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语未了_______(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_______(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 (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_______(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给多音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2)为画横线的字词写一个近义词,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怎么样?(4)短文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5)请你结合对人物的描写,试着评价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析:(1)liǎo、cénɡ、xì、cháo(2)都、异乎寻常(3)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很高。
(4)短文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示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
(5)王熙凤是一个俗气、狡黠、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人。
从王熙凤满身珠宝可以看出她很俗气,她的容貌显示了她的刁钻和狡黠。
她夸奖林黛玉的丰姿,表面是在称赞林黛玉,其实是在讨好贾母;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贾母的亲孙女,说林黛玉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既安慰了贾母的亲孙女,也夸奖了她们。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理解句子句意,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liǎo、cénɡ、xì、cháo;(2)都、异乎寻常;(3)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很高。
(4)短文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示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
(5)王熙凤是一个俗气、狡黠、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人。
从王熙凤满身珠宝可以看出她很俗气,她的容貌显示了她的刁钻和狡黠。
她夸奖林黛玉的丰姿,表面是在称赞林黛玉,其实是在讨好贾母;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贾母的亲孙女,说林黛玉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既安慰了贾母的亲孙女,也夸奖了她们。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古典名著阅读精选。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
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
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
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真个是: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
耳中鸣玉磬,眼里晃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
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
”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
”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
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
命里无儿,只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
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
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
”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
’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
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1)上文节选自《西游记》中的著名故事:________。
(2)解释下面下划线的字词。
可不唬了师父________ 行者掣出棒来________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________ 他就现了本相________(3)填空。
那白骨精第一次变作一位年轻的女子,第二次变作________,第三次变作________,这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第三次被孙悟空打回了原形,化作一堆骷髅,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白骨精诡计多端,欺骗他人。
②孙悟空火眼金睛,本领高强。
③唐僧慈悲心肠,明辨是非,对徒弟要求严格。
④猪八戒不分真假,糊涂而自私。
解析:(1)三打白骨精(2)骗;抽、拔;寻常;本来面目(3)婆婆;老公公;白骨夫人(4)正确;正确;错误;正确【解析】【分析】(1)对作品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义、词义。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唐僧慈悲心肠,对徒弟要求严格,不能明辨是非。
④正确故答案为:(1)三打白骨精(2)1、骗 2、抽、拔 3、寻常 4、本来面目(3)婆婆、老公公、白骨夫人(4)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出处的掌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字义、词义。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下面的哲理故事,完成练习。
两兄弟一起去旅行,走累了就躺在林中休息。
起身时,在身旁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发现这块石头的人,要在傍晚前走进森林。
那里有一条河,游过河到对岸去,那儿会有一只母熊和它的宝宝。
抱走小熊,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到山顶。
山顶上有一间房子,在那里,幸福正等着你。
”读完石头上的字,弟弟说:“走吧!我们按石头上说的那样去尝试一下,然后一起拥有幸福。
”“我不想这么做。
”哥哥说,“而且,我劝你也别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是,石头上的字并没有告诉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幸福。
可能等在那里的,并不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呀。
”“你错了。
”弟弟说,“那些话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石头上,而且它说得相当明白。
依我看,第一,试一试不会有什么害处。
第二,如果我们不去尝试,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别人反而会捷足先登。
第三,在这世上,不努力就不会有成功的机会。
第四,我不想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胆小的人。
”哥哥说:“俗话说得好,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
”“可是,____________”弟弟争辩道。
说完,弟弟径直向森林走去,哥哥则留在原地。
进入森林不久,弟弟看见了那条河,他游过河,到了对岸。
果然有只母熊在那儿休息,他偷偷抱走小熊,头也不回地往山顶跑。
当他到山顶上那间房子的前面时,里面就有人迎出来让他上了一辆马车。
马车很快就到了一座城里,人们让他当那里的国王。
他在那里统治了五年,到第六年,比他强大的邻国国王发动战争,他的城被占领了,他也被放逐了。
弟弟变成了一个流浪汉。
有一天,他来到了哥哥的房子前。
哥哥仍住在那里,没有变得更富有,也没有变得更贫穷。
他们很高兴地见了面,说着在森林里分开后的经历。
哥哥说:“你看到了吧?我说得没错。
我在这里过着平稳而安宁的生活,而你呢,你虽然当过国王,但也遭受过太多苦难。
”弟弟回答:“我不后悔进入森林和跑上山顶。
我现在是一无所有,但我有美好的回忆,而你却没有。
”(1)下列句子是第二自然段横线处哥哥说的话,请重新排序,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