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生沉痛悼念北大94级校友魏延政

意生沉痛悼念北大94级校友魏延政

沉痛悼念北大94级校友魏延政——“功不唐捐”的一生作者介绍朱明明(望京老虎),1993级经济学院毕业2013年底的一次北大校友联欢会上,我看到一个年轻学弟,拄根手杖跛行,颇有大儒风范,然后静静坐在一隅看着大家欢乐,就忍不住跟他玩笑了一句:“哥们儿打球伤着腿了吧?”他和气的拍拍右腿说:“我这条腿是假的。

”我当时愣住了,赶紧为自己的冒昧道歉,他微笑说没啥。

后来从他跟校友们的对话中,我隐约得知他患了癌症,正在用断食的方法与病魔抗争,据说,他已经有20多天没有进食了,身体虚弱得无法长时间站立。

我悄悄跟人打听,知道他叫魏延政,北大94级计算机本科毕业的。

为了参加这次校友聚会,特意从上海来到北京。

他对校友情谊的珍惜令我感动。

再次见到他,是2014年7月的一天,作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双学士毕业生,魏延政被请回母校,为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为CCER)的在校生做主题分享。

得知他分享结束就要离京返沪,我立刻打电话给在场校友——帮我留住他,我要去采访!在1898咖啡馆,我与魏延政见面了。

没想到访谈从咖啡馆又转到了他住的宾馆,两天半的促膝交谈,让我感觉魏延政的人生就像1898咖啡馆里那幅《旭日》油画,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暗流涌动,又充满希望。

顽童扬名竞技场北大新生扒车党读俩学位不够忙小试营销翻花样寻根溯源,魏延政的祖上还真是北京人,不过在中原地区辗转迁徙了几代之后,父母那一辈支边到了新疆,1975年6月6日,魏延政降生在了乌鲁木齐,成了个地道的新疆娃儿。

从小,魏延政就是大人口中那个“人家的孩子”—— 看人家的孩子多出息!学习那么好,将来一定得上个全国最好的大学!小小的魏延政暗想:最好的大学,就是新疆大学了吧?这个念头直到高三还很坚定。

那时候也知道北京大学,不过在他眼里,北京大学跟新疆大学都是省级大学,应该差不多吧!虽然魏延政读的职工子弟学校很普通,可一点儿没耽误他参加各种中学生数理化的市、省、全国竞赛,他取得过全国数学联赛三等奖,还有个新疆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

本来家里不希望他考北大,嫌又远又贵的,可北大招生老师早就听当地中学校长们提起过这孩子了。

高考成绩出来,魏延政毫无悬念的上了北大。

去北京上学的路有点传奇火车站的广场上依旧挤满了人,一票难求!我在几个送行哥们儿的掩护下,空着手从窗口飞进了车厢……查票的如期而至,查到我跟前,我简直是一个三无产品:没车票、没证件、连行李都没有!女车长问我,学生证?我说是第一次报到的。

问我要录取通知书,凭这个半价。

我说在您桌子下面那个包里。

车长又好气又好笑地说,“我从昨天就纳闷,以为是哪个熟人放这的!”拿出录取通知书,车长扫一眼,“哟,北大的?计算机系的!”“我家孩子今年也高考,做梦都想上北大,原来这个名额是你拿走的!”我站在一旁不知道说什么好。

车长一连串的说,“哟,你爸妈也不送送你,就你一个苦孩子连票都没有就挤上来了?……要是我孩子拿到这个通知书,我奖他一张机票飞到北京去!……哎,这孩子,还罚什么啊,多不容易啊,手续费5块钱阿姨也不要你的了,就半价票吧,64块5!……到了北京好好读书啊,别辜负了你爸妈!”——摘自魏延政博客《无票火车奔袭八千里》魏延政在北大读的是计算机系,这专业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好了。

