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七稳态法测定非良导体的热导率

实验十七稳态法测定非良导体的热导率

实验十七 稳态法测定非良导体的热导率实验内容1.学习传热学的有关概念和冷却速度的测定方法。

2.了解傅立叶传热定律,测定非良导体的热导率。

教学要求•• 1.了解物理量的间接测量方法。

2.学习用作图法确定瞬态量的方法。

实验器材EH-3数字化热学实验仪,盘式加热器,待测非良导体,温度计(0~500C 和0~1000C各一支),游标卡尺,电子秒表(具有多次记时功能)。

热传导是热量传播的三种方式之一,它是由物体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热导率是反映物体热传导性能的一个物理量,热导率大的物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称为热的良导体;热导率小的物体则称为热的非良导体。

一般说来,金属的热导率比非金属大,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大,气体最小。

测定物体的热导率对于了解物体的传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消防研究与鉴定中,经常需要了解材料的热导率,以确定建筑物的放火等级与耐火极限等。

本实验是用稳态法测定非良导体的热导率。

实验原理稳态法测定热导率是利用傅立叶传热定律来进行的。

设有一厚度为L,底面积为S0的薄圆板,上、下两底面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且T1>T2,则有热量自上底面传向下底面。

由傅立叶传热定律得:dldT S dt dQ 0λ-= (17-1) 记dt dQ =ϕ,称为热流速率,•它代表单位时间流过薄圆板的热量。

dl dT 是薄圆板内热流方向上的温度梯度,由于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式中用一个负号来表示。

λ是待测薄圆板材料的热导率,它是由薄圆板的传热性质所决定的常数。

如果能保持上、下两底面温度不变(这种状态称为稳恒态),且传热面均匀(在实际实验中,即要求L 很小或2L 《0S ,薄圆板侧面的散热可以忽略,则 LT T l T dl dT 12-=∆∆= (17-2) 将(17-2)式代入(17-1)式得LT T S dt dQ 120--==λϕ,整理可得 )(120T T S L --=ϕλ (17-3) 由(17-3)式可知,测量热导率λ的关键是:一是在待测薄圆板中建立热传导稳恒态,测出待测薄圆板两底面的稳恒温度;二是测出稳恒态时待测薄圆板内的热流速率ϕ。

下面就分别予以讨论。

1.稳恒态的建立为了获得稳恒态,实验中将待测圆盘B置于两个直经与B相同的铝圆柱体A、C之间,且紧密接触。

C内有加热用的电阻丝和用作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前者是用来作热源的,后者是用于控制C 盘的温度。

首先,接通EH-物理实验仪与C内的加热电阻丝,并将其温度稳定在设定的温度值上(如850C )。

待测薄圆板B的热导率尽管很小,但不为零,故有热量通过B传递给散热盘A,使A的温度逐渐升高,当TA 高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A将向周围空气散发出热量。

由于C的温度稳定不变,随着A的温度的升高,一方面热量从C通过B流向A的热流速率不断减小,另一方面A向周围空气散热的速率则不断增大。

当单位时间内A从B获得的热流速率等于它向周围空气中散热的热流速率时,散热盘A的温度将稳定不变了。

这时,稳恒态就建立起来了。

2.稳恒态时ϕ值的测量在稳恒条件下,流过待测薄圆板B的热流速率ϕ,就是散热盘A从B获得热量的热流速率。

而稳恒态下流入A的热流速率ϕ与A 散热的热流速率ϕ'相等。

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散热盘A在稳恒态时散热的热流速率ϕ'来确定待测薄圆板B内的热流速率ϕ。

设A单独存在时,它在稳恒温度点下向周围空气散热的热流速率为2222)(0T T AT A T n cm dt dT cm dt cmT d dt dQ ====ϕ (17-4) 式中,c 为A的比热,m为A的质量,2T n 称为在稳恒温度T2时A的冷却速度。

因此,只要测出n ,就可由(17-4)算出0ϕ。

0ϕ称为A自然冷却时的热流速率。

散热盘A的冷却速度可以通过冷却曲线求得。

具体方法是:当实验加热装置达到稳恒态后,分别记下A、C的稳恒温度T2 、T1 ,断开电源并将待测薄圆板B移开,让A、C直接接触数秒钟,使A的温度升高至T2+2.000 C 以上,再移开C,任A自然冷却,当TA 降到比T2+1.500C时开始读数计时,TA 每改变0.10度记下对应的时间,直到TA降至T2-1.500C为止。

然后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温度TA 为纵坐标,作出A的冷却曲线TA ~t ,过冷却曲线上纵坐标为T2 的点作冷却曲线的切线,则此切线的斜率就是A在T2时的自然冷却速度n ,即ba b a T A t t T T dt dT n --==2 (17-5) 于是有 ba b a t t T T cm cmn --==0ϕ (17-6) 但要注意,A在自然冷却时的散热速度0ϕ与在实验稳恒态下散热的热流速率ϕ'是不同的。

