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的科学思想及其高端应用
印刷术的出现(来自中国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存储和传 递能力。印刷品具有清晰、高效、经济等特点,便于信息的大 量生产和流通,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第四次信息革命: 电信、广播、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的 发明。 第五次信息革命: 高速宽带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的开发。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从上述五次信息革命的特点可以看到,它们之间 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并不存在彼此取代的 问题。因此,印刷术作为是人类历史上五次信息 革命之一,必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 生,在信息传播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关于信息的概念: 维纳(Weiner,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这是对信息本质的最具原则性和最为深刻的宣示,也 是把“信息、物质、能量”放在同样地位上等量齐观 的最早科学论断。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关于信息的概念: 仙农(Shannon,美国科学家、信息论创始人):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印刷和造纸技术的异同:
纸张——记录和存储图文信息。这一功能对应于 现代计算机的键盘和存储器; 纸张——显示图文信息(便于阅读),这一功能 对应于计算机的显示器; 印刷——就是图文信息的处理(图文编排、印版 制作)和传输(从素材到印版,从印版到印刷品) 的过程,这些功能对应于计算机的处理器和应用程 序。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的计算机系统中也在
使用。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3. 印刷术在世界上的传播脉络
在东方的传播——朝鲜最先接受中国的印刷术,之后
是日本。后来继续向周边邻国传播,先在东南亚各国, 后来传向南亚国家。
向西方的传播——印刷术很早就经新疆传到中亚一代。
两条路线:一是通过中亚、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传到 西方;二是通过俄罗斯传入欧洲;
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播过
去的,至少是在中国发明的印刷术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4. 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与意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 活的各个领域,无时无刻离不开印刷。 印刷术是人们公认的“文明之母”,它是保存 人类文化和思想以及增进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媒 介。 几乎现代文明的每一次进展,都或多或少地与 印刷术的应用与传播发生关联。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2. 发明活字的科学意义
科学思想的产生、思维方式的突破——找到了文
字信息处理的最小单元(离散化),从而可以利用有限 的字库,任意组合出无穷变化的文字内容。此方法应用 至今,一千多年未变。用网点印图像,原理也相同。
应用效果极为突出——大大减化印刷版制作过程,
减轻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卡特【美国汉学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四种伟大发
明(即中国四大发明)的流入和传播,对现代科学的形 成,曾起到重大作用。”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 的西传》序论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孙中山:《实业计划》中指出,“据近世文明 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衣、食、住、 行及印刷也。” 并说“印刷为近世社会之一 需求,人类非此无由进步。”
因此,完全可以认定:传统的纸张与印刷术的结合 构成了当时的信息技术( IT),它与现代 IT技术在 功能上完全对应,并一直发展和延续到今天。
今天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正是传统 IT技术(纸张 和印刷术)的发展和延伸。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印刷与图文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 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显示的一组相 互关联的组件,是一个以计算机硬件、软件、存 储和通讯等技术为核心的人机交互系统。 而现代印刷技术的工艺过程为:图文信息的输入 与获取 ——图文信息的编辑处理 ——图文信息的 存储 ——图文信息的传输 ——图文信息的显示与 输出,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一、印刷术的发明பைடு நூலகம்其作用与意义
总结:
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承和信息的传播 方式,是人类文化传承、信息传播史上的开创性贡 献,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 步,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印刷术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 自豪的重大发明!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马克思:(印刷术)是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发明,
是科学复兴的手段。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 用》
培根(Francis Bacon)【英国17世纪著名学者】: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在学术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 的面貌和事物的状态”。 ——《新工具》
雨果【西方文学大师】:印刷术的发明是“一切革命
图1 信息传输系统模型
接受者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根据笔者关于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传输系统模型,可 以发现,信息不仅不能够脱离传输通道,甚至不能脱 离接受者而独立存在。 根据印刷的功能,可以建立一个印刷媒体传播系统的 模型,如图2所示。
信息源
印刷媒体
接受者
图2 印刷传播系统模型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指南针:确定人类活动的位置信息,扩展人类活动范围
火药:人类体质能力特别是力量的扩展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1.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源头——新石器时代(印纹陶、彩陶) 雕刻凸版和漏版。战国时期已用于织物印花, 西汉发展到多色分版印花,隋唐时期出现雕版 印书; 活字印刷。 《梦溪笔谈》记录,北宋仁宗庆历 年间(1041—1048),毕昇采用活字排版印书;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印刷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促进了先进思想的传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 大。在世界文明史中,中国文献的多产性、连续性 和普遍性是最为突出的,这得益于印刷术的广泛应 用。另外,必须承认,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相当长 的时间内,其文化、科技、经济在国际上都是保持 领先地位的,这与印刷术发明和应用是分不开的。
印刷的科学思想及其高端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
陈广学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四大发明——
中国对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 四大发明中,其中两项与印刷相关,即 造纸和印刷术。就其影响而言,当首推 印刷术。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造纸:信息(知识、文化)的记录、存储和显示媒体 印刷:信息(知识、文化)处理与传播的有效方式
(2) 通过排版及版面处理技术,实现了文字与 图形、图像信息的融合,提高了图文信息的视 觉表达效果;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3)通过多色分色制版技术,实现了彩色信息的复 制与再现,大大提高了图像信息的传输量及视觉 认知效果。
(4)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通过印刷(Print、 Hard copy)输出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是系统 比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不难发现,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印 刷技术都是实现信息可视化表达的一种非常重要 的和十分有效的手段。
一、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与意义
印刷术的传入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的影响:
促进了宗教的改革和文艺复兴;有助于欧洲许多民 族文字和文学的建立;甚至鼓励了民族主义建立新 兴国家。在欧洲从中世纪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过 程中,印刷术的影响尤为明显,活字印刷于 15 世纪 中期在欧洲的出现,是这个重大过渡的转折点,因 而成为研究欧洲史的一个断代标准。
比较图1 和图2 :
信息源 传输通道
图1 信息传输系统模型
接受者
信息源
印刷媒体
图2 印刷传播系统模型
接受者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可见,印刷恰好是信息的传输通道,而纸张正是信息记 录的载体。尽管它们不是唯一的对应关系,但却是非常 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对应关系。尤其是近、现代的广播、 电视、电信、互联网被发明之前,印刷是人类从技术上 实现信息广泛传播的主要途径,而纸张是当时记录与传 播信息的最为可靠和便捷的信息载体。
因此,在过去的时代,“印刷媒体”和“信息”几乎 具有等同的关系。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孙中山先生:
“据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衣、 食、住、行及印刷也。” “印刷为近世社会之一需求,人类非此无由进步”。 其中,所讲的“印刷”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信 息”。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孙中山先生早于信息论的提出者30年便意思到信息对 近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可以认为是信息 论最早的倡导者和提出者。 孙中山先生更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信息与衣、食、住、 行并列,将其作为人类生活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的提 出者。
——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 叫信息。 即把信息理解为“用来减少或消除随机不定 性的东西”。 根据仙农的理论,一个广义通信系统的模型如图所示: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N(噪声)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本人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信源对客观事物(包括它们的变化、特征 及其关系)的表征或认知的结果,并通过载体和传输 通道传递给接受者,用于指导接受者对客观事物的认 知(减少不确定性)” 。简化的信息传输系统模型如 图所示。 信息源 传输通道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印刷与人类历史上五次信息革命的关系: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对信息的认识和利用 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性的变化,通称之为五次信 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出现;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发明;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
印刷与人类历史上五次信息革命的关系:
第三次信息革命:印刷术的发明。
二、印刷与信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