可他自己并没有那种优越感。

“90年代是国内IT业大发展时期,外系同学都觉得我们捧着金饭碗,可我却不以为然。

看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招收经济学双学士的通知,有了一种‘家有仙妻还可再娶一房’的高兴。

”就这样,魏延政同时读了两个学位。

“大学里,不但多读了个经济学位,还操练了一把商业运作——卖电影票!”说到这里,魏延政的眼睛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话说大四那年寒假后回校,兜里揣着家里给的两千块生活费。

有一天想看电影,便溜达到了海淀工人文化宫电影院。

15块一张票,好贵呀!批发是不是会便宜些呢?窗口说可以。

我就买了30张票,13块一张。

”攥着30张票,生怕砸手里,那可是自己的生活费呀,魏延政赶紧骑车回到学校,跑到人来人往的食堂门口刷了个广告——现场售票!呼啦一下子抢光了!魏延政那个激动呀,饭都没吃,立刻骑上自行车又杀回去,倾其所有又批回100张票,回到食堂门口接着卖——没多会儿又卖光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魏延政眉飞色舞的说,“电影院看我买的多,干脆给了我底价,每张票我赚的更多了!你知道我赚了多少钱吗?每天能赚4位数,那可是1998年啊!”“后来电影院经理召见我,爽快的说,“得啦,咱们也别批发了,我给你包场敢不敢?”“敢!”于是,魏延政的电影票事业走出了北大,延伸到了周边单位、学校,直到到毕业离校才不得不罢手。

魏延政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由此初露端倪。

因缘际会下南洋北上英伦继续闯平生豪赌博士帽新锐斗法上殿堂1998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应邀来访。

毕业前夕的魏延政被学校安排做陪同翻译。

短短几天的交往,这个聪明机灵的小伙子给两位校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邀请他到新加坡读书,给全奖。

当时的魏延政似乎没太在意人家的热情,以为是客套。

一年后想继续深造了,才想起这码事儿。

言辞恳切的写了一封申请信过去,结果对方大为惊讶——录取通知书一年前就发给你了呀,没收到?好事多磨,魏延政终于去新加坡留学了,“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就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

我很幸运,导师就是剑桥毕业的那位副校长。

”“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究生,同时做助教,让我有机会正式走上讲台,体验到了教学的乐趣。

”他说,“我主要负责数据结构和微处理器部分的助教工作。

任务就是把教授讲过的知识,用案例再讲一遍。

事情都明白,可在课堂上用英语整堂讲下来,对当时的我还是很挑战的!“咋办?狂准备呗!还好,慢慢也适应了。

开始分给我3个班的教学任务,后来增加到6个班。

再后来,不是我们班的也混进来蹭听了,我挺高兴的!”魏延政一脸骄傲的说。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毕业,魏延政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虽然剑桥出身的导师很愿意推荐他也到剑桥读博士,可魏延政查阅资料,在自己感兴趣的人工智能信息检索领域,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专业,尤其是那位36岁就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头衔的导师对自己的吸引力更大。

经过严格考核和选拔,魏延政来到英国继续求学,主攻方向:基于市场的信息推荐系统(Market-Based Recommender System)。

他给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淘宝、亚马逊、大众点评几种算法放在一个系统中竞争的方法,谁的搜索推荐结果好,谁就最终显示在用户眼前!”“我看你只用3年就读完了博士,很顺利啊!”“完全不是!读到6个月的时候,差点儿翻船!当我拿出来用数学模型搭出的构架,有老师提出质疑,认为行不通。

如果用数学模型不能证明我的架构是最优化的,那我整个题目就废了,买张机票回家吧!我坚信我的模式是正确的。

我跟导师打了个赌——如果我不能证明我的模型,这个博士我不读了!“当时我整天都在琢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真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最后我终于以为论证完美了,可二老板死活不认可,当时把我气得我呀!“后来我提议:我写一篇论文,投到当期Call for Paper本领域每年一度最大的全球学术大会上,如果有任何评委说我的论证有问题,我退出这个博士学习!我的大老板(第一导师)说:魏的提议很好,我愿意和他联名投这篇论文!后来,我的文章成为我们实验室在那一届大会上唯一正式入选并发表的论文。

