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9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课题: 19、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一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
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课题: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一次备课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