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两岸
作者:倪军仓付雪梅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3年第07期
2003年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了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暨第十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教学艺术专题组(原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承办,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
为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进语文教学艺术及考试指导艺术的研究,全国各地的初、高中语文教师、教研员1500多人,云集于国内闻名的扬州中学和翠岗中学,听取了全国中语会代理事长张定远先生做的关于“新课标与语文教学艺术”的报告和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金明先生做的“新课标与教学改革”的报告、知名专家赵大鹏先生“高考语文备考指导艺术”的学术报告。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与会讲学的专家和评委,江苏省中语会秘书长朱芒芒先生,扬州市教育局局长锁敦信先生,全国中语会理事、教学艺术专题组徐绍仲先生,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专题组秘书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校长王友才先生等。
全国中语会代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致开幕词。
他说,新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新世纪的语文教学需要的是全新的理念。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来。
这些年来,中语会教学艺术课题组对教学艺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的课题正在进行中,有的课题已经结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值得肯定。
希望课题组继续围绕教学艺术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加本次教学艺术观摩赛的有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2名初高中教师。
他们是:高中组的李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1中,《巴尔扎克葬词》),郁洪干(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黄鹂》),来风华(山东省沂南市1中,《我与地坛》),阎君(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人是什么》),辛卫华(安徽省芜湖市1中,《故都的秋》),李亚玲(重庆市巴蜀中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杨林(河北省保定市2中,《扬州慢》),孟全波(江西师大附中,《再别康桥》),毛明琼(四川省成都市20中,《沁园春·长沙》),刘兵(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沁园春·长沙》);初中组的薛娜平(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1中,《乡愁诗两首》),甘雪莉(海南省海口市凉山中学,《天上的街市》),宫云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逸夫中学,《变色龙》),孙红(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窗》),刃岭(河南省郑州市23中,《孔乙己》),薛运峰(山东省泰安市汶南镇1中,《散步》),虞丽兵(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向沙漠进军》),谢继业(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2中,《散步》),阮长海(浙江省萧山县北干中学,《我是一条河》),马利(安徽省阜阳市1中,《我的老师》),赵毅(吉林省长春市87中,《天上的街市》),周方(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荔枝蜜》)。
这些选手都是由有关省(市)教研室或中语会推荐的,很多人都是省内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
评课标准除了一般的赛课要求之外,还提出了较高的标
准,即要求选手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设计与方法上体现艺术性,使语文课更具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课博得了全场听课者的热烈掌声。
出任赛课评委的有:高中组评委主任:全国中语会代理事长、人教社编审张定远先生,评委: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扬州大学教授顾黄初先生,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专题组秘书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曲阜师大附中校长王友才先生,黑龙江省中语会秘书长、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中部语文教研室主任孙雷先生;初中组评委主任: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金明先生,评委:河南师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正居先生,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山东省特级教师、滕州市教科所所长蒋振远先生,安徽省特级教师、桐城市天城中学校长倪胜先生。
经过参赛选手精美的教学示范及赛课评委严格的评议,来自河北省的杨林、江西省的孟全波、湖南省的刘兵、山东省的来风华获高中组一等奖;来自江苏省的孙红、浙江省的阮长海、内蒙古的谢继业获初中组一等奖。
我省参赛选手七台河市逸夫中学的宫云霞获初中组二等奖。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对高中组的赛课进行了点评。
他强调了语文课应从文本出发,要贴近语言文字,不但要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勇猛,还要有“斑竹一枝干滴泪”之温柔。
语文课应当有语文味儿。
他指出:每一个语文教师要认真处理好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关系;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教学系统(内容见本期《高中语文课程三个基本理念》一文)。
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对初中组的赛课进行了点评。
他认为这些课例充分体现了新的语文教育思想,教学中集中体现了创意之美、活动之美和细节之美,同时他也谈了这些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教学今后的发展谈了一些想法(内容见本期《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观感》一文)。
通过三天的赛课,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赛课基本代表了近年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水平,反映了各地的教改成果,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起了示范作用。
三天紧张的赛课活动终于在满园春色中落下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满载着全国各地丰硕的教学艺术成果和优秀的教学艺术种子陆续离开了烟花三月的扬州,纷纷奔向了中学语文教学岗位。
我们确信,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的春风,又将催生一茬新课程的教学成果,催生一批新的教学生力军,吹绿大江南北辽阔而富庶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