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现状调查——以安徽省郎溪县梅渚镇梅丰小学为典例影像0901 u200912963 郭丰摘要:以我小时就读的梅丰小学为典例,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从中挖掘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同时延伸出学生对教育公平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人民的素质,深刻的影响着国家综合国立的提高。

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国家需要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对于个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教育赋予我们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

农村的孩子若想走出农村,必须依靠教育的帮助。

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绝大多数人所渴望的。

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国力所限制,各个地方的教育资源肯定有所不同。

不仅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也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那么,农村学生享有的教育资源如何呢?硬件条件是否齐全?师资力量是否充足?学生与老师关系如何?学生们在资源较贫瘠的农村课余生活的组要构成又如何?一、调查过程及数据汇总1、直接进行有结构的观察。

现场的观察具很强的说服力。

学生对校园硬件设施和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观察并拍照,详见附录。

2、访谈。

(结构性访谈)学生于8月3日找到了梅丰小学的校长——郭校长。

郭校长是我小学时的老师,他亲切的接待了我,并对我独立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行了肯定。

提供了我翔实充足的材料。

现节选我和郭校长的部分对话,作为材料,稍后进行分析。

(详见附录一)3、问卷调查(访问式问卷)我有一个堂弟两个堂妹是在梅丰小学念书,村上还有另外5人在梅丰小学念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梅丰小学学生课余生活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

包括在学校里的课余生活,放假在家里的娱乐活动,先不想去参观博物馆,对自己的春游秋游满不满意,希不希望照着科学课本把上面的实验都做一下,老师平时是否体罚学生。

(详见附录二。

由于条件所限,只找到八个人,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状况,只做参考)二、数据分析1、师资力量分析。

从谈话可知,学校只有8个老师(包括校长)。

数量很少,每个人都带超过一门课,精力上是否能跟上还要打一个问号。

另外,老是不稳定,也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经常更换老师,学生好不容易适应了一位老师,老师却由于合同期满了,又要更换一位老师,学生又要重新适应。

并且,老师是短暂的合同老师的话,教学热情肯定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国家对教师的在编名额应扩大一些,在很多农村学校,老师都没有编制。

2、学生人数分析从表中可以得出,越是低年级的人数越少,从05年开始,农村小学人数几乎每年都在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开始出现了,下一代的人数开始减少。

以后社会发展要靠这一代人,人数的减少,相应的,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

在农村,这一代人缺少了兄弟姐妹,愈显孤单。

这一代孩子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日后的教育提供资金,远离家乡,外出打工,无论从哪方面,这代孩子都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引导。

我们能做的还很多。

3、孩子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教育是由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共同完成的。

一方面,学校由于师资的原因,家访的次数比较少,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比较少。

另外一方面,父母多数在外,对孩子教育较少。

隔代教育的效果很难让人满意,爷爷奶奶通常对孙子很宠爱,甚至是溺爱。

4、硬件分析。

据学生观察,学校的硬件设施极度匮乏。

和我读小学时没有太大改观。

主体教学楼为三层砖瓦结构楼房,(见附录照片),除此之外,建筑只剩办公室,综合楼,食堂,厕所。

至于综合楼,空有其表,上面写着家长学校,电脑房,图书室,等,而实际上是当作寝室用的。

还有部分是空置。

至于操场(见附录图片)中间长了一些杂草,郁郁葱葱,昭示这很少有孩子的嬉戏。

小学里从来没有计算机课,学校在2000年配置了一台电脑,但没有真正应用到办公上。

5、孩子学习状态分析。

在我设计的问卷调查中,问题“你是否愿意把科学教材上的实验重头到尾做一遍?”我访问的八个孩子都给出了“非常愿意”的答案。

“你愿不愿意参观博物馆”八个孩子的答案都是“非常愿意”。

这说明孩子的主观意愿上是十分渴望学习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但是农村匮乏的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孩子的发展。

8个孩子中4个认为老师“经常打人”,4个认为“有时候打人”说明老师主要是靠体罚学生充当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鼓励学生,让学生以追寻成就感为动力。

三、思考与建议1、关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思考。

教育资源中,师资力量应该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可以尽量提高的地方。

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短期内想提高学生么生活的社会环境,困难较大。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乡村是最需要老师的地方,但是乡村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很小,大部分老师都是想从乡村小学获取教学经验,把乡村小学当作自己的试验田,待自己经验成熟拿到教师资格证之后,往往另谋高就。

其实,政府可以适当干预,其中我认为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增加农村教师的在编名额。

给教师们充足的稳定感,国家必须做这个后盾。

但是相关政策出台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1)专业不对口。

很所老师自身专业是英语,但是同时还要负责语文数学甚至科学教学工作。

诚然,这些老师在做题目的时候都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不是能把学生的题目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学习,这就要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综合素质。

