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学分:课程学时: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基本乐理》是音乐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它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基本音乐素质、音乐技能、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从事以音乐教育为职业的师资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到理论支撑的基础作用。
该课程是音乐学科中的前导课程,为学习相关课程(如:视唱、声乐、钢琴)和后续课程(如:和声、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教学法、合唱指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学好其它音乐内容、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关键。
2.课程设计《基本乐理》在课程设计中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本着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课程从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目标,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通过“写、唱、弹”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应用化、实践化,将乐理概念化内容实例化,与视唱、声乐、钢琴等课程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理解、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 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 , 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⑵ 通过本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语言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⑴ 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⑵ 能够将音乐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唱、演奏中,提高学生应用工具学习的能力。
⑶ 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3.素质目标⑴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高尚的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⑵ 培养审美情趣,开发智力,发展音乐才能,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⑶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高尚的音乐情趣,具备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音乐素质。
四、课程内容标准章节学习目标课程内容1.知识目标1.理论教学内容⑴ 了解和掌握音的产生分类、特⑴ 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与噪音性、乐音体系等理论知识。
的概念。
⑵ 理解并掌握全音与半音的概⑵ 乐音体系、音级、基本音级与念。
变化音级、音名与唱名的概念。
⑶ 掌握记谱法的规则,养成良好⑶音的分组、标准音、中央 C、的记谱习惯,并学会正确使用记谱音域与音区。
第 1 章法中的常用记号。
⑷ 音律:掌握十二平均律的原理.能力目标及应用。
2音高与⑴ 运用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到⑸ 自然半(全)音与变化半(全)记谱实际视唱、钢琴弹奏、声乐演唱中,音:两者的概念与区别,掌握辨别提高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与应用的方法。
工具学习的能力。
⑹ 记谱法:掌握五线谱、谱号音⑵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能力,为未符、休止符、变音记号、省略记号、来从教打好基础。
演唱、演奏记号的书写方法。
3.素质目标2.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结合音的分组、全音与半音、记谱审美情趣,开发智力,发展音乐才法理论知识,在钢琴上实际弹奏。
能,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1.理论教学内容⑴ 理解并掌握节奏与节拍的概⑴ 节奏、节拍、节奏型、拍子、念。
单位拍、拍号的概念。
⑵ 明确节奏与节拍的重要性,掌⑵ 拍子的种类:掌握单拍子、复握各种牌子的特征及其音值组合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法。
拍子、散拍子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⑶ 掌握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⑶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第 2 章2.能力目标⑷ 切分音。
⑴ 培养学生听、唱、弹、写理论⑸ 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节奏与联系实践的职业能力。
⑹ 音值组合法:重点掌握单拍子、节拍⑵ 培养学生运用节奏、节拍的知复拍子、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规识,提高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则,正确记谱,书写要规范。
力。
2.实践教学内容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⑴ 在钢琴上弹奏各种节奏。
3.素质目标⑵ 结合声乐、钢琴作品分析属于通过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爱国哪种拍子。
主义的热情,高尚的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知识目标1.理论教学内容⑴ 掌握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⑴ 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第 3 章记。
要意义。
五线谱⑵ 了解装饰音的重要意义,掌握⑵速度、力度记号的写法。
上的常装饰音的标记和使用方法。
⑶装饰音的概念。
用记号2.能力目标⑷ 倚音:掌握概念及长倚音、短⑴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速度、力度、倚音的记法、用法和区别。
装饰音记号,实际演唱、演奏的能⑸ 波音:掌握概念及上波音、下力。
波音的记法、用法和区别。
⑵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⑹ 回音:掌握概念及顺回音、逆3.素质目标回音、回音在两音之间、回音上下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加变音记号的记法、用法、和区别。
生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⑺颤音:掌握概念及颤音的记法。
潜能。
2.实践教学内容⑴《车尔尼 599》No.73 的实际弹奏谱。