因为A在自然冷却时,它的所有外表面都暴露在空气中,都可以散热;而在实验稳恒态时,A的上表面与B接触是不散热的。

传热学定律告述我们,物体因空气对流而散热的热流速率与物体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成正比。

设A的上、下底面直经为D,高为d,则有即dD d D cmn d D d D 4244240++=++=ϕϕ (17-7) ••将上式代入(17-3)得122)2()4(2T T n d D D d D cmL -⋅++=πλ (17-8) 可见,通过实验建立系统稳恒态,并在此基础上测出A的冷却曲线,便可由(17-8)式算出待测材料的热导率。

操作步骤•• 1.建立稳恒态,测量C 、A 的稳恒温度。

由于稳恒态的建立与过程无关,为缩短实验时间,在接通电源对C加热时,可先将待测薄圆板移开,将C与A直接接触,通过C直接将A加热到它的稳恒温度点附近(当C的设定稳恒温度为900C时,A的稳恒温度在冬天约为270C,夏天约为390C);然后再将B插入,耐心等待大约40分钟,认真观察A 、C 的温度变化,在C 的温度稳定的前提下,如果A 的温度在5分钟内变化不到0.10C,即可认为系统已经达到稳恒态。

记下C 、A的温度分别为T1、T2。

•• 2.在自然冷却的情形下,测量A的冷却曲线——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曲线。

首先将C 与A 直接接触数秒,当A 的温度达到T 2+2.000C 时移去C ;然后从T2+1.500C到T2-1.500C测量A 的冷却规律,A 的温度每改变0.10C 记录一次时间。

•• 3.用游标卡尺测出待测薄片B的厚度L ,铝圆柱体A的高度d和底面直经D,记下A盘的质量m 。

•• 4.在坐标纸上作A的冷却曲线,并在稳恒温度T2处作此曲线的切线,求出切线的斜率n,此即热流速率。

•• 5.利用实验测量数据,代入(17-8)式,求出薄圆板的热导率λ。

注意事项1.实验中,注意不要接触仪器的加热部分,以免烫伤2.盘A内插入长温度计,加热盘C内插入短温度计,二者不可交换,长温度计的读数应能达到0.010C的数量级。

3.一定要等到稳恒态建立后,并且已准确记下A、C的稳恒温度T2、T1,才能关掉电源。

4.测量A的自然冷却速度时,特别在温度T 2附近要尽量多读取一些数据。

5.建立稳恒态时,当A接近稳恒温度时要特别注意观察A的温度变化。

6.加热时,可先加上高电压,然后降低电压。

问题讨论1.实验中介绍的测量的方法是否适合于测量热的良导体的热导率?为什么? 2.为什么要在通过纵坐标为T2 的TA ~t 曲线上的点作切线,此切线的斜率代表什么?如不通过T2点作切线,则用此切线的斜率代入式(17-7)和(17-8)计算的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3.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小测量不确定度?4.什么叫稳恒态?如何判断待测圆盘B上、下表面的传热达到稳定?附录一、EH-3数字化热学实验仪本实验中用作加热和控制热源温度的EH-3数字化热学实验仪是多用实验仪器,它可用来作可控热源、稳压电源、电位差计工作电源。

该仪器采用按键功能操作,灵敏节; 6.”探头2温度/输出电压”显示切换开关; 7.”探头1温度显示/温度设定”切换开关; 8.输出电压指示灯; 9.测温探头2显示指示灯; 10. 测温探头1显示指示灯;11.温度设定指示灯; 12.温度设定选择开关; 13.显示表头1; 14.显示表头2;15.加热盘四芯电缆连接座; 16.2A保险丝; 17.带保险电源插座具体的使用方法简介如下:首先连接好电源线、加热盘与四芯电缆线、测温探头1和测温探头2,将测温探头1插入加热盘的测温孔内,开启电源开关,便可进行实验。

1.加热温度设定按下“显示1切换”开关,显示1即指示加热盘的当前设定温度(只是粗略值,准确值可由测温探头或温度计测出),可以通过“热源温度选择”开关选择所需的加热温度,此时“设定温度”指示灯亮。

若未选择设定温度,显示1显示为“0”。

2.测温弹起“显示1切换”开关,“显示1”显示探头1测得的加热温度,此时“探头1温度”指示灯亮,“设定温度”指示灯灭。

弹起“显示2切换”开关,“显示2”显示探头2测得的温度,此时“探头2温度”指示灯亮。

3.6V直流电压输出将二芯电缆插入“6V输出”插座,按下“显示2切换”,“显示2”显示输出电压的大小,此时“输出电压”指示灯亮,“探头2温度”指示灯灭。

可以通过6V输出“电压调节”旋钮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

4.注意事项(1)加热盘与主机应按编号配套使用。

否则,可能导致设定温度与控制温度偏差太大。

(2)为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损坏,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将电缆从主机或加热盘的连接中断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