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通过抑制环氧酶(COX),减少炎症介质——抑制前列腺素(致痛物质)和血栓素的合成——镇痛。
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解热。
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2——引起炎症反应。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①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②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共同维护生理功能。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轻中度骨性关节炎首选。
抗炎效果较弱。
还可用于:中、重度发热;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痛经、关节痛、癌性疼痛。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
①吲哚美辛——风湿病的炎症疼痛及急性骨骼肌损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经等疼痛。
高热。
②双氯芬酸——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风湿所致疼痛,以及创伤后、术后的疼痛、牙痛、头痛等。
解热。
痛经及拔牙后止痛。
4.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
布洛芬用于——①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②软组织风湿疼痛,如肩痛、腱鞘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③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牙痛、头痛;④解热。
5. 1,2-苯并噻嗪类——又称昔康类,对COX -2的抑制作用比COX-1强,有一定的选择性——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6.选择性COX -2抑制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
(记忆TANG:你美不美?依托考试和比赛来确定)(二)典型不良反应1.最常见——胃肠道反应,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胃穿孔等——COX-1有关。
2.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再性障碍性贫血。
3.【补充TANG】阿司匹林——水杨酸反应。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
5.肝坏死、肝衰竭——【补充TANG】瑞夷综合征。
【马上小结TANG】阿司匹林5大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凝血障碍3.水杨酸反应4.过敏5.瑞夷综合征——为您扬名易!TANG阿司匹林口诀——TANG非甾体抗炎,抑制环氧酶,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6.肾功能受损——由于肾脏同时具有两种COX,因此某些NSAID类药导致下肢浮肿、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甚至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7.塞来昔布——类磺胺过敏反应——易致药热、药疹、瘀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猩红热样疹、荨麻疹或巨疱型皮炎或产生剥脱性皮炎而致死。
8.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避免胃肠道损害,但促进血栓形成——心血管不良反应。
9.尼美舒利——肝损伤:肝酶升高、黄疸。
(三)禁忌证1.妊娠及哺乳期。
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
2.[教材太冗繁,暂从简]消化道出血、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血液系统异常(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严重肝、肾、心功能异常者。
二、用药监护(一)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镇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不能奏效再用萘普生。
(二)权衡利弊(1)有胃肠道病史者——选择性COX-2抑制剂;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患者则避免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2)一种药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一种。
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服用,因其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多。
(3)不宜空腹服用。
服药期间应戒酒——乙醇可致出血和出血时间延长;(4)阶梯式加量、阶梯式渐次减量。
(三)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痛经除外)——中枢神经系统镇痛药(第一章)。
对急性疼痛——对乙酰氨基酚+麻醉性镇痛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顺序调整TANG。
(1)抑制尿酸生成药。
(2)促进尿酸排泄药。
(3)促进尿酸分解药。
(4)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
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1)别嘌醇及其代谢物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尿酸生成。
(2)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3)抗氧化,减少再灌注期氧自由基的产生。
2. 别嘌醇——适用于:①血尿酸和24h尿尿酸过多;②有痛风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不宜应用促进尿酸排出药者。
③预防痛风关节炎的复发。
【非布索坦】(1)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更强大和持久。
(2)更安全。
2.促进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
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亦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苯溴马隆——需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症状控制后方能使用。
3.促进尿酸分解药——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新进展,了解)。
4.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秋水仙碱——控制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
用于痛风急性期、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预防。
