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作者:韩方建翟先果王思俭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1期
1、温室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黄瓜喜热、怕冷,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在0-2℃条件下植株即冻死,5-10℃时有遭受冻害的可能。
若经低温锻炼,可忍受3℃的低温;10-12℃以下生理活动失调,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生育。
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5-32℃,35℃左右时其同化产量与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
高于35℃时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产量,40-45℃时其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停止;50℃温度条件下1小时呼吸作用几乎停止,再高则原生质凝聚,出现日烧;60℃时仅5-6分钟组织被破坏而死亡。
2、温室黄瓜必须抓好的技术环节
(1)选择高抗病、生命力强、生产周期长、丰产、耐低温、耐弱光的优良杂交品种。
(2)用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换根,使之根系发达,增加扎根深度,提高根系的吸收与抗枯萎病的能力,增强黄瓜植株的耐低温、抗冷冻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延长黄瓜的生产周期。
(3)科学调控设施内的光照、温度与湿度,使黄瓜植株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处于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之中,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生产效率。
(4)提高整地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活土层厚度,促使深层土壤疏松通透,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发达,为丰产奠定基础。
(5)坚持用优质海藻肥连续多次喷洒植株,启动黄瓜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强黄瓜自身的抗干旱、抗病菌侵害、抗药害、抗冷冻、耐低温的能力。
(6)科学施肥、浇水,经常进行根外叶面喷肥,适时、及时、全面地满足黄瓜对水肥的需求。
(7)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超水平地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强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量。
(8)协调、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壮的长势,又要让其不断地分化花芽、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周期。
(9)适时、及时摘除老叶、调控瓜秧,保障植株的叶面积系数处于最佳状态(叶面积系数维持在2.5左右),充分发挥黄瓜群体的光合能力,减少消耗,节约有机营养,集中供瓜。
(10)搞好无公害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病虫害地发生,确保植株正常、健康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3、温室栽培黄瓜要协调、平衡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温室中栽培黄瓜,因处于短日照、大温差的条件下,雌花发生率高。
一般情况下,几乎每节都有雌花,且一节当中容易出现多枚雌花。
黄瓜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过多的雌花若让其任意生长发育,会消耗大量的有机养分,不但影响结瓜,引起严重减产,还会造成瓜秧营养生长衰弱,缩短经济寿命,降低产量。
因此在管理上必须维持瓜秧健壮长势,防止雌花过多,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才能取得高产量。
4、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
土肥水管理是一个既复杂又十分机动灵活的问题。
具体操作时,必须针对温室栽培的生态特点,实行以有机肥料为主的原则,结合土壤种类、土壤的肥力水平、土壤的酸碱度、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的含有量,以及计划使用肥料的种类、肥效成分含量和黄瓜本身的生长发育状况、生育阶段、需肥、需水规律来制订具体的土肥水管理方案,确定如何松土、施肥和浇水。
5、温室栽培黄瓜对瓜秧管理的要求
黄瓜定植以后,应及时摘除嫁接夹,瓜秧开始伸蔓时,在每行瓜秧上空的钢丝上系结吊瓜线绕吊瓜秧。
吊瓜线每株黄瓜系缚一根,长5-6米,下端以大环扣系缚于瓜秧基部,上部多余部分先缠绕成线球,再以活结系于上部系吊瓜线用的钢丝上。
瓜秧伸长后,使瓜秧成“S”形松松缠缚于吊瓜线上,注意要让同行内的瓜秧生长点,呈北高南低排成一条线,其高度不可超过温室空间的2/3。
若生长点超过温室空间2/3时,应及时落秧,落秧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以防止上午瓜秧脆嫩,操作时被损伤。
落秧时,须先摘除基部老叶,再解开吊瓜线的活结,轻轻放落吊瓜线,让瓜秧缓慢下落,然后释放线球,放长吊瓜线,重新系结于钢丝上。
落下的瓜秧要按直径30厘米左右成圆弧形,松松地放于畦垄上。
以后,须适时、及时的反复进行,维持生长点合理高度和良好的群体结构,一直延长生长、结瓜至翌年8月份左右。
6、黄瓜花打顶(顶头花)现象引起的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花打顶”现象在节能温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极为频繁。
黄瓜植株一旦形成“花打顶”,因雌花数量过多,营养竞争激烈,大多数雌花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难以生长成成龄瓜,既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引起植株更加衰弱,同时还会引起大量化瓜,造成产量急剧下降,大幅度减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温室栽培黄瓜,多在9月底开始播种育苗,幼苗发育时期,处于短日照、低夜温、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条件之下。
这样的外界环境极有利于黄瓜雌花芽的分化。
进入冬季后,日照时间更短,夜温更低,雌花数量越来越多,几乎节节都有雌花,甚至每节多枚雌花,大量雌花的生长发育,必然要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光合产物),营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会供应不足,植株逐渐衰弱,最后形成“花打顶”。
2、管理措施不当加速了“花打顶”的形成,不少菜农不了解黄瓜花芽分化的规律,为了追求高产,在晚秋或初冬期间,采用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促其多分化雌花,他们片面认为:分化雌花多就会结瓜多、产量高。
结果适得其反,发生了“花打顶”,还不知是什么原因。
黄瓜植株“花打顶”之后,生长必然衰弱,病害随之严重发生,防不胜防,只好拔秧。
3、传统的温室“干、冷”型管理技术,必然促成花打顶!菜农们按照露地环境条件下的栽培理论进行管理,室内温度控制在28℃上下,25℃就开始通风,室内温度控制在28℃以下,地温提不起来,夜间室内温度必然低,雌花必然多,生长势会越来越弱,为了控治病害发生,又更严格地控制室内湿度,极少浇水。
黄瓜缺水,生长会更加衰弱,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花打顶的发生:
首先,应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注意苗龄不可过长,30—35天内移栽,严防育苗时间太长,造成秧苗老化。
第二、必须改变“干、冷”型管理方法,提高室内温度,加强水肥管理,维持植株的健壮强旺的生长势。
第三、黄瓜的生长发育主要在上半夜进行,为促进营养生长壮旺,须适当提高前半夜的室内温度,不论是苗期还是开花、结瓜期,前半夜的室内温度都应维持在16-18℃之间,如果发现生长点雌花数量明显增多时,要把上半夜室内温度提高至18-20℃,以便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壮旺。
室内的夜间温度主要依靠土壤散热和室内保温来维持,因此,提温应该从提高白天温度入手,白天室内温度应提高至32-34℃,并要在温室外面增设保温层,尽力改善温室的保温性能。
第四、要提前采瓜、及时疏花疏瓜,减少植株负载量,促进营养生长健壮旺盛。
第五、要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加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促进发根,达到以根促秧,解除“花打顶”现象。
并要适当增加根外追施叶面肥次数,特别是发现植株开始转弱时,连续喷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
(作者单位:2217000 江苏丰县常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