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1.汽车座舱:移动互联时代下一个现象级入口 (4)
Figure 1 2015中国汽车销量 (4)
Figure 2 全球乘用车销量 (4)
Figure 3 座舱智能化与手机智能化金城类似 (5)
1.1中期看,座舱智能化主要为虚拟化、触控化、交互多样化 (5)
Figure 4智能座舱中期主要组成部分 (5)
1.2座舱智能化时代已经开启 (6)
Figure 5 特斯拉:智能座舱的雏形 (6)
Figure 6 2014奥迪推出虚拟座舱 (7)
Figure 7 奔驰E级配备全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7)
1.3智能座舱同自动驾驶功能同等重要 (7)
Figure 8 智能汽车需要两颗高性能芯片 (8)
Figure 9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同等重要 (8)
2.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巨大,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大有可为 (8)
Figure 10 2020年智能座舱市场有望达到430亿美元 (9)
Figure 11 2020年智能座舱市场有望达到430亿美元 (9)
2.1智能座舱产业链分为硬件、软件两大部分 (9)
Figure 12 智能座舱产业链一览 (10)
2.2车载芯片:巨头必争之地 (10)
2.3芯片厂商以运算能力见长,纷纷切入汽车领域 (10)
Figure 13 巨头纷纷切入汽车芯片 (11)
2.4液晶仪表:不只是炫酷的效果 (11)
Figure 14 传统仪表显示效果单一 (12)
Figure 15 液晶仪表显示内容丰富 (12)
Figure 16 购车用户对液晶仪表认知度及偏好 (13)
Figure 17 购车预算及液晶仪表改装倾向 (13)
Figure 18 液晶仪表配置车型价格趋势 (13)
Figure 19 液晶仪表安全性理解 (14)
2.5中控屏幕:bigger and bigger (14)
Figure 20 NTHSA对于不同阶段智能驾驶的定义 (14)
Figure 21 按整车厂系别统计中控屏幕大小 (15)
Figure 22 国产品牌中控屏尺寸处于平均水平之上 (15)
Figure 23 特斯拉Model3带来的全新中控屏幕设计 (16)
2.6车载信息系统:两种发展路径 (16)
Figure 24 宝马iDrive系统界面 (16)
Figure 25 上汽InkaNet系统界面 (17)
Figure 26 苹果Carplay系统界面 (17)
Figure 27 谷歌Android Auto界面 (18)
2.7人机交互:平台集成化趋势进一步强化。
(18)
Figure 28 iDrive集成控制按钮 (19)
Figure 29 全新一代iDrive实现手势控制 (19)
3.行业未来趋势 (19)
1.汽车座舱:移动互联时代下一个现象级入口
汽车座舱将成为互联时代新的现象级入口。
随着高速网络、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人类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移动互联时代,入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大面积普及的今天,寻找下一个入口变的至关重要,我们认为,汽车作为人类往返于各个节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市场、用户数庞大,日均使用时间长、智能化程度相对低(相当于10年前的手机市场),伴随当下Leve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快速发展走向成熟,驾驶员对于车辆的操作时间会显著降低,意味着未来人与车交互时间将更长、交互层次更深、频度更高,座舱作为人—车—网的唯一交互场景,势必将成为互联时代新的现象级入口。
Figure 1 2015中国汽车销量
Figure 2 全球乘用车销量
Figure 3 座舱智能化与手机智能化金城类似
1.1中期看,座舱智能化主要为虚拟化、触控化、交互多样化
智能化的具体实现方式主要包括车辆配备虚拟仪表、中控屏幕,后排娱乐屏、人机交互模块、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等,呈现机械化向电子化全面转变的趋势。
Figure 4智能座舱中期主要组成部分
1.2座舱智能化时代已经开启
特斯拉从2012 ModelS发布起就标配全数字液晶仪表盘、超大中控屏幕、车联网模块,引领座舱智能化浪潮。
随后传统豪华品牌厂商纷纷紧随,于2014年前后各自推出智能座舱方案并逐步装备中高端车型。
奥迪于2014年CES上展示虚拟驾驶舱技术,传统机械式仪表升级为12.3英寸TFT液晶仪表,可提供多种风格的交互界面,之后奥迪新上市以及中期改款的车型均标配或允许选装该配置;奔驰则全新开发了双12.3英寸仪表+多媒体显示屏系统,配搭和全新MercedesME互联功能以及Car-to-X智能云端交互系统,该方案在2014年应用于奔驰旗舰S级轿车,并在2016年成功下放于E级轿车。
Figure 5 特斯拉:智能座舱的雏形
Figure 6 2014奥迪推出虚拟座舱
Figure 7 奔驰E级配备全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1.3智能座舱同自动驾驶功能同等重要
未来将取得现行的ECU组件,在计算能力更高的同时,有效降低总成本。
根据芯片巨头英伟达的预计,未来智能汽车需要两颗高性能芯片,用以取代相当一部分ECU组件,两颗芯片都能胜任接收、处理、处理、展现、乃至决策全车多个传感器/摄像头创造的数据,两颗芯片将为汽车电子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大计算能力,并且有效降低车辆电子组件的总成本。
Figure 8 智能汽车需要两颗高性能芯片
Figure 9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同等重要
2.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巨大,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大有可为
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巨大,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大有可为。
智能座舱演化路径类似智能手机,产品升级趋势下呈现数量、价格齐升,同时会衍生出庞大的服务市场。
根据伟世通的预测,2015年电子座舱市场规模在290亿美元左右,到2020年将有望达到43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9%,其中人机交互模块(中控系统、互联系统)、抬头显示器、数字仪表盘的年均增速都将超过30%,是汽车行业中
少有的高成长子行业。
Figure 10 2020年智能座舱市场有望达到430亿美元
Figure 11 2020年智能座舱市场有望达到430亿美元
2.1智能座舱产业链分为硬件、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层面相对于传统座舱,智能化主要为1)安装高性能芯片以提升计算能力,2)数字化、虚拟化的升级车辆仪表以及中控系统,3)加入HUD抬头显示器、流媒体后视镜、后排娱乐显示屏,4)云—端互联硬件,例如高速网络接入模块;软件层面,智能座舱需要搭载1)底层人到端交互软件,例如嵌入式操作
系统,以实现驾驶员与车辆的有效交流;2)上层端到云基础软件,例如高清实时地图、影音娱乐软件,以实现座舱与云端互联;3)先进的网络通信方案,保证云到端的通信速度与质量。
Figure 12 智能座舱产业链一览
2.2车载芯片:巨头必争之地
与手机发展进程类似,产品变革的核心基础在于车载芯片运算能力的大幅提升,这一规律在汽车智能化中也是必经之路。
座舱智能化的核心在于人车交流的升级,而交流的升级在于电子化提升后车辆能够给予人的信息升级,信息升级的核心在于车载芯片运算能力的升级。
提供高性能运算能力的芯片将承载人机交互、ADAS、云端互联等功能的使用。
智能驾驶舱芯片包括以下核心技术:行车环境实时运算能力,机器学习算法,高带宽、低延迟的连接系统,高性能内存和FPGA 技术,云端数据平台,人机交互HMI 接口和信息安全等技术。
在汽车行驶的复杂环境下实现稳定、高速、实时的信息处理与呈现,车载终端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因此芯片处理器的高性能运算能力是终端创新的基础条件。
2.3芯片厂商以运算能力见长,纷纷切入汽车领域
以往,由于汽车电子多位半导体、ECU模块组件,行业内的芯片供应商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