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本位观察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

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

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3、全面观察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1、教学例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学生书上连线2.课件出示: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

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

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六、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警车照片、相机一台。

学生4人一组围桌而坐。

学具:教材、玩具警车每组一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隆重地向你们推荐一位老朋友,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出示老师的背面照)。

请几个同学猜一猜。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李老师),老师向大家挥挥手,说同学们。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老师,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老师的样子也就不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老师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

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一)本位观察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你们最喜欢的警车玩具,你们喜欢吗?现在请每一组的小组长来拿警车。

让警车的车头对着黑板放好。

师:现在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坐得最好。

2、好,现在请你轻轻地告诉警车里的警察叔叔,你坐在警车的哪个位置?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请坐在警车前、后、左、右的同学依次举手、挥手与老师问好。

你们喜欢照相吗?(喜欢)那我们每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给警车照一张相片吧。

请你们用手当相机把它拍下来。

老师刚才把你们拍的照片放到了大屏幕。

现在请你们认真思考一下,你坐在警车的哪一边?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警车的什么部位,与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左、右边的同学要注意一下,车头在你的哪一边。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3、全班交流生:我在警车的前面,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与图1是一样的师: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车里的警察叔波挥挥手,说:“警察叔叔好”。

这些同学都坐在警车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警车的正面。

(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右侧面。

……每次都让相同部位的同学挥手问好。

(提醒左、右侧面的同学车头向你的位置的哪个方向?(依次板书侧面、背面,全班读一遍。

)思考:同一辆车为什么4个人看到的却不一样?【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警车玩具。

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警车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老师可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示范。

师:看到第一张照片举起1个手指表示,每二张举2个手指表示……师:你们刚才看到的警车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吗?反馈。

(不一样)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辆警车呀?警车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警车的前后不一样,左右一样;(左右一样,我们是怎么发现的,(换位了)……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警车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师:出示句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

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

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做游戏师:刚才大家都江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媒体出示正面照、两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警车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警车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警车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放完一张,就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然后再喊一、二、三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根据图片判断是在哪一个位置拍,加深对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理解。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习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

(交流)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

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

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

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习。

(书本p67页的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反馈)3、观察茶壶。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

(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出示从上面和下面观察的茶壶图师:这是谁观察的?师:可以怎样观察?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请个学生来观察。

4、拍摄照片活动教师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方向对学生进行拍照片。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

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

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

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4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给学生拍照片的游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