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一)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
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
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
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
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参考答案: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心肌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着(心肌细胞核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
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病例分析(二)一青年男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
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
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
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
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
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
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
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参考答案: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1)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管内膜损伤)2)术后卧床休息(血流缓慢) 3)脾破裂导致大量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2、肺出血性梗死,与前者有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包括:1)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容易脱落,随血流回流至右心,通过肺动脉输出引起肺小动脉阻塞是引起梗死的先决条件 2)患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容易导致肺静脉淤血是出血性梗死发生的重要条件3)肺脏具有组织疏松和双重血液循环的特点是出血性梗死的两个先决条件病例分析(三)男,23岁,右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
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
体检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音;腹软,肝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
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24cm 皮肤呈弥温性红肿,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
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曾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曾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
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
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
在肺及大静脉血客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请回答:(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答案:(1)右趾化脓性炎,脓血症。
(2)创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血症。
病例分析(四)1.高某,女,15岁。
1年前开始出现左大腿间歇性隐痛,后转为持续性疼痛伴局部肿胀。
半年前不慎跌倒,左下肢不能活动。
体检:左大腿关节上方纺锤锤形肿胀。
X线检察诊断为左股骨下段骨质溶解,病理性骨折。
经牵引治疗无效,行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股骨下段骨皮质和骨髓腔大部分破坏,代之以灰红色、鱼肉样组织,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梭形、多边形。
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
细胞弥漫分布,血管丰富,可见片状或小梁状骨样组织。
患者截肢后愈合出院并予随访。
出院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截肢局部无异常。
分析题:1、患者左大腿肿块属什么性质病变?请根据病理特点做出诊断。
2、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是怎样发生的?截肢术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又如何解释?参考答案:1、属肿瘤性病变。
骨肉瘤伴肺转移。
2、肿瘤浸润神经致疼痛。
破坏皮质骨致病理性骨折。
截肢术后发生肺转移,引起胸痛、咳嗽、咯血。
病例分析(五)患者,男,45岁,干部。
2年前出现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血压150/95mmHg,服用降压药后自觉上述症状缓解,2天前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急性病容、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分析题:1、做出病理诊断及根据?2、分析各种病变的关系?3、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参考答案:1、原发性高血压缓进行。
右侧脑桥出血。
依据:高血压病史,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2、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3、颅内压升高→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右脑桥出血→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心功能不全→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硬化严重时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尿蛋白(+)。
病例分析(六)患者,男,20岁,学生。
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
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罗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109/L;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
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线检查,左肺下叶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面积。
病人于入院后第7天自感无症状出院。
冬季征兵体检,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2cm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
在当地医院即做了左肺下叶切除术。
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眼,镜下为肉芽组织。
分析题:1、做出疾病诊断及根据?2、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增高;咳铁锈色痰;左肺下叶大片致密阴影)。
3、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参考答案:1、大叶性肺炎。
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细菌繁殖快,不破坏肺泡壁结构,患者多为青壮年。
2、细菌感染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
3、肺泡腔内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液呈铁锈色。
4、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大量红细胞或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等,使病变肺叶实变。
5、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
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过少,渗出纤维蛋白过多,肉芽组织长入病变肺组织,发生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
病例分析(七)患者,男,32岁,教师。
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5年,突然剧烈疼痛伴呕吐1小时入院。
5年前开始每年天气转冷季节发生上腹部隐痛,天气转暖后缓解,疼痛多发生在上午11时左右,下午4-5时,进食后缓解,常有夜间疼痛。
有时有反酸、胃烧灼热感。
入院当日中餐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急诊入院。
入院体检:体温37.2℃,脉率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4/80mmHg。
急性病容,板样腹,上腹部压痛明显,有反跳痛。
腹部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经外科急诊手术治愈出院。
分析:(1).请写出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2).若在病变处作一组织切片,镜下可见哪些病理变化?答案:(1)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诊断依据: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5年,进食后缓解,(说明是十二指肠溃疡。
)常有夜间疼痛。
有时有反酸、胃烧灼热感。
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腹部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说明穿孔)。
(2)镜下病理变化:溃疡底部大致分四层。
最表层有一薄层炎性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纤维素。
第二层主要为坏死组织及大量炎细胞浸润。
第三层由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等组成。
第四层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瘢痕组织中的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有血栓形成。
病例分析(八)患者,男,48岁,因间断性眼睑水肿3年,血压持续升高2年,多尿、夜尿2月,尿量明显减少3天入院。
自述10岁时曾患“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
体格检查:血压192/135mmHg。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尿:密度1.008,蛋白(+++),颗粒管型(+),脓细胞(-)。
血非蛋白氮(NPN)214mmol/L。
入院后经抢救治疗,于第5天出现嗜睡及心包摩擦音,第7天出现昏迷,第8天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左肾重37g,右肾重34g;两肾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但无瘢痕;切面见肾实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肾盂粘膜稍增厚但不粗糙。
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硬化,肾小管萎缩。
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残留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间质小动脉壁硬化,管腔狭小。
心脏重450g,心包脏层粗糙,有少数纤维蛋白附着,并有少量出血点,左室壁增厚,左右心室稍扩张。
脑重1600g,脑回增宽,脑沟变浅。
分析题:1、做出本例病理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理改变解释临床表现。
3、讨论本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死因。
参考答案:1、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依据:病史;眼睑水肿、高血压、多尿夜尿、少尿;嗜睡(尿毒症性脑病)、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脑水肿);低蛋白血症、蛋白尿、管型尿;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2、肾纤维化及肾细小动脉硬化→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高血压→心肌肥厚;早期部分肾单位健存→多尿、夜尿等;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少尿、等渗尿;尿毒症性心包炎(纤维素性炎)→心包摩擦音;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脑水肿) →嗜睡昏迷(尿毒症性脑病)3、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因)→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