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危险化 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7
现阶段企业应有的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应 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 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5.应急机构与职责
• 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各个特定任务的负责机构及其职责; • 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及其职责; • 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的职责; •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 形成附件。
特定任务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专业救援队伍(消 防、工程抢险、防化、监测、环保)、报警、通讯保障、救援设备 和物资保障、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医疗、信息发布与公共关系、 救援专家组等
应 急 救 援 功 能 部 门
现场指挥部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 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 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应急行动。
后勤部 媒体中心 信息中心等
负责组织、协调和提供应急物质、设备和人员支 持、技术支持等,全方位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完 成。
负责与新闻媒体接触,处理一切与媒体报导,采 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以保证事故报导的可 信性和真实性,对事故单位、政府部门及广大公众 负责。
六、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程序) 七、应急救援预案维护和改进(程序) 八、应急救援预案支持附件
27
28个要素
1.基本内容
• 应急预案发布令:宣布预案生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 应急机构署名页:应急相关部门及负责人签名。 • 预案分发记录页:预案接收部门签字。 • 预案修改记录页:修改人签字。 • 术语与定义等。
制定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筹备 应急救援培训、演习 签定应急互助协议 应急救援信息库等
21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四阶段工 作内容
阶段
响应阶段: 事故即将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 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减 少财产损失、控制和消除事故。
工作内容
害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
初步形成了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
组织体制 管理机构 指挥中心 功能部门 救援队伍
运作机制 统一指挥 分级响应 属地为主 公众动员
法规基础 应急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技术标准
保障系统 信息通讯 物资装备 人力资源 财务经费
8
国家应突发公共事件急预案体系
应急演练 加强救援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建设 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
13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问题与对策分析
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应用管理软件 应急救援与日常安全管理脱节——坚持预
防为主 预案种类参差不齐——依法完善 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协调,救援目标
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
总局培训中心特聘讲师 范新建
目录
前言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与演练的组织实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务
2
新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 发展
系统 管理
通过安全生产,实现以人为本 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科 学发展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 安全生产
注重 风险
以全面降低事故风险为工作重 心
四、应急救援准备(程序) 1.应急救援设备(施)、物资 2.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3.预案演习 4.公众教育 5.应急救援互助协议
五、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1.报警程序 2.警报和紧急公告 3.指挥与控制 4.通讯 5.人群疏散与安置 6.警戒与治安 7.医疗与卫生服务 8.现场监测(事态监测) 9.现场抢险与控制 * 10.应急人员安全 11.环境保护 12.信息发布管理 13.应急救援资源管理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25件) 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部门预案(80件) 省级及各级地方政府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 9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
建起了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 至2008年底,国家发布预案40多个,
省、市、县三级9080个,154家中央企业 总部及其所属单位全部完成了预案编制 工作,全国高危行业企业的预案覆盖率 达到100%。
以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体系、 提高应急能力为主线,强化基础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平 台和救援体系,加强综合监管协调,推 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为促进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出新贡献。
1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
2009年工作内容
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掌握利用各类应急资源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质量,加强
10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
救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例如:
地震后,公安消防派出13434名消防官兵, 抢救出生还人员1701人;矿山、危化救援队伍 1057人,抢救出生还人员1113人。
2008年共处置矿山事故2053起,抢救遇险 人员2684人,其中,经抢救生还879人。
11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
2009年工作要求
重大刑事案件、恐 怖事件、经济安全 事件、群体性事件 等
15
应急救援体系的分类 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
16
现阶段企业应有的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生产 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33条规定:生 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第69 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配备应急救 援器材、设备。
工作机制。
第33页
28个要素 7.法律法规要求
• 明确列出国家、省、市涉及应急救援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 准文件;
• 形成附件。
第34页
28个要素 8.应急设备(施)、物资
• 准备用于应急救援的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材料、交通工具、 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办公室等保障物资等;
• 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 用的应急设备;
启动相应的应急系统和组织 报告有关政府机构 实施现场指挥和救援 控制事故扩大并消除 人员疏散和避难 环境保护和监测 现场搜寻和营救等
恢复阶段:
事故后,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 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损失评估 理赔 清理废墟 灾后重建 应急预案复查 事故调查
22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防灾 减灾 救灾 恢复
• 定期检查与更新; • 列出存放地点及获取方法; • 形成附件。
第35页
28个要素 9.应急人员的培训
• 对应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 描述每年的培训计划; • 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的频度和程度等。
第36页
28个要素 10.预案演习
• 描述预案演习的目的; • 制定每年演习计划; • 各应急方参加预案模拟演习; • 描述对演习结果的评价,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32页
28个要素
6.应急机制
• 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和程序; •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响应、资源共享、全体参与; • 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社
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 • 对各应急机构的应急行动与协调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并建立有效的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48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 制定本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8
现阶段企业应有的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 施行) 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 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 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 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 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 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 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 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 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 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 通。
第28页
28个要素
2.方针与原则
• 阐明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 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以及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 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 救援目标。
第29页
28个要素
3.危险辨识与评价
• 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 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 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 根据事故种类和后果严重度,确定预案编制的级别; • 地理、人文(人口)、地质、气象等信息; • 城市布局及交通情况; • 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等; • 形成附件。
负责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 持下,实现信息利用的快捷性和资源共享以及其它 为应急服务的工作。
2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应该具备的八大部分28个要素:
一、基本内容
二、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
三、应急救援工作策划 1.危险辨识与评价 2.应急资源评价 3.应急机构与职责 4.应急机制 5.法律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