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散水构造设计,基坑回填,寒冷地区冻融影响。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四、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基础都埋置较深,形成了 可利用空间,一般设置地下室作为设备层、车 库等,因此地下室部分的防潮、防水构造措施 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设计中必须根据地下水 位的高低来处理防潮、防水问题。
当最高地下小位低于地下室地坪0.3~0.5m时, 作防潮处理。
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因为地下 水不仅可以浸入地下室,而且地下室的外墙和 地板还分别受到地下水的侧压力和浮力,必须 采取防水处理。
1.2 无梁楼板:现浇板直接支撑在竖向构件上 普通混凝土 ——有柱帽跨度不大于9m 无柱帽跨度不大于7m 预应力混凝土——跨度不大于12m
1.3 叠合楼板:预制预应力薄板作为底板,兼底 模,上部现浇一层混凝土。 最大跨度可达7.5m
高层建筑楼板厚度 一般不应小于80mm 敷设管线不应小于100mm 顶层不应小于120mm 转换层不应小于第1三8节0高m层m建筑构造
调方式、给水方式等综合考虑。
国外高层设备层位置实例 p22表-2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一、设备层的布置应考虑的方面
1、合理利用建筑空间 通常设在地下室或顶层
2、满足设备布置要求 产生振动、发热量大的重型设备放在最下部
制冷机、水泵、蓄水池
竖向符合分区的设备放在中间层
中间水箱、水泵、空调器、热交换器
利用重力差的设备或体积大散热量大须对外换 气的设备放在最上层
水箱冷却塔、送风机、电梯机房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3、与结构布置相结合 结构中的转换层、加强层因结构构件度尺寸大 难利用。用来布置设备
4、与避难层相结合 《高规》中规定,超高层建筑要设避难层,间 距不超过15层。
布置空调设备 地面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六节 建筑地下室构造
一、地下室的分类 1、按埋入地下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全地下室:全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
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 半地下室:半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
为该房间净高的1/3~1/2。 2、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 普通地下室:一般用作高层建筑的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
根据用途及结构需要可做成一层或二、三层、多层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结合人防要求设置的地下空间,用以应付战时 情况下人员的隐蔽和疏散,并有具备保障人身安全的各项技 术措施。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二、地下室的设计原则
1、设置原则 多层建筑结合人防和地形设置 高层建筑满足结构要求 广场、绿地结合地下空间利用 2、埋设确定 多层建筑结合使用要求;高层和超高层除结 合使用要求还要结合结构计算。 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 3、布置原则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四节
高层建筑设备层
设备层:指某一楼层,有效面积全部或大部分用 来作为空调、给排水、电气、电梯机房等设备 布置。
设备层的位置: 配合使用功能、结构布置、电梯分区、空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连接构造
连接构造是 由栓钉(又称抗剪 螺钉)将钢筋混凝 土、型钢板和钢 梁组合成整体, 栓钉是组合楼板 的剪力连接件。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3、高层建筑楼盖的结构布置
与平面形状和结构体有关
不同平面形状和结构体系楼盖布置实例p21
楼盖设计
没有唯一答案,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功 能、内部空间造型、经济技术性能。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中间设备层
为降低设备负荷、节约管道空间、合理降低 造价须将设备系统按高度进行分区。 特点: 1、底板承载力大,层高会低于或高于标准层 2、需预埋管道附件、预留孔洞、采取防水防震 措施 3、设备竖井的层间分隔增加了设备系统的复杂 性。 4、中间设备层增加了施工复杂性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中间设备层的位置及布置 一般每10~20层设一层设备层 设备层层高依据设备可作4.0~6.5m
如没有制冷机和锅炉,仅有管道和其他分散的空 调设备,层高采用2.2m以内的技术夹层
有空调设备的中间设备层高度上的布置:
0.6~0.75m 0.6~0.75m 0.75~1.0m
2.0m
电气线路 给排水管 空调管道和风管
“简、并、避、离、升”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三、地下室防潮、防水设计
1、防水等级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根据工程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 的要求确定。分为四级,一级最高。 2、确定防潮防水方案(方法) 隔水法:用各种不透水材料,隔绝室外水的渗透。 降排水法:利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人方法,消除水对地 下室的影响。 综合法:降排水法和隔水法结合。 原则:“挡、排、截、堵”相结合,以挡为主、以排为辅。 3、合理确定设防高度 4、处理好孔口位置的防水 5、做好相关部位的构造
小于50米时可采用预制楼板。 1.1 肋梁楼板:有主、次梁和楼板组成
密肋楼盖:肋梁间距0.9~1.5m, 适用中等和大跨度建筑。
单向密肋及双向密肋 普通混凝土 ——跨度不大于9m 预应力混凝土——不大于12m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肋梁楼板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密肋楼盖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无梁楼板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2、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以压型钢板为底板,其上 浇混凝土面层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类型
(1) 压型钢板只作为永久性模板 使用;
(2) 压型钢板承受全部静荷载和动 荷载;
(3) 压型钢板既是模板,又是底面 受拉配筋
第三节
高层建筑楼盖构造
楼盖作用: 支撑重力荷载传递水平力
要 求: 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传递水平力的能力 满足功能与空间要求 满足防火要求 方便设备管线的安装
第三节高层建筑构造
1 、 高层建筑楼板形式
常用形式有钢筋混凝土平板、无梁楼板、肋梁 楼板、叠合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等。 建筑物高度大于50米时应采用现浇楼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