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待人》导学案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实例: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
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
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
皇上大为高兴。
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
”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
”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分析:礼是中华文明的一条主线,也是传统美德,礼不仅要存于内心,更要表现出来,对人有礼。
四、文明有礼的意义或作用?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用语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爱的尊重和认可。
实例:昨天我看了一副漫画:小红和小明是好朋友,也是同学。
一天,他俩走在放学的路上,一股让人恶心的臭味儿迎面扑来,他们仔细一看,臭味来自路边的一个垃圾桶。
小红生气了:“这么大的垃圾筒在旁边,这些丢垃圾的人却视而不见,竟然把它丢到垃圾筒外边!”说着,她用小手捡起又脏又臭的垃圾,小心翼翼地放进垃圾桶里。
小红看见呆若木鸡的小明在旁边站着,便说:“你也要想想办法呀!以后那些没有公德的人还会乱扔的”。
小明拍了拍脑袋,从书包里取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在纸上写了“文明——只差一步”几个醒目的打字,他们将这张警示语贴在垃圾桶的“身上”。
小红连连称赞小明:“你真棒!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这样,就不会有人乱丢垃圾了。
”分析:文明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社会的欢迎,文明是我们自身素质的体现,食盐能让我们更快地被他人所接纳,被社会所接纳。
2.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实例: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
你看到那儿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
然后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
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分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社会生活当中能领的与他人交往,少一些暴力,少一些争斗,多一些诚恳,多一些友善,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3.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与外国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实例:在卢浮宫。
当时一对法国夫妇和记者在凝视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的绘画时,忽然记者听到一句乡音:“蒙娜丽莎就在前面那个厅!快走啊!”顺着声音望去,是一个20多人的中国旅行团。
这个团瞬间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满心欢喜,迈着“急行军”的速度冲向挂着这幅名画的展厅。
法国朋友惊讶的看着那堆人,惊叹道:“中国人动静真大!”记者当时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
等他们走到“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发现一些中国游客把画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别的游客根本甭想靠近这幅名画。
这些中国游客们相互招呼着,轮流与蒙娜丽莎合影。
由于他们招呼的声音太大,博物馆的管理员走过来,提醒他们不要喧哗。
分析:文明有礼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的利益,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同样很大,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同时也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1.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语言文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热情待人,谈吐文雅,不说空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实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向老师请教做人之道时,从坐着的席子上起身,恭敬地在老师身边倾听教诲,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
分析:亲和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就像我们随身带着的一张名片,它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同时也会给别人带去一丝温暖。
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尽量要少一些污言秽语,少一些骄傲的态度。
2.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举止端庄、文明。
良好的集体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问题仪表整洁,行动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实例:在公司被领导训斥,我满腔怒火下班回家,我与一辆大客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我想这家伙仗着他的车大,一定会冲过去。
当我准备减速让行时,客车却先慢了下来,司机向我招招手,示意我先过去,脸上挂着一个开朗、愉快的微笑。
在我将车子开过路口时,满腔的不愉快突然全部无踪无影。
分析:文明的举止会化解生活当中的一些潜在的危机。
我们在社会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有礼。
3.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诚信有礼的社会风尚。
实例: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奇怪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的意见。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时,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尴尬。
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等到那抨击他的人发现他时,感到非常难堪,正想从人丛中钻出去。
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听见他说自己坏话似的。
后来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分析:文明礼貌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
同时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掌握现代社会的礼仪,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注重生活中的小事,小中见大,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小试牛刀:经典例题解析例题1 “叔叔您好,请问那位留着‘列宁头’的大叔在不?我是来还钱的……”看着眼前的中学生,西安火车站出租稽查队的工作人员有些迷茫。
通过辨认照片,大家才知道专门乘车30公里从临潼跑到西安火车站的中学生李申要找的是庞喜堂,而找他也只为还1元钱。
李申的做法()①不值得,不够路费钱②诚信行为,值得学习③是一种文明行为④死心眼,不懂得变通A. ②③B. 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答案:A思路分析:拾金不昧是一种诚信行为,虽然金额少,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素质。
例题2 小强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各科老师都很喜欢他,但是同学们却不太喜欢他,因为他愿意给别人起外号,对待同学也比较蛮横。
小强不受同学欢迎的原因是()A.学习好,同学们嫉妒他B.不懂得尊重别人C.仗势欺人D.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答案:B思路分析:人际交往中,尊重是起点,给同学起外号,蛮横无理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例题3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如果没有尊重,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将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思路分析:尊重他人首先要重视他人,对待每个人的标准要一致,同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欣赏别人的长处。
例题4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可见文明有礼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礼”还具有哪些作用()①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④可以让我们收获巨大利益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思路分析:文明有礼首先是我们每个人处世的基础,社会中人人都有礼貌,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每个人都代表国家,所以每个人文明有礼也体现国家形象。
例题5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漫画说明了什么?(2)漫画中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不诚信行为。
(2)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规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解析:第(1)问能够根据漫画回答出诚信的主题即可;第(2)问围绕诚信回答。
知识脉络:探究与思考你是怎样理解“大丈夫何拘小节”这句话的?实例:韩信的胯下之辱,可以说他是因为不拘小节而成大事。
正确解读:“小节”指的是已经不是和社会发展的繁文缛节,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把我打方向不出现错误,不要被一些繁文缛节所羁绊。
错误解读:把“小节”解读成决定成败的“细节”,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当然要处理好细节问题,不可以忽略细节,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
课后练习:1. 有一个青年,在小镇的一家杂货店当伙计,有一天,一位妇女在店里买了二斤茶叶,晚上他发现少称了一两茶叶,于是他在风雪之夜步行好几公里,把茶叶送到了妇女的家中。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为统一祖国和解放黑奴做出杰出贡献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这则材料告诉我们()①诚实一定能够让我们成功②诚信是一种无形财产③林肯是一个诚信的人④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 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①老师的行为属于犯罪②直接叫老师名字是对老师的不尊重③老师的名字不能叫④上课打闹是无礼行为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①②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诚信具有哪些积极作用呢?()①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②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③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④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 最近七年级三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外语课上,小明因为有一个知识点没听懂,竟然在班级中破口大骂,扬言自己不会,别人也别想学,对于小明的做法,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①学习心切,可以理解,没什么②没有礼貌,没有教养③不懂得尊重别人④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方式A. ①③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5. 对图画理解正确的是()①女孩没有礼貌②女孩的行为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③女孩不尊重其他人④男子不会换位思考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6. 材料一: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