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课时—-可编新授课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三字经》课型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课题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
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第2 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讲解句子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四.拓展。
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第3 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了解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2.知道学生时期是读书的最好时期教学重点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
裕于后”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l父母为什吗要送我们来学校呢?学校的老师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2.出示句子: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四.讨论:你以后会怎样做?五.总结我们的学生时期要努力学习,知道怎样做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课时第4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能实现你的愿望吗?你应该怎样做?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
“器”,指器物。
“义”,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
“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
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少时”,小时候。
“亲”,亲近。
“师友”,良师益友。
“礼仪”,礼节、仪式。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
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第5 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课前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范读、领读。
2.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
理解句子。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3.歌曲《我的好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4.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四.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第6 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重点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教学难点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学的什么吗?今天的《三字经》就会告诉你。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二.诵读新句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名领读3.齐读三.理解句子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四.展示1.一起诵读前十二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或家里人。
五.总结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爱,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第7 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 正确诵读句子。
2.简单的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诵读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语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三.理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四.展示.1.一起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个别同学诵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第8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知道一年四季的特点和人们在四季中的活动。
2.知道东.南.西.北方向的划分。
教学重点知道一年四季的特点和人们在四季中的活动。
教学难点知道东.南.西.北方向的划分。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方向的划分又有几种?《三字经》就会告诉我们。
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四.提问1.四个季节有什么特点?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吗?五.总结1.一起诵读。
2. 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三字经》第9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
2.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教学重点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