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工作实务

社区工作实务


社区调查研究的方法
▪ 社区研究和调查的内容、方法(最基层组织, 要从社会调研入手,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 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 内容:物质、社会、人文环境 ▪ 方法: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小
组座谈、参与观察
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群众既是社区工作的主体,又 是社区工作的对象,只有群众 广泛参与,社区工作才有基础 和保证。
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
▪ 一个是居民个人方面的原因,包括个人的意 识价值观(不喜欢参与)、个人的参与能力 (参与公共事业能力较差)、个人理性思索 计算(参与对我有什么好处,带来什么利益, 如在时间、金钱、精力等方面)
▪ 另外一个因素是社会方面原因,包括是否有 民主环境(制度保证),是否分配资源支持 (资源保证),领导者的态度如何
中办发23号文件精神
▪ 社区的概念: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 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 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 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党领导下的社 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中办发23号文件精神
▪ 驻区单位的优势:设备、资金、人力、技术 等优势
整合资源的方法与技巧
(一)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的方式整合资源 感情早培养(不能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
脚)——征求服务需求和意见 找准利益结合点,双方合作共赢(不是单向
索取) 动员深层参与,合作共建 (二)通过组织带动的形式整合资源(先易后
难)
The end !
社区发展历程(二)
▪ 城市居委会的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6) 1. 1958年前后,在“大跃进”背景下,大部分城
市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合并在一起,改为 “人民公社”,主要任务是大办工商业。改变了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2. 1962年陆续恢复,但一些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主 要任务变成了阶级斗争。
居民参与的促进方式
针对个人心理动机和需求:
一是满足其个性需求才会促进他们积极参与
权力 成就欲 关系 利益
领袖人物 强

弱差
骨干分子 弱

强差
旁观者

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弱弱
冷漠者


差强
运用组织网络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 转变观念:由原来的社区组织管理服务居民 变为社区组织居民进行自我管理与服务
▪ 协助组织建立社区居民组织,如社区居民兴 趣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团体、社区居民志愿 小组、社区居民自助团体、社区居民的成长 小组、社区居民的政策关注小组等,变个人 奋斗为团队协作,以组建组织网络的形式推 动社区内各项工作开展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 法》,标志着居民委员会建设步入了制度化、法 制化的轨道。
社区发展历程(四)
▪ 城市居委会的改革发展阶段(1998至今) 1. 1998年民政部开始在全国确定了26个社区
建设实验区,开始了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 2.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 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3号)
▪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 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 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 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 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 明确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和主要目标
中办发23号文件精神
▪ 社区事业建设的内容包括: 1. 拓展社区服务 2. 发展社区卫生 3. 繁荣社区文化 4. 美化社区环境 5. 加强社区治安
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4.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5. 开展党建协调共建活动 6. 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辖区内的“两新”
组织中的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 的管理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
1. 宣传政策法规,维护居民权益,实行民主自治 2. 召集主持居民会议,执行居民会议决定,教育引
3.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居委会被解散, 也有一些被改为“居民革命委员会”
社区发展历程(三)
▪ 城市居委会的恢复完善阶段(1976—1998) 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居民委员会开始
逐步恢复 2. 1980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公布并重
申《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仍然有效。 3. 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的岗位设置
社区居委会六大委员会 社区服务站五大规范岗
民情民意委员会、公共事 业发展委员会、安全与民 调委员会、共建与协调委 员会、社会福利委员会、 公共环境委员会
人口计生与公共卫生、社 会福利与劳动保障、公共 环境与环保、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社区综合事务
交叉职责如何处理
▪ 在党委领导下,分工负责,各有侧重,相互 协作,互相支持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 人格魅力 1. 公道正派 2. 敬业奉献 3. 宽容大气 4. 亲和热情 5. 勇于担责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 文化业务素质 1.社区理论知识 2.科学管理知识 3.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 4.社区政策法规 5.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应变,骤然临之而
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 专业能力 1.群众工作能力 2.沟通协调能力 3.合作能力 4.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5.计算机操作技能 6.写作能力
社区组织的工作职责
▪ 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 ▪ 社区服务站的工作职责
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1. 宣传执行政策,组织干部群众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2. 讨论决定社区中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 3. 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站和各类社区
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如何与居民建立关系,动员群众参与 ▪ 转变观念,变管理居民为服务居民 ▪ 从平等、真诚、民主、合作、尊重、关怀、不轻易
判断的态度出发,与居民建立协同研究和行动的工 作关系,变要他们做为共同做,培养参与意识 ▪ 方法:个别家庭拜访、个别家庭突发事件的支持与 安抚、参与街头巷尾的聊天、借助焦点事件召开小 组座谈、组织社区文化集体活动、社区公共集会等。
中办发23号文件精神
▪ 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包括: 1.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2.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3.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发展历程(四)
▪ 中办发23号文件出台后,全国各地开始调整居民委 员会辖区规模,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 则进行改革探索。
▪ 北京进行了“民选街聘”社区事业干部的试点 ▪ 很多地方开始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海选 ▪ 各地普遍开始大规模地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 ▪ 社区工作者开始逐步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迈进。
3. 1953年6月北京市长彭真向中央上报了《关 于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和经费问题 的报告》
社区发展历程(一)
▪ 城市居委会的创立阶段(1949—1956) 4. 195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
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一 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 并对其有关制度进行了规范 5. 1956年底,居民委员会在全国普遍建立
导居民遵守决定、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3. 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
民利民服务;开展共建,整合资源;管理财产 4. 组织开展教育、文化、科普和体育活动 5. 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工作 6. 民调治安,民意反馈
社区服务站的工作职责
1. 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 2. 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 3. 组织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4. 培育和壮大社区公益性服务组织 5. 及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
不妥之处请多批评指正,谢谢!
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
朝阳社区学院 孙国华
提纲
▪ 社区发展历程 ▪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 社区组织的工作职责 ▪ 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
社区发展历程(一)
▪ 城市居委会的创立阶段(1949—1956) 1. 1950年3月天津最早建立了居民委员会 2. 1951年北京市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多数城市
在三、四百户规模的基础上建立了居民委员 会
▪ 制定社区联席议事会议制度,确保社区组织 之间的协作配合和有效衔接。
▪ 联席会议每月召开1次或应需召开,对重要事 项或涉及职责交叉的事项按照一定的程序共 同商议,实行民主决策,在执行中分工负责, 协调配合。
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
1. 社区调查研究的方法 2. 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3. 运用组织网络进行管理的方法 4. 整合与开发社区资源的方法
目前培育社区组织的优势
1. 认识优势(群众认同和接受) 2. 政策优势(1+4文件),加大对社会组织在
资金、职能、人才方面的扶持力度,落实 税收优惠,并提出政府可通过项目购买、 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的形式向社会组织购 买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借力使力、整合资源的方法与技巧
▪ 社区的优势:较高的威望和较广的人脉,可 以协助解决驻区单位与居民之间的矛盾,营 造良好的社会、治安、文化、卫生环境。
社区发展历程(四)
▪ 2008年9月25日北京召开了“北京市社会建 设大会”,会议通过了北京市社会建设的 “1+4文件”,即《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 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领 域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推进社会 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北京市社区管 理办法》(试行)、《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 理办法》(试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