⑵《巴赫二部创意曲》 No.1 的实际弹奏谱。
⑶演唱一首与本章各种记号相关的声乐作品。
1.知识目标1.理论教学内容⑴ 掌握音程的写法、读法、名称⑴音程的概念。
及标记。
⑵音程的写法与读法。
⑵ 熟知各种音程、和弦及其转位⑶ 音程的名称及标记:旋律音程的方法,并正确书写。
与和声音程、音程的度数与音数。
⑶ 掌握识别与构成音程、和弦的⑷ 音程的种类:自然与变化、单方法。
音程与复音程、协和与不协和音2.能力目标程。
⑴ 培养学生听、唱、弹、写理论⑸音程的转位、识别、构成方法。
联系实践的职业能力。
⑹ 区分并掌握和弦的概念、三和第 4 章⑵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弦、七和弦的概念。
3.素质目标⑺原位三和弦、七和弦的种类。
音程与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能力,培养⑻三和弦、七和弦的转位。
和弦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高尚⑼ 识别与构成各种三和弦、七和的音乐情趣,具备小学教师应具有弦的方法。
的音乐素质。
2.实践教学内容⑴在钢琴上弹奏以 C、F、G 为根音的 14 种自然音程。
⑵在钢琴上弹奏以 C、F、G 为低音构成各种三和弦(原位、转位)12 种,各种七和弦(原位、转位)16 种。
⑶运用三和弦、七和弦为歌曲《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友谊地久天长》配伴奏。
第 5 章1.知识目标1.理论教学内容调及调⑴ 理解调、调号及调号的产生。
⑴ 调、调号的概念。
的五度⑵ 熟记各种升号调与降号调,并⑵ 调号的产生:升号调与降号调循环能正确记写。
⑶ 调号的写法及识别:在高、中⑶ 掌握调的五度循环与译谱。
低音谱表。
2.能力目标⑷ 调的五度循环:向上、下循环⑴ 培养学生会用各种调号演唱、的方法演奏作品的能力。
⑸ 等音调的概念。
⑵ 会运用调的五度循环原理,提⑹ 超过七个升降号的调:写法及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产生原理。
3.素质目标2.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能力,培养⑴ 在钢琴上弹奏各调调号。
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高尚⑵视唱练习题: G 调、 F 调作品。
的音乐情趣。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1.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写、唱、弹”一体化教学模式。
即:围绕乐理知识,把单一的习题写作、概念化的内容与视唱、声乐作品、钢琴弹奏有机结合,将理论知识实例化、应用化、实践化,使各学科融会贯通。
减少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是以案例为切入点,理论引领实践体验相辅相成。
2.教学方法根据“写、唱、弹”一体化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示范法、体验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如:通过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例举视唱、声乐、钢琴作品,教师尽量范唱、范奏,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理解音乐的内涵,掌握了音乐语言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巩固了音乐理论知识。
教学原则是“精讲多练、理论紧密联系实践”,注重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尤其运用案例分析结合现代化媒体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有关课程中“调号” 的教学难度大,可启发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归结出 C 自然大调音阶的音程结构关系,而后组织学生讨论,再根据该调式音阶的音程结构关系,改以 G为主音在电子键盘弹出G大调音阶,然后比对注明哪个基本音级必须做出调整(用升记号调高 F 音),再让学生模拟探究,改以 D 为主音时又该多调整哪一音级(升高 C),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获得“调号”最终的结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学习指导《基本乐理》具有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各学科间的立体交融性、广泛的应用性三大特征。
高职学生主要是需要养成基本乐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识谱的能力,因此,理论要紧密联系实践,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演唱、演奏)能力的养成,则更是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
学生在学习《基本乐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 学习乐理重要的是概念要清晰、准确,掌握乐理概念的前提是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实例化);另外,“比较法”也是掌握乐理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讲解“节奏与节拍”概念时,对比两个概念的区别,“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而节拍是音的强弱关系” ,就不会混淆概念。
⑵ 经常归纳总结,各种题型的解法。
乐理解题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大部分都是运用概念和音乐公式解题的方法,每一步概念和公式都有理论依据,运用不准确就会影响解题的结果。
⑶ 要充分了解基本乐理在实践应用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乐理与其它专业课的横向联系,注重各学科间的立体交融。
例如:在学习大小调式和民族调式时,要结合中外的声乐、钢琴作品,对比、分析调式和调性,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为钢琴即兴伴奏打下良好基础。
⑷ 乐理的学习除了多做练习题,还应增加应用乐理知识的视唱题、弹奏题等实践题型,使理论知识应用化、实践化;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习乐理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六、教学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试卷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的总体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试卷考核占70%,在期末时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进行评价。
综合能力考核占30%,其中实践应用能力测评占 20%,学习态度 10%。
2.考核要点按照本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是否清晰,对各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为未来教师的书写能力是否规范;综合能力考核中, 20%的实践应用能力测评,在平时提问中完成。
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教学模式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