”除了学习好,魏延政还很喜欢书法,尤其喜欢临摹柳公权的帖子。

虽然长大后学了计算机,很少有机会用笔写字了,可书法才艺总能在某些时候发光出彩。

尤其是在国外留学过年的时候都会拿出来显摆显摆……你别说,这些国粹,到了留学生一起过年或者送洋老师的时候,还真挺给力的!”“‘无止境’这几个字是2004年在英国留学生春节联欢会上,大家让我现场写书法,因为找不到毛笔,就用油漆刷子写的。

”书法“无止境”,是魏延政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一如他自己,奋斗无止境,希望无止境!跻身BT精英堆青年华人仅一位研究院里巧相遇报效中华我有为“博士毕业后,我在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BT)研究院找到了工作。

里面2000多人里,中国人是个位数的,除我之外的几位都是全家落地扎根在英国多年的,就我一个是单身汉。

“我做的纯粹是电信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院一般都是很稳定的,可以一直做下去的那种。

公司对我很好,还出钱送我去伦敦大学读在职的MBA。

”“后来怎么想到回国的呢?”我好奇。

“那是在英国电信研究院结的缘。

当时大院里基本上看不到亚洲人。

一天中午,食堂里突然来了一大群中国人吃饭,我很好奇,吃完了就没走,在那儿多看了看,结果他们吃完后招呼我赶紧过去开会,还催我快点儿!原来是华为来英国电信做项目的人,他们把我当自己人了!通过这次巧遇,华为欧洲区的老大,当时驻英国的代表,就把我推荐到华为去了。

”“很多国人愿意在国外工作,你为什么想回来呢?”“其实我读硕士博士这些年一直一个人在国外,挺想回国的。

在英国找工作也是看看能不能找到。

找不到可能直接就回来了。

结果找到了,就打算积累几年海外工作经验,最终还是要回国的,因为国内需要我这个专业。

”“他们挖你回国,有没有给你高薪高职?”“我是学技术的,不太懂怎么给自己争取利益。

我只说,一年后,干不好,我自己走人。

干得好,你们看着调整吧。

”就这样,魏延政回国了,入职华为深圳总部,做无线产品和战略规划。

这次工作变动,对魏延政是个彻头彻尾的转换:从计算机科研转向了电信市场营销;从跟机器打交道变成跟人打交道。

魏延政把自己调整成一个小学生的心态,从入职华为的第一天开始,从头做起。

通过半年的努力,魏延政参加华为无线内部的两次营销大比武并夺冠,宣告他完成了从计算机信息搜索博士向无线通信高级营销专家的华丽转身。

2009年,表现优异的魏延政被调往上海履新:无线产品管理部。

这是华为战略规划的核心部门,未来整个公司做什么、卖什么,都从这里发出信号。

各种讨论会,各部门总会主动邀请魏延政一起来参与。

这一年的国庆,魏延政在上海遇上了一位同样曾经留学新加坡的美丽姑娘。

她的开朗性格吸引了魏延政,“在国外留过学的,基本都吃过苦,我感觉她是比较自立那种女孩子。

”常年的漂泊让他产生了组建家庭过稳定生活的强烈愿望,两人很快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事业和生活都向魏延政绽开了笑脸,似乎他今后的生活已是一片鲜花和阳光……蚁穴几近馈大堤壮士断足保生机繁花冷雨笑面对向死而生涅槃回然而,风云突变,不幸的事情在2011年2月发生了。

那年参加完巴塞罗那通信展回来后,魏延政感觉右脚无名趾上那个存在多年的小疙瘩不大对劲了,出奇的疼,到了夜不能眠的程度。

到医院检查结果很不乐观,是一种很罕见的恶性肿瘤。

当时,魏延政刚结婚半年,妻子已经怀孕4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