要求是本专业的学历才能胜任,这就造成了不少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另外,带的科目多了,老师的精力就分散了,相对的,这些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学资源就减少了。

对策:目前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对这一状况做出本质的改观。

但是我们能不能做一些调整呢?我想,教师人数相对缺少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那么我们就从教学结构上去调整,可能让一个老师带一门课,但是带几个年纪,这样要好一点。

应为这样,虽然老师教的年级不同,若教一门学科,它是一个体系,同时老师在叫高年级科目是可以帮助高年级复习低年级的科目,而教低年级是对以后的重点也较清楚。

这样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

(2)老师们教学积极性较差。

可能是外地的老师,很多一部分实在工作难以找到的情况下来到农村小学任教的。

此时老师们的心理状况比较低迷,难以激发工作热情。

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观。

对策:我认为学校管理层面应该做出相应改进。

比如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对于教学成果显著的老师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

同时学校在招聘老师是,可优先聘用本地的老师。

本地人对当地较艰苦的物质条件应该没有什么怨言。

毕竟是自己的家乡。

(3)教师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调查报告中,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老师是大人的,而且次数比较多。

对于不听话经常扰乱课堂纪律的,可以适当惩罚。

但是惩罚不能变成威胁学生的手段。

不能让学生完全因为害怕去学习。

对策:学校应该组织老师再学习,对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

激发学生兴趣。

2、当地政府措施功能的缺失的思考及对策。

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但是目前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

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似乎相对较少。

诚然,这与地方经济有关。

农村往往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从家长去外地打工人数中就可见一斑。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不应该忽视教育的投入。

但目前的情况是越是落后的地方教育投入的越少。

当地政府往往只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的热情不是很高。

于是,当地教育相对落后,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转向了城市,外地。

本地的可造之才因此流失。

将来他们往往会去往沿海最求更好的生活,也给自己的后代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

由于人才的缺失,使得当地经济发展不起来。

当地政府再次加大招商引资,更加忽略教育。

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本该花在教育的钱放在经济建设上,就好比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要想不陷入这个循环一定要靠人才,而自己培养出的人才对家乡感情更加深厚,要优于外地引进的人才。

对策:这些纲领对政府的约束力较低,我们可以采取立法的形式把政府对教育的套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定下来。

另外,对下级政府考核评定时,把教育投入占当地生产值的比例也纳入考核项目。

这样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动力。

3、国家宏观策性的思考。

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4%”的战略发展目标,这是明智之举。

然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教育界人士关注的增加教育投入的议题,在纲要定稿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即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这一比例要达到4%。

可见,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并没有实现。

我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并不理想,似乎在我国,教育总要让位于经济发展。

4、学生课余资源的缺失。

农村学生在学校里教学资源匮乏,在放假时,资源几乎为空白。

在校期间,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

基本上是聊天,跳皮筋,打糖纸,玩着和他们父辈小时候几乎相同的游戏。

学校里唯一的体育设施是乒乓球台。

水泥材质的乒乓球台现已坑坑洼洼,但是一下课就能看见学生围着乒乓球台。

课件这些设施是极度匮乏的,没有篮球,没有足球,体育课就是跳远跑步等。

音乐上,老师带着大家唱歌,虽然学生们也都还欢快,但是他们也十分渴望篮球、足球、电子琴。

学校的实验室资源极度匮乏。

在寒暑假期间,学生的娱乐活动几乎只有看电视,打牌,打麻将,和小伙伴们玩耍。

对策:学校的资金却是较少,但是我们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去解急切需要解决的。

不能让同学们都做实验,但是可以让老师演示一边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很满足了。

没有足球场篮球场,可以购置足球和篮球,孩子们也不奢望,只要有球,他们对场地的要求不高。

第二,对于放假期间,孩子们对于课业可能有种抗拒的心理,但是他们是很渴望学习课外知识,看看杂志的。

但是条件却不是很好。

没有博物馆,没有游乐园,但是至少当地政府可以在一个村建立一个图书室,购置一些图书,供孩子们阅读。

这样滑的资金十分有限,效果却很明显,即让孩子学到了东西,也减少孩子与社会上赌博麻将接触的时间。

5、教育公平问题的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了教育公平?(1)经济实力。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上的诸多原因,我国城乡发展差异较大。

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教育的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状况所制约。

经济水平的差异,是的个地方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有差异,硬件差异直接产生了。

其次,地区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一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由此,师资力量的差异也产生了。

(2)资源配置。

主要表现是“四重四轻”:一是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二是重发达地区,轻欠发达地区;三是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四是重少数重点学校,轻多数普通学校。

而一般的农村小学,都是以上四种情况中“轻”的,所以,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匮乏程度可想而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