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1
1、要利用高中文言知识去理解诗歌的内容(重点字词、词 语活用、特殊句式——倒装)
2、把握诗歌的结构。(卒章显志)
3、从意象(形象)中去品味诗的意境和基调。(抓住意象 或形象的特点)
4、善于利用辅助信息。(题目、诗人、写作背景、诗眼、 注释、典故) 5、强化分析过程 6、注意答题规范。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诗歌鉴赏 之 内容情感的把握
郑集高三语文组 2013年4月9日 张洁
写什么?
怎样写?
明确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 2004(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 情”,请作简要赏析。 • 2005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2006(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 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2007(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丁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2008(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 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2009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 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 2010(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 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 201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 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2012(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课前预习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 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 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 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 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 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 意思?(3分) (2)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运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1)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
哪几层意思?(3分) 审题不清,内容概括不全,不到位 ((3分)①怀念沦陷的中原;②痛心于百姓的苦难、战 ①思念国都。②点名了地点以及写作的背景。③ 对物是人非,故国不在的感慨。④展现了国家此 争的惨烈;③深信失地终将收复;④决心戍边御敌、为 国尽忠。(评分建议: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2分; 时处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⑤写战事的紧张。 答对三点,3分。) • 2)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运 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梅岭的青子,蒲涧的清泉白石 ⑵(3分)拟人。(1分)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 责怪我错失约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离家 约,既委婉表达了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又烘托 之久。 不全面 出殷切的报国之意。(2分)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战乱连年,山河破碎;亲人离散,生死未卜;老友分别, 难以重逢。
2、颈联蕴含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1)① 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②表 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2)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视听结合;(答对两 点即可)。 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3分)
“概括内容主旨型”解题技巧
合 作 探 究 一
• 展示交流二 • 1、阅读下面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①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②路 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③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 郁闷之情(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合作探究二 • 答题要领: • 1、抓住诗题:
• 2、抓住作者
• 2、抓住关键词 • 3、抓住题材类型 •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 5、抓住典型意象 • 6、抓住注释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 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70 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 峡:位于宜昌之西。 •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 2、颈联蕴含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分) • 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 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 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 开头时,作者遥望中原,面对荒烟城郭,痛心不已,又开始回忆昔 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 日美好的生活。从而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恶,又写中原如今的现状描 绘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充满无尽感伤,最后充满信心,希望 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收复失地的雄心与壮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 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 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 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 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 忧之情。(只要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
展示交流一
[例1]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 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①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 吴宫长时间没人打理,花草疯长,把道路都遮上了, 丽的自然风物;②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 晋代的坟墓都成了古丘,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易逝, 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年华易老,物是人非的感慨。
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③怨气候酷寒 ④怨景色单调
•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2、这首诗(某一联,某几句)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介绍写作背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 景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相关诗 句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 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