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1一、单项选择愿(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的社会活动。
A. 培养人B. 传递生产经验C. 传递生活经验D. 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答案:A2.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提出一些教育原则和方法。
关于〈〈学记》,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 学不微等”阐释了启发式教学C. 教学相长”阐释了教与学的关系D.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答案:B3. 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每个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有所区别。
宋元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 六经B. 四书五经C. 三科四学D. 六艺答案:B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
A. 个体功能B. 社会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A5. 某位学者曾说: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根据他对于教育起源的论述,可以推断这位者可能是()。
A. xxB. xx 基C. 凯洛夫D. 利托尔诺答案:D6.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提高艺术修养,育新中学举行了以走进戏曲大舞台”为主题的文化周,让学生体验戏曲表演的魅力,理解戏曲的思想艺术内涵。
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C. 地方课程答案:B7.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没有任何的重复,只是单纯地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 单一式B. 直线式C. 螺旋式D. 综合式答案:B8. 通过物理课本中的电流图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这体现教学过程的()。
A. 间接性B. 交往性C示范性D. 教育性答案:A9.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也要注意教学的最高界限,即不能超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贯彻()。
B. 巩固性原则C. 量力性原则D. 启发性原则A. 因材施教原则答案:C10. 教师通过不断给弹簧秤上挂瑟码的方式来演示弹簧伸长长度和受力的关系”,这说明该教师使用的方法是()。
A. 实验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谈话法答案:C11. 佳佳总是睡懒觉,每天背诵课文的任务都无法完成。
每次被老师批评后,她都会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按时起床,但均以失败告终。
针对佳佳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重点锻炼她的()。
A. 道xxB. xxC. xx认识D. xx情感答案:A12. 佳佳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小提琴拉得非常好。
因此,班士证经常鼓励佳佳参加小提琴比赛,还帮助她补习功课。
这说明班主任坚持了()A. 疏导原则B. xx救失原则C. 导向性原则D. 知行统一原则答案:B13. 小冰一边做作业一边唱歌。
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 注意的xxB. 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答案:C14. 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这种现象是()。
A. 感觉适应B. 感觉对比C. 感觉补偿D. 联觉答案:D15. 在观察一本书时,从正上方看或是从斜上方看,尽管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不同的,但我们总把它感知为长方形的。
这体现了知觉的()。
A. 选择性B. 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D16. 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朱”跟末”或日”跟日”这属于A. 刺激泛化B. 刺激分化C. 刺激消退D. 刺激比较答案:A17. 在桐桐的眼里,努力学习数学不是因为对数学有极大的兴趣,也不是因为想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而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赞赏,老师的夸奖。
桐桐的学习动机属于()。
A. 认知内驱力B. 附属内驱力C. 白我提高内驱力D. 成绩内驱力答案:B18. 毛佛鲁曾经说过:』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
”性格的缺陷会导致一个人的失败,这表明人格具有()A. 统合性B. 稳定性C. 独特性D. 功能性答案:D19.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维护权威的地心说,因此遭到了火刑。
但这并没有阻止后人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这种动力来源于()。
A. xxB. 理智感C. xxD. 责任感答案:B20. 刚上高三的明明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每逢重大考试都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
他白己也说随着考试临近,心情就极度紧张,而且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很慌张,考完试之后好长时间都缓不过神儿来。
明明的这种情况属于()A. 恐怖症B. 考试焦虑症C. 抑郁症D. 考试障碍症答案:B21. 王老师非常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是衡量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
因此,王老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备课材料充分。
由此可见,王老师正处于()。
D.关注学生阶段A. 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 关注成长阶段答案:B二、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 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答:表述错误。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白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同时又必须通过具体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教育目的反映培养人的方向性、共同性,培养目标体现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
因而不能将二者等同。
故表述错误。
2. 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答:表述错误。
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之外,还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故表述错误。
3. 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答:此说法错误。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吸引,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
二者的差异在于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要求主动转移,注意的分散是被无关事物吸引后进行的被动转移。
所以,注意的转移不是注意的分散。
故该说法错误。
4. 只要努力提高学习动机,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来看,当面对难度适中的任务时,过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过低强度的学习动机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当任务难度增高时,最佳的动机水平要偏低;反之,当任务难度降低时,动机水平要偏高。
因此,不是只要提高学习动机,就可以提高效率、解决问题的。
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一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 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 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 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 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xx学制的影响。
3. 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 合理分配时间。
(3) 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经验。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 材料: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故障,在白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
假如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一学生做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
”老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嘀咕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犬平洋那么大,至哪里去找呢?”有学生回答说: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探讨。
在讨论、探究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白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院中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结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问题:(1) 该老师的教学充分遵循了哪个教学原则?(2) 请结合材料探讨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答:(1) 这位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白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老师通过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这一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探究,最终使学生理解了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充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所学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期待之中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2. 材料: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心生疑问: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呢?”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看到壶盖儿在水蒸气的推动下乱蹦乱跳,曾惊奇不已,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鲁班被茅草划破了手,发明了锯。
二班里的小朋友参观动物园,发现了站着睡觉的马,问老师:为什么马站着也能睡觉呢,它不会摔倒吗?”他们还看到了水里游泳的鱼,又问:老师,小鱼在水里怎么睡觉呢?”(1)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迁移理论,说说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2)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迁移?答:(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①相似性是影响迁移的因素,比如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都可以影响学生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