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工程概况和主要工程量 (3)2.1施工现场布置 (3)3 现场管理组织 (3)3.1 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 (3)4电气专业施工方案 (3)4.1施工组织 (3)4.4 风机内盘柜安装 (8)4.5 接地装置安装 (8)4.5.1 镀锌扁钢接地装置安装 (8)5工期进度保证措施 (9)5.1 根据总体网络编制各级施工计划 (9)6.3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0)6.3.1划分区域,落实责任 (10)6.3.2 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 (11)6.3.3 施工废料和垃圾 (11)6.3.4 成品保护 (11)1 工程概况和主要工程量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仙游九社风电场工程电气安装工程,风电场规划风机15台,装机容量共30MW。
1.2 主要工程量1).升压变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发电设备(机组变压器、集电电缆线路)2 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本着“有利施工、有利排水、节约用地、方便运输、保证安全”的原则,针对仙游九社风电工程施工场规划要求,合理规划布置在指定区域内。
2.1施工现场布置1)附件储藏针对目前风电工程,所有电气附件储藏在每台风机塔筒内。
不会导致误用附件。
2)组合场针对风电工程场地宽大和设备成套、简单的特点,不再设专门的组合场,采用就地组合就地安装的方式。
3)发电机针对风电工程安装,风机位置间距比较特殊,不能采用火电供用电措施。
在每台风机安装时使用发电机带动照明及电动工具。
3 现场管理组织3.1 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以专业管理为施工组织主体、以资源配置为支撑,以策划与监督为保障,以文明建设为思想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并针对本工程专门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方式进行了优化。
建立明确的专业分工体系。
以职能明确、接口清晰、策划到位、指挥快捷为落脚点。
4电气专业施工方案4.1施工组织电气专业工程质量标准“确保达标投产,争创国优工程”。
满足安装需要和必要的形象进度为宗旨,以点带面,以样板事例带动整个工程,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超前策划、预控和过程控制相结合,充分的施工准备、严密的专业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工序的交叉、与安装工程和其它标段密切配合、施工资料与工程同步。
1)施工管理策划选取工程管理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组织职工岗前培训,并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安排进厂。
超前策划:超前编制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施工作业指导书,安排P3施工进度计划和机械、物资及周转材料的进出场计划。
开展QC小组活动,对施工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预控。
对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制定控制对策,并编制安全文明施工防护设施的投入计划等。
2)建立完善的施工资料板块根据本工程资料管理文件,技术人员建立相关的资料系统归档文件包。
和业主、监理专业人员共同编制专业项目划分文件,制作质量验收单模版。
根据我公司的程序文件要求及创国家优质工程材料要求,编制本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等一系列的记录表模版,方便以后施工。
3)资源准备:与甲方确定设计图纸的交付时间。
周转性材料,按照计划用量提前准备齐全并修整完善。
主材:根据施工图做出材料的预算,并将材料购买齐全,提前复试,保证施工需要。
措施用料:将施工用的角铁、扁钢、钢管备足。
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准备齐全。
4)做好工序的交接a.接地极安装。
b.接地线敷设及安装。
c.风机内盘柜安装。
d.风机内高压电缆、控制电缆敷设。
e.风机内高压电缆、控制电缆终端制作。
4.2施工现场人员及资格4.3风机电气安装工程包括风机接地极安装、盘柜安装工程(高压盘柜安装、底部控制器安装、UPS柜安装)、电缆敷设(高压电缆敷设、控制电缆敷设)、电缆终端制作(高压电缆终端制作、控制电缆终端制作)等。
4.3.1 电缆工程的材料运输与保管1)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能平放着运输和贮存。
2)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并绑紧。
滚动时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
3)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按设计图纸和厂家的技术文件及时进行检查,杜绝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
4)电缆及其有关材料存放管理:a. 电缆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
电缆盘之间留有通道,场地平整坚实、排水沟道畅通,保证电缆存放场地不积水。
b. 电缆附件的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保持密封良好,并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进行贮存和保管。
c.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好,标志齐全、封端严密;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对电缆进行防晒保护。
4.3.2 电缆敷设1)施工现场准备a. 电缆运输和敷设通道畅通,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敷设区域的照明充足。
b. 电缆敷设用的存放场地保持平整、结实,电缆分类区域标志清楚;架轴器等辅助工器具准备齐全。
2)施工技术准备a. 技术员核对施工图纸、就地设备的布置,编制好每台风机的电缆敷设清册;电缆清册按照每台风机敷设多少根进行编制,并且合理考虑敷设顺序。
b. 对参加电缆敷设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电缆敷设中的技能。
3)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a. 电缆敷设前要整轴进行绝缘检测,同时做好记录。
b. 电缆敷设用的进口通道布置多组定滑轮,使电缆有序地行走,避免了电缆间的摩擦而造成外皮损坏。
c. 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厂家图纸进行电缆敷设,将同一路径上的电缆一次敷设完毕;在施工前将电缆型号准备齐全,避免补放电缆后影响整个通道的美观。
d. 电缆敷设时,有良好通讯设施,保持联络畅通无阻。
同时按敷设路径安排好人员,统一指挥将电缆敷设至指定位置;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敷设时要单根进行,边敷设边整理边固定绑扎,固定后再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