5.机制:(1)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
(2)抑制磷脂酶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3)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
6.(二)典型不良反应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皮疹、过敏、剥脱性皮炎、血小板计数减少、少尿、尿频、间质性肾炎。
黄嘌呤肾病和结石。
2.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尿频、肾结石、肾绞痛、风团、皮疹、斑疹、皮肤潮红、瘙痒、脓疱、痛风急性发作。
3.抗白细胞趋化药——秋水仙碱:(1)泌尿系统损伤——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晚期中毒症状:血尿、少尿、肾衰竭,严重者可致死。
(2)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三)禁忌证1.妊娠及哺乳期。
2.肾功能不全者,伴有肿瘤的高尿酸血症者,使用细胞毒的抗肿瘤药、放射治疗患者及2岁以下——禁用丙磺舒。
3.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肾结石者——禁用苯溴马隆。
4.骨髓增生低下及肝肾功能不全——禁用秋水仙碱。
8.(一)按分期给药(1)缓解期——别嘌醇。
(2)慢性期——长期(乃至终身)抑制尿酸合成,并用促进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和丙磺舒)。
(3)急性发作期、病情突然加重或侵犯新关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效果差或不宜应用时考虑糖皮质激素。
9.(二)谨慎选用秋水仙碱!(1)肌炎和周围神经病变——不作长期预防药。
(2)肾毒性、经肝脏解毒——老年人及肝肾功损害者应减量。
(3)长期服用可致可逆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与维生素B6合用可减轻毒性。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和长期口服给药,即使在痛风发作期也不要静脉和口服并用。
静脉注射只用于禁食患者,如手术后痛风发作。
药物一定要适量稀释,在10~20min内注入,否则会引起局部静脉炎。
10.(三)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禁用抑酸药——别嘌醇(1)在急性期应用无直接疗效,且使组织中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水平下降速度过快,促使关节痛风石表面溶解而加重炎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2)可能诱发痛风——应与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应用。
(四)依据肾功能遴选抑酸药或排酸药(1)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苯溴马隆;尿尿酸≤600mg/24h——丙磺舒;(2)尿尿酸≥1000mg/24h,肾功能受损、有泌尿系结石史或排尿酸药无效——别嘌醇。
(3)服药期间应摄入足量水,并补充碳酸氢钠以维持尿呈碱性,防止形成肾结石,必要时同服枸橼酸钾。
11. 1.下列不属于双氯芬酸适应证的是A.急、慢性关节炎B.癌痛C.术后疼痛D.成人及儿童发热的解热E.牙痛3第一节镇咳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无需应用镇咳药;痰液较多,单用镇咳药将使痰液滞留在气道。
因此,只有在无痰或少痰而咳嗽频繁、剧烈时适宜应用镇咳药。
分为:(1)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
(2)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有苯丙哌林、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作用特点 1.右美沙芬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中枢镇咳。
无镇痛作用。
不抑制呼吸,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用于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2.可待因(1)类似吗啡,作用于吗啡受体,选择性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
(2)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3)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
适用于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不宜用于痰多、痰液黏稠者。
4.苯丙哌林——外周。
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
镇咳作用为可待因的2~4倍。
无麻醉作用,不抑制呼吸,不引起胆道和十二指肠痉挛,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未发现耐受性。
(二)典型不良反应1.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可待因、喷托维林、福尔可定常见幻想;可待因——依赖性、呼吸微弱或不规则。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如新生儿过度啼哭、打喷嚏、打呵欠、腹泻等。
二、用药监护(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二)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1.可能出现嗜睡,不可高空作业、驾驶汽车。
2.可待因过量使用可产生兴奋和惊厥,也有成瘾性。
哺乳期应选用最低剂量——否则容易出现极度困倦,呼吸困难。
(三)镇咳药应避免用于慢性肺部感染(可能引起痰液增稠和在呼吸道滞留);也避免用于哮喘患者(可能增加呼吸抑制风险)。
(四)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以降低痰液黏度,使痰液易于排出。
4第二节祛痰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分为五类:(1)多糖纤维素分解剂:溴己新、氨溴索。
促使黏膜痰中酸性黏蛋白纤维裂解,导致糖蛋白肽链断裂,形成小分子物,减低痰液的黏稠度。
(2)黏痰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
吸入后与黏蛋白的双硫键结合,可使黏蛋白分子裂解,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黏性痰液化而易于咳出。
不仅能溶解白色黏痰,也能溶解脓性痰。
对于一般祛痰药无效者,仍然有效。
(3)含有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类: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促使脓性痰中DNA分解,使脓痰黏度下降。
(4)黏痰调节剂:羧甲司坦、厄多司坦。
①分裂黏蛋白、糖蛋白多肽链上等分子间的双硫键,使分子变小,降低痰液黏度。
②增加黏膜纤毛转运,增加痰液的排出。
③在细胞水平上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生成减少,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度。
(5)表面活性剂:降低痰液表面张力以降低痰液黏稠度,易于咳出。
如:愈创甘油醚。
(三)禁忌证:1.妊娠初期、哺乳期;2.胃炎、胃溃疡;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