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发声的简单分析
古琴的演奏有一套严密的指法体系,在历史上出现 过的指法有千余种,最常用的也有五十多种,如右 手的抹、挑、勾、剔、打、摘、劈、托、泼、剌, 左手的进、退、吟、猱、撞、逗、唤、搯起、等等, 不同的指法得到的声音往往是不一样的。
弹奏古琴时要求右手下指位置在岳山到一徽间二分之一处左右, 事实上,左手也有名指按弦时大指击弦或拨弦的指法。即是在 同一根弦上,如果弹奏的位置不同,那么得到的声音也不尽相 同。以下是在同一根弦上不同徽位拨弄时,得到的声音的波形:
唐琴“飞泉”
古琴的大漆鹿角霜工艺: 琴以鹿角霜为灰胎,表面覆以大漆,以承受左手吟、猱、进、 退。琴能够保存千年,完全依靠灰胎。琴腹腔内的木材却是完 全裸露,因此琴的板材与灰胎随着时间的推进发生着变化。琴 音的通透古朴必会与日俱增。所以老琴往往会发出更加优美动 人的声音。
古琴的精神地位: 琴是一种文人乐器,也是中国民乐中最优雅的乐器。古代文人 往往会用琴声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关于琴的故事也比比皆 是,如子期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临刑抚《广陵散》等等。 然而,近些年来,西风东渐,琴面临着没落的命运。世人偏爱 浮华之声,无法欣赏高雅脱俗之韵。与之相应的整个社会也越 来越浮躁了。而琴却依然坚持着它的操守,宁愿消失,也不向 俗乐低头。
Rp , Rh , R 分别代表面板,音孔和腔体内空气的损耗。
琴体振动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激励的频率响应
下图给出的是一张现代的古琴(四川音乐学院曾成伟先 生所斫)D弦(武弦)对不同频率激励的响应:
可以看到在图中有三个较明显的共振频率:F1在590600Hz范围内,F2在1200-1220Hz范围内,F3在1790-1810Hz 范围内。最低阶共振频率和武弦基频非常接近。
古琴振动模型的建立
以上左图给出了古琴振动的简化力学模型,而右图则给出 了与左图的机械振动系统相等价的电磁振荡系统。在左图 中,质量为 mp 和 mb 的活塞分别表示参与振动的面板和 底板,它们分别被刚度为 K和p 的Kb弹簧连接在琴体上。 两个独立的质量为 和mh1 的m活h2塞则代表龙池和凤沼处 的空气。空腔内有体积为V质量不变的气体,它的作用可 以认为相当于第三根弹簧。
在等效的电磁振荡模型中,电源提供的交变电压表征弦振动 时给予琴体的外界激励。而交变电流则表征各个部分的体积 速度。以下是电磁振荡模型中的各个参量和机械振动模型的 各个参量的对应关系:
M p mp / Ap2 代表面板活塞的声惯量(单位 kg / m4 ); M h1 mh1 / Ah21 和 M h2 mh2 / Ah22 分别代表龙池和凤沼处,和 空气等价的活塞的声惯量; Cp Ap2 / Kp 代表和面板活塞相对应的柔度(单位 N / m5 ); C V / c2 代表封闭空间内气体的柔度(单位 N / m5 ); U p ,Uh ,U 分别代表面板活塞,音孔活塞和封闭体积内介质的 体积速度(单位 m3 / s );
此为劣琴所奏之《流水》
小结:
从以上的频率-时间图可以看出,不同的琴的频谱有这样 的特点:
1、良琴的频谱是比较清晰的,可以容易的分辨出它的一阶 频、二阶频甚至到三阶频。而劣琴的频谱则散乱不堪,甚 至看不出它的声音是由弦振动激发的;
2、对于同样是良琴的琴来说,差异主要体现在高阶频 (三阶以及以上)。人耳所感受到的各种不同的琴音的微 妙差别主要是源自高阶频的差异;
琴由面板和底板粘合而成,正面竖起的硬木片为面板上最高处, 名为岳山,岳山下有承露。琴尾处有装饰的冠角。最末端为硬木 制龙龈。岳山龙龈起承弦作用。在底板上琴头处,有七枚琴轸排 列在轸池中,琴轸通过绒剅与琴弦相连。底板上两音孔分别名为 龙池、凤沼。两个立柱名为雁足,起固定弦和支撑琴体作用。
唐琴“太古遗音”
图中数字一至十三分别代表在一至十三徽弹奏。可以从图中清 晰的看到,在不同位置弹奏的清晰区别。 在分析琴的音色时,琴的好坏与以上因素无关,因此,以下涉 及到得素材均是按标准方法演奏时所得的。
琴音频谱概况
为了研究琴的音色,不得不对琴声频谱做出分析,以研 究在各阶频的能量达到什么比例关系才能使声音最为和 谐优美。以下是有人用Audacity音频分析软件得到的结果:
3、古代琴的频谱图像,如图所示,其低阶频随时间会发 生一些变化,而现代琴的低阶频则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 古代琴经过千年的变化,板材和灰胎变得极其松透,杨氏 模量更小,且其各向异性表现的更明显。
古琴的散、按、泛音
散音:即空弦音,右手拨弦所得; 按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所得; 泛音:右手拨弦瞬间以左手轻触泛音点所得,泛音点即十 三个徽位所标定的点。
节选自李祥霆先生的CD,琴曲《悟》,用唐代名琴“九 霄环佩”录音
节选自李祥霆先生的CD,琴曲《净土》,用唐代名琴“九霄环 佩”录音
节选自李祥霆先生CD,琴曲《沉醉东风》,用四川音乐学院曾 成伟先生所斫“朗月”琴录音
节选自赵家珍女士的CD,琴曲《碣石调.幽兰》。用唐代名琴 “太古遗音”录音
节选自赵家珍女士CD,琴曲《流水》,用唐代名琴“太古遗音” 录音
主观因素对音色的影响
情感因素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音乐的领悟往往不同,而且 审美标准也因人而异。例如,欧洲音乐视节奏为音 乐的骨架,演奏者必须忠实于作者。而中国音乐则 以韵为音乐的灵魂,演奏时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 加入个人的情感因素,演奏甚至被当做二次创作的 过程。
演奏技法对古琴音色的影响
散、按、泛音各有特色,泛音清脆活泼,空灵高远,法天; 散音深沉浑厚,坚如磐石,法地;按音婉转悠长,圆润细 腻,法人。散、按、泛音的完美配合,组成了优美动听的 琴曲。由此可见,古琴这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 积淀,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表现。
00986117 张永甲
古琴介绍
古琴,原名琴。相传为圣人 伏羲所创,琴长三尺六寸五 分,以象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设十三徽以象十二月及闰月。 设五弦以象金、木、水、火、 土五行。后文王居于羑里, 思念其子伯邑考加一弦,武 王伐纣加一弦,故今制为七 弦。七弦名为:宫、商、角、 徵、羽、文、武。古琴是和 谐的象征,琴身依凤身而作 (也有一说依人身而做), 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 肩、腰、尾、足等部位。 右图为唐代名琴“九霄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