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三班
110114088
牛雪
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110114088 汉语言文学三班牛雪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素质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潮流。
它是一股清新的风一改以往传统教育的沉闷之气,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课程改革的重点,以及对教师的影响等方面分别阐述我的认识。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教师影响
【正文】对于学生而言,亲身感受教育的变化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从小学到现在,切身感受到的新课改的变化无处不在。
这就是从政策到实施的过程,最终落实才能改变,才会发展。
但是我们要明白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它注定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历程,只有坚持下去不动摇,坚定信念,才能走向成功。
那么现如今我们对课改的现状到底了解多少呢?
【一】课改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在这里,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但就目前看来,基础教育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
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而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
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
除课程设置外,其他均非短期内所能解决。
所以就此比较而言,当前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上大抵总结概述了我国目前教育领域客观的现状,只有清晰明确地了解事实,才能对症下药,找到病根,辩证施治。
国家以教育为大计,教育也是一国之根本。
只有抓好了基础教育,祖国的未来才会有希望,有曙光。
每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是非常大的,往往可见西方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经费非常大,而我国在这方面有待加强。
而针对我国教育结构的变革也是国家一种新的尝试,那么对于课程改革到底有何之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往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突出问题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导致课程门类越来越多,缺乏整合。
基础教育应该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进行课程设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其次,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以有效地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校教
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减少分科课程,开设综合课程,儿童、少年构建知识、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
过于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必然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学习的课程要具有选择性,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增加选择性,除了必学、必读、必做的内容,还有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内容和要求上的弹性。
同时,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这样做既能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使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另外作为教育的核心领域也是主导作用的教学过程方面的改革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改革的路子,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
我们要看到学生有巨大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要突出教学重点。
每节课都应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四面出击突出重点,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结构,是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体现。
最后,要体现各科教学的整体性。
只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切实执行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三】对教师专业的影响。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开设这一门“基改”的公共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国家培养的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新一代青年人而言,是必须从思想上跟着时代前沿的步伐而前进的。
只有我们深入了解了课程改革的的目标,内容以及它所蕴含的理念,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决策,才能在教学主题中,发挥好课程改革的践行者的角色。
那么,怎么来看待课改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呢?
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课程改革要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再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途径是在职进修,教师一般不存在很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
因此,教师没有相应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却是一些非常规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这些途径是学校为了自身发展和教师个人的需求而采取的一些应对改革的措施。
从我上学的经历来看,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和改变还是相当大的。
比如说,以前老师上课会写满黑板的板书,或是扯着嗓子非常劳累。
但是现在对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就大大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压力。
如今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深入,硬件设施的逐步跟上,就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现在的多媒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的高等教育课堂,而是已经进入基础教学领域。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必备的设施。
当然这一措施对教师的能力也是一次巨大的释放,因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素质也是一大提升。
从课改的变化来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必须成为课堂的主动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趋势。
课改更需要要求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改变。
现如今的教育界对教师的职业素养都起到了很大的质疑,社会上各种教师队伍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
教师的形象。
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做出为人师表的模范代表。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发展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思想,转变方式,给学生一种正确的引导方式,相信教师在课改政策的带动下,会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以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教师队伍的能力也反映体现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程度。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略决策绝对是一项适应潮流和民心的正确决策。
虽然我现在对它也只是停留在初步的理论认识阶段,但是总有一天,成为教师的伟大使命,将会让我成为这一项决策的践行者。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必须从娃娃抓起,重视基础教育的程度不亚于高等教育的水平。
而针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对教育发展全新的尝试,相信改革之光必然迎来全新的明天,相信中华英才起于少年,相信民族崛起必然到来!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导论》董建稳、肖自明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2]《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金志远 2008.11
[3]《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叶澜 2009.08
[4]《基础教育---思考与探究》杨显社 2009.05 [5]《中国教育改革30年基础教育卷》王炳照 2009.1
[5] 《深刻认识和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教育论坛综述》中国教育学刊 2012.01
110114088 牛雪
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