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五、合作与竞争
(一)概念 个体之间结己的利益,为了获得更多的资 源,利用各种策略相互争斗,称为竞 争。
(二)合作与竞争的意义
• 通过合作,资源共享,达到共赢。 • 一定的竞争环境能够让彼此发现自身 的优缺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 的进取心与紧迫感。 • 现代社会提倡:优先合作,合理竞争。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含义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 与交流。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含义
人际交往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从动态的角度看,指人与人之间的信 息沟通和物质的交换,即通常人们所说的 人际沟通或人际往来。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含义
2)从静态的角度看,人际交往指人与人 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 联系,亦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种类
2、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此类人际关系 的特征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连 结靠认知。惟当事人对利害的认知未必只 限于经济上的利益,而是扩展到社会的、 权力的、政治的各方面的利害得失。社会 上一切“交易”式的活动,都是以利害关 系为基础的。
3、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此种人际关系 存在于路人之间,彼此间不存有心理性联 结。 • 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限 于第一类的第二种人际关系。换言之,社 会心理学家研究人际关系的主要兴趣,是 在探究人与人之间友谊与爱情的建立是经 过怎样的心理历程的。
(三)态度形成的阶段
顺从: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 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 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 配。 认同: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 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 内化:即内在化。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 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 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
(二)人际交往的意义
1、交往与个性发展 2、交往与心理健康
(三)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原因
1)为了人生具有价值,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 感; 2) 为了获得明确的安全感
二、人际沟通
(一)沟通的原则 1)双向性原则 2)情感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适时性原则
(二)沟通的技巧
1)言语沟通的技巧—听,说 2)非言语沟通的技巧 —目光,体势,声调,距离
四、态度及态度形成的阶段
(一)态度的基本含义
态度是对人、观念和事物产生的肯定 与否定的情感。
(二)态度的成份
1、认知因素 认知是指认识事物的过程。态度的形成, 必须先有认知,才能确定人或事物的 作用、意义、结果等。 2、情感因素 对一事物的态度,总是掺杂或多或少的 感情色彩,并且感情往往比认知更重 要。 3、意向因素 态度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
三、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感情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张春兴:人际交往的五个阶段

互 不 相 识 开 始 注 意 表 面 接 触 建 立 友 谊 亲 密 关 系
(二)人际关系的种类
1、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此类人际关系 的特征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连 结靠感情。推属于此一类的人际关系,又 可按感情性质的不同区分为两种: (1)亲情关系,指亲子间与手足间的人际关 系。 (2)是友爱关系,指朋友间的友谊与爱人间 的爱情关系。
(四)改变态度的方法:
1)利用沟通来改变个人态度 2)利用参照群体来改变态度 3)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 4)利用回避自我防御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态度。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新解 5)利用渐进策略来改变人的态度。
(五)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增加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榜样 3)将人们的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主义动机 4)运用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 5)通过行为实践培养利他行为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1)重视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建立 2)主动交往 3)移情 4)避免争论和直接指责 5)帮助他人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 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即有意 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实质
是一种自我表现——个人要给别人什么样的 印象终究取决于他在特定的情境中如何表现 自己。他人正是综合个体在衣着、言谈、行 为举止等语言的和形体的信息对他形成判断, 因此自我表现是印象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