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咏柳
田心小学“五步导学”教师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李培富 上课班级:二年级 授课科目:语文 教学时间:2019年 3 月6日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咏柳》
第2课时
教材解读: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2、借助刚才词语的理解,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
3、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字音。
4、边读、边看、边想,说出诗句的大致意思。
1.师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读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共议。
4.析句。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Nhomakorabea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后反思:
小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古诗是有困难的,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同时展示学生的个性。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出民主的课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朗诵古诗。
2.说出自己学过的诗句。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
朗诵《咏柳》,说说自己学过的诗句。
激发兴趣,感悟诗情。
二、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引入,导入主体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画一幅画。
2、展示同学们为古诗配的画。
3、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画?是根据诗句中的哪些内容的?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背诵古诗,赏境诵读。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读诗句,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
2.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
学情分析:
这是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古诗,初春二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柳树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生字
1、小组内运用多种方法自学生字。如遇到困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汇报:
⑴读诗题,学习生字“咏”“柳”。“咏”理解字义学习。“柳”注意笔顺。
⑵同偏旁识字“绿”“绦”。
⑶区别字识字,有关“妆”的一组区别字。
定位联想,识记生字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作者从远处看柳树,思索起初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