电缆两头预留合适长度,满足电缆接线的需要。
e. 电缆两头的标牌是厂家已经有热缩管,注明: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起始点等,以确保标牌拴挂及时准确。
敷设完的电缆在接线前做好两端的防护措施,防止电缆标牌损坏。
f. 电缆敷设过程中遇到正受电或已带电的开关箱、盘或其它设备,则按照带电试运行的有关规定,由技术人员负责办理停电作业工作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方可进行施工。
g.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的长度、规格、型号应保持相同,对于截面较大的电力电缆采用专用敷设机进行敷设,提高劳动效率。
h. 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程规范的要求,穿电线管敷设的电缆应保证电缆的外径与电线管的内径之比,符合规程规范。
i. 电缆敷设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应及时,并且做到数据准确。
j. 雨季进行电缆敷设时做好电缆存放场地的防雨措施。
4)电缆的固定与整理要求a. 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桥架上每隔1m固定一次。
b.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固定,对于直线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隔1~2米固定一次或在托架的每根横撑上都绑扎。
c. 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严禁构成闭合磁路。
d. 电缆进入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e. 电缆在敷设过程中需要分阶段进行整理,并经质检部门验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敷设工作。
整理的重点应放在盘柜进口处的一段,避免电缆的交叉错层。
f. 同一层内的电缆不扭曲、不交叉,使整理固定后的电缆整齐、美观。
g. 电缆敷设完成后,经甲方、监理公司、项目部质检部门、质检员及施工负责人共同检查验收签字后,将电缆槽内清理干净后盖好盖板。
5)电缆分层敷设原则电缆排列时,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能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
一般情况自上而下,但有高压电缆时,为了满足电缆穿入盘柜时弯曲半径的要求可由下而上配置(具体情况见设计施工图纸)。
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6)直埋电缆敷设a. 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严禁小于0.7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b. 电缆与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m,伸出排水沟0.5m。
c. 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砖块。
软土或沙子中严禁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
d.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桩。
e. 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验收合格,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7)电缆之间,电缆与其它管道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8)电缆在易燃易爆区敷设要求a. 电缆经过的电缆托架采用无机防火材质的隔板和盖板。
4.3.3 电缆接线1)电力电缆终端头的制作a. 缆终端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及说明书的要求。
在室外制做高压电缆终端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以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温度或加热电缆。
高压电缆终端头施工时,应搭设临时防护棚,环境温度应严格控制,宜为10~30℃。
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头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且严禁在雨雾中施工。
b. 高压电缆终端头应符合下列要求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环境要求一致,结构应简单、紧凑,便于安装。
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技术要求,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的规定。
采用的附加绝缘材料除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外,尚应与电缆本体绝缘材料具有相容性,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物理性能指应相标同或接近,橡塑绝缘电缆应采用弹性大,粘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附加绝缘,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1.2~1.5倍。
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符合规格要求。
c. 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
d. 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电缆线芯截面在120mm2及以下时,接地线不小于16mm2,电缆线芯在150mm2及以上时,接地线截面为25mm2,并应符合设计规定。
e. 制作电缆终端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
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f. 电缆终端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
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的终端头,尚应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g. 电缆在剥切线芯绝缘、屏蔽、金属护套时,线芯沿绝缘表面至最近接地点的最小距离应满足电缆终端材料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
h. 塑料绝缘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和接头时,应彻底清除半导体屏蔽层。
i. 电缆线芯连接时,应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
压接模具与金具应配合恰当。
压接后应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不得残留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