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安全教育材料
防食物中毒
采取八大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1.不要采摘、捡拾、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以及不认识的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
2.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请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建议不要购买散装白酒和植物油。
3.要做好自备水的防护,保证水质卫生安全;不要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活饮用水。
4.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包括农药、杀虫剂、杀鼠剂和消毒剂等不要存放在食品加工经营场所,避免被误食、误用。
5.加工、贮存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隔夜食品在食用前必须加热煮透后方可食用。
6.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必须再次洗手。
7.厨师必须身体健康,持有健康证,厨房必须进行隔离,避免闲杂人员进入。
8.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立即组织自行救治,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排出毒物。
同时,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有关工具和设备,以备核查中毒原因。
进一步做好留样菜记录。
什么样的食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一般来说,大部分食物中毒是由动物来源的食品引起的,如肉、禽、蛋、乳等。
虽然,非动物来源的食品不如动物性食品引起食物中毒那么常见,但危险性并不比动物性食品低,蔬菜、水果等易被农药污染或被肠道病菌污染。
粮谷类食品,如米饭、米糕,容易被蜡样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污染,从而造成蜡样芽胞杆菌或葡萄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毒蘑菇、霉变甘蔗、未加热透的豆浆、菜豆和发芽的马铃薯等也是我国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
提醒:勿到流动临时摊位购买猪内脏,要购买经质量检验合格的食品。
防中暑
一、中暑症状及预防措施
根据中暑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主要表现为:1)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2)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表现为:1)体温往往在38℃以上;2)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如处理及时,常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应急预防:若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1)应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扣、平卧休息。
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有条件可用30%酒精擦身降温,还可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3)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清醒者也可服人丹、绿豆汤,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4)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日常预防:首先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因为当人自觉口渴时,身体已经是缺水状态了。
所以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一定要定时补充水分,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
点、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其次,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
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另外,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睡眠,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再者,饮食应要经常补充营养,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能多吃冷饮,也不能用啤酒和饮料解暑,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防雷击
室外一、天空突然阴暗,并伴有闪电时,应尽快躲到有遮蔽的安全地方,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都可以作为避雷场所,如果衣服淋湿,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二、如果在野外遇到雷雨,千万别站在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房角房檐、大树、高塔、广告牌下躲雨,不要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三、如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面愈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
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他、湖泊、海滨、水田等地或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
四、雷雨时,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或开拖拉机,不要把带金属的东西扛在肩上,女士最好拿下头上佩带的金属发夹等物体。
五、遇到雷电时,不要几个人拥挤成堆,人与人不要相互接触,以防电流互相传导。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六、不要在户外打手机,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七、另外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行人打伞时,雨伞的金属不要与身体接触;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竿、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八、积极开展现场急救,一般被雷击中者的死亡比例为二比一,即两死一伤,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可以急救。
九、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室内1、雷雨来临前关好门窗,避免因室内湿度大引起导电效应而发生雷击灾害。
躲避在车内时,应关好车门。
2、在室内时,切断暂时可以不用的电器设备,不要靠近炉子等带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3、不宜打固定电话和手机,不宜使用水龙头,各办公单位也应对机房、通讯设备做专业的防雷保护。
4、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开关;不宜使用水龙头,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