于人,还是狼,对于任何生灵来说,自由胜过一切。

谁都不能为谁铺一辈子的路,谁都不能为谁牵一辈子的手,格林是自由的,剩下的路,该它自己走。

爱他,就给他自由!三、作者语录摘选【超出篇幅部分】1,格林,如果有来生我愿转世为狼和你成为真正的母子,我们一起奔跑在天边,也许只有这样我才会真正明白你为什么悄悄的来,又为什么默默地离开。

我今生为人,很贪心,见了还想再见,聚了还想再聚,我已经把你当成我所拥有的。

其实在生命的尽头,我们注定将失去所有,也许这“所有”原本就不属于我们。

2,格林,好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是独自出生,独自死亡。

但是妈妈多么希望在你生命的一始一终都能与你相伴。

你选择了荒野,野生狼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年。

等你老了,我们还在这片草原,或许你还能回到我们身边,对我说:“妈妈,我跑不动了,我也累了,我想回到从前没有忧伤没有怨恨的日子。

”你会像小时候那样靠在我的臂弯,什么都不再想了,只想着往妈妈的怀里钻的更深。

3,人们也许会认为自己曾经施以恩惠的动物应该对人感恩戴德,似乎他不亲热就算狼心狗肺,不温暖就是“白眼狼”。

但我现在更能理解格林。

在狼的眼里爱一定平等的,可是人与狼之间的大关系从来都是不平等的。

人狼之争中处于劣势的狼,几近灭绝。

4,曾经,我们幻想着有一天格林能带着妻儿来看我们,还一厢情愿地想叫他的妻子作“格桑”,谁知这个“格林童话”我们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结局来得这么残酷,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不在了早知道这些就是他的孩子,可能当初我们不会那么一味地去盲目寻找,去哀思。

我会好好珍惜这份本来就很圆满的圆满,这就是天伦之乐吧。

原来我们所追求的团圆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追求到底时,它已不再美满。

曾经,幸福围绕在我们身侧的时候,我们却追寻不停,被期待所迷惑,为求之不得而苦恼,可是有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书香满满的图书室,一排排整齐的图书静静地躺在刻满花纹的木头书架上。

在这个书的世界里,萧红的《呼兰河传》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它只是讲述了萧红悲惨一生中唯一快乐的童年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它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又是那么动人,令萧红难以忘却,忘不了,还有她的祖父,那是一个家里唯一疼她的人,祖父就像一缕淡淡的阳光,轻轻拨开她人生中的阴影,拨开她心中天空中的蒙蒙烟雨,让太阳重新探出脑袋,重新笑傲天空。

虽然这只是短暂的,但萧红她已经非常满足与开心。

当我用双手轻轻合上最后一页,禁不住再看一眼,只消这么一眼:“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蚂蚱、蝴蝶、蜻蜓,样样都有。

”小时候的萧红竟如此天真、活泼,她把韭菜当做野草除掉,把狗尾草认作谷子,但好脾气的祖父并没有责怪她,而是认真给她解释。

美丽的菜园子,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还有到处捣乱的她,一切都是最美的景色,一切都融入了大自然深处中。

想到这儿,我眼前不禁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心中萌动着那种童年的不舍,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奶奶家:我骑在爷爷头上,看着一望无际的青色田野,时不时俯身从人家番茄地里摘一个樱桃番茄,大声唱着那些我也根本听不懂的歌谣,那是的我什么也不知道,奶奶一样样介绍给我听,可我根本不听,去帮人家做金色的稻草人了。

我最喜欢冬天了,因为叔叔和爸爸会给我堆一个大雪人,我还会和小伙伴打雪仗。

当然,我最喜欢那个浑浊的大鱼塘,看着一张大鱼网捞起那么多鱼鳞闪着银光的鱼,我都会数着那一个个胡蹦乱跳的小精灵,觉得世界如此神奇,如此美妙。

虽然那些溅在衣服上的泥水会弄脏衣服,会被奶奶责骂,但我都不在乎。

想到这儿,那个沉浸的学习考试中的我终于释放了出来,品味着童年如蜂蜜般的香甜,令人回味无穷。

那些在乡野中度过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时光。

萧红,一位伟大的作家,她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呼兰河传》不禁让我看清了旧社会的真面目,还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我又一次拿起书,阅读萧红永恒的童年故事,直至最后,刹那间,我怦然心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一)罗萍萍我也来简单分享下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记得上周有次咱们聊到homeschooling,聊到深夜。

那晚我兴奋+激动得有些失眠,半夜2点多脑子才慢慢平静下来。

这几天,还是会时不时想些相关问题。

先说说我对整本书的感觉。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三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

第一次看的时候,看得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这么好的资源,这么好的理念,为什么不用呢?!我一定要用!等这股亢奋劲儿过去之后,心情趋于平静,再来看这本书,我觉得在几乎全盘接受可汗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之后,我更多的在思考,在中国现实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我能做什么?怎么做?昨天的讨论年妈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