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反思

小组合作的实践与感悟
刘新珂“导学自主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开展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了,但是今年却是真正落实的一年,从寒假至今,周校长就对老师们多次进行了合作学习方面的培训。

现在,全校的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实践这项活动。

我们一年级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决定进行一次“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讨活动,这主要考虑到我们一年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年龄小,在合作学习上存在着方式和落实上的困难。

这次的研讨活动,我们准备一人进行授课,全组教师参与听、评活动,希望能从中收获一些关于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

我选择的课是《识字4》,《识字4》是一堂典型的集中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的内容与小动物的活动有关,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要求会认的字有十四个,我根据要认的字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板块来学习。

教学“蜻、蜓、蚯、蚓、蝌、蚪”等几个动物的名字时,我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我把这些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让同位进行合作学习,一起观察并发现特点。

然后同位进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出乎我意料的是:生1说:“我发现这些字都是虫字旁”。

生2说:“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小动物的名字。

”生3说:“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我马上激动地拿起卡片“蚂”说:“这个字念什么?(遮住虫)读什么?”生4说:“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字旁读起来是一样的。

”我为孩子们喷发出的智慧感到
无比欣慰。

在同位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自己总结了形声字的规律,更好更快地识记了本课的生字。

最终老师们给我的意见是:1、如果合作没有实际意义,那就是为合作而合作了。

2、合作的时机和方式十分重要,否则学生最终会对合作失去兴趣。

虽说这次研讨,大家解读了他人也反思了自己,但是一两次共同的研讨,依然还是不能完全解除大家心中存在的某些困惑。

如:合作学习渐入佳境时,下课了,怎么办?下次课继续吗?那再创情境可行吗?或者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还有,组内成员的协同合作还应加强,要努力使每位成员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不能是成功,小组只有密切配合才能有好的表现。

此外,关于混合编组的问题,我们还是存在着研讨前的困惑:大班额,究竟应怎样编组更为科学?
但是,总的来说,这次的研讨活动还是有收获的,我们全体一年级语文教师都有信心,在下一步的合作学习研究中,再取收获!
识字教学的展示研究
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游戏。

在识字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导入语创设游戏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创设了“识字列车”“汉字王国”“汉字天地” 等情境,每一个生字就成了“字宝宝” 的角色。

我们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象为乘坐“识字列车” 到“汉字王国” 去和“字宝宝” 交朋友、做游戏。

有时候,我也会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

如教学《四季》一课,在欣赏了四季的美景后,我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年四季里藏着好多‘字宝宝’,谁能找到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 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字宝宝” 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课文中寻找生字并认读起来。

认读生字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我把这个过程取上有趣的名字,如“和字宝宝打招呼”“把字宝宝请回家”等,使认读生字成了有趣的游戏过程。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读、抢读等,都能有效地增添认读生字的趣味性。

在巩固汉字阶段,我就设计了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

如,“红灯、绿灯”游戏:在“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的过程中,听读的学生当“红灯”和“绿灯”。

读对了,大家亮出“绿灯”并一齐说:“过”;读错了,大家就亮出“红灯”一齐说:“停”。

读错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读
对后还能得到“绿灯” 通过。

这个游戏因为具有适度的竞争性,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

还有“找朋友”“戴帽子”“玩生字扑克牌”“猜一猜” 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识字。

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在识字教学中创新识字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大胆求异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如:学习“叶”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张口”;学习“下”字,一个学生跑上讲台用身体的姿势摆出了“下” 的字形,让所有同学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把“下” 的字形牢牢地记住了;学习一个“果”字,学生们就想出了好几个办法,有的编谜语“一棵树长得高,一直插进太阳里”,有的用加一加的办法记,有的用“棵” 减去“木字旁” 的办法记……
在班级的展台上展示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学时又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当然觉得乐趣无穷。

加强阅读实践促进语言发展
新教材在一年级阅读内容的编排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提前安排阅读内容;语言亲切,赋有童趣;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赋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上注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主要通过拼读和听记的办法,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大量积累儿歌语言,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例如,新教材在拼音教学的第三课开始,就安排了带有音节的儿歌──《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歌,但学生此时能拼读的音节只有:“tude le ni”这四个。

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拼读和听记相结合的办法来学习儿歌,学生很快就把儿歌熟读成诵了。

特别是最后两句“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学生对这两句特别感兴趣,读得更是投入,有的甚至还加上了动作,脸上露出了丰富的表情。

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朗读中积累放范优美、鲜活的语言,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小朋友,草芽、荷叶、谷穗、雪人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你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生: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学着不同的语气读着各自的话。

师:小朋友,老师听出来了,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
生1:草芽很嫩,才刚刚睡醒,所以我读得轻一点,怕吓坏他。

生2:荷叶很大很大,我可以读得响一点。

生3:谷穗弯弯,像老爷爷,我要读得像老爷爷一样。

生4:雪人很顽皮,我要读得顽皮一点了。

(说着还做了一个顽皮的动作)
师:难怪同学们读得不一样,原来你们是这样想的啊!老师向你们学习。

这些是我在阅读课上的一些做法,总之,发展学生的语言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年级学生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务求通过加强阅读实践的办法来解决。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阅读实践机会,只要我们充分理解新教材的意图,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情境,相信学生的语言一定能得到迅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