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会计学练习试题

高级会计学练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1. 报告分部解答:是指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定义,按规定应予披露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

2. 分部负债解答:分部负债是指分部经营活动形成的可归属于该分部的负债,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

分部负债的确认应当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二是能够以合理的基础分配给该分部。

3. 负债的计税基础解答: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4. 未来适用法解答: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5.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解答: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6. 母公司解答: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或主体)。

二、简答题1.简述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

解答:满足下列标准之一的,即应认定为融资租赁,除融资租赁以外的租赁为经营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合理地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这里的"大部分"掌握在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这里的"几乎相当于"掌握在90%以上;(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修改,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2.简述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解答:(1)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例如平均汇率。

(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项目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3)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按照上述规定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单独列示。

三、计算及账务处理题1. A 公司于2008年12月10日与B 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租赁合同。

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标的物:甲生产设备。

(2)起租日:2008年12月31日。

(3)租赁期:2008年12月3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4)租金支付方式:2009年和2010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500万元。

(5)租赁期满时,甲生产设备的估计余值为100万元,A 公司可以向B 租赁公司支付5万元购买该设备。

(6)甲生产设备为全新设备,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921.15万元。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预计使用年限为3年,无残值。

(7)租赁年含利率为6%。

(8)2010年12月31日,A 公司优惠购买甲生产设备。

甲生产设备于2008年12月31日运抵A 公司,该设备需要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材料100万元,该批材料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发生安装人员工资33万元,设备于2009年3月1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A 公司固定资产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与租赁有关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均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要求:(1)判断该租赁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编制A 公司在起租日的有关会计分录。

(3)编制A 公司在2009年年末与租金支付以及其他与租赁事项有关的会计分录(假定相关事项均在年末进行账务处理)。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解答:(1)本租赁属于融资租赁。

理由:①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5.921%)61/(5%)61/(500%)61/(50022=+++++=万元,占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以上,符合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②租赁期满时,A 公司可以优惠购买,也符合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

因此,该项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2)起租日的会计分录:最低租赁付款额=500×2+5=1 005万元 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921.15万元未确认的融资费用=1 005-921.15=83.85万元借:在建工程 921.15 未确认融资费用 83.85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 005 (3)①固定资产安装的会计分录借:在建工程 150贷:原材料 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应付职工薪酬 33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 071.15贷:在建工程 1 071.15②2009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500贷:银行存款 500确认当年应分摊的融资费用:当年应分摊的融资费用=921.15×6%=55.27万元借:财务费用 55.27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27计提折旧:计提折旧=1 071.15÷3×9/12=267.79万元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267.79贷:累计折旧 267.792. 泰山公司系上市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该公司于2006年12月建造完工的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对外出租,该办公楼的原价为6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无残值,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上述作法相同。

2009年1月1日,泰山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对出租的办公楼进行后续计量。

该办公楼2009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

2009年 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4 800万元。

假定2009年1月1日前无法取得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

要求:(1)编制泰山公司2009年1月1日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2)将200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填入下表:(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解答:(1)至2009年1月1日该办公楼已提折旧=6 000÷25×2=480万元,该办公楼的账面净值=6 000-480=5 520万元,计税基础=6 000-6 000÷25×2=5 520万元,改成公允价值计量后办公楼的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2009年1月1日该办公楼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 520-5 000=52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20×33%=171.6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5 000累计折旧 480递延所得税资产 171.6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48.4贷:投资性房地产 6 000借:盈余公积 34.84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4.84(2)200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3.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将对外出租的一幢办公楼由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该办公楼于2007年12月31日对外出租,出租时办公楼的原价为10 000万元,已提折旧为2 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甲公司计提折旧的方法及预计使用年限符合税法规定。

从2007年1月1日起,甲公司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甲公司对外出租的办公楼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和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分别为8 000万元、9 000万元、9 600万元、10 100万元和10 200万元。

假定按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要求:(1)编制2007年12月31日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该投资性房地产每年计提的折旧额。

(3)填列2011年1月1日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单位:万元(4)编制有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解答:(1)借:投资性房地产 10 000累计折旧 2 000贷:固定资产 10 0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 000(2)每年计提折旧=(10 000-2 000)÷20=400万元。

(3)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单位:万元(4)①编制2010年初调整分录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8 000--公允价值变动 1 6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 800贷:投资性房地产 10 000递延所得税负债 6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800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贷:盈余公积 180②编制2010年调整分录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4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2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5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5贷:盈余公积 67.54. A公司2007年1月1日以16 000万元取得对B公司70%的股权,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008年1月1日,A公司又出资6 000万元自B公司的少数股东处取得B公司20%的股权。

假定A公司和B公司的少数股东在交易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1)2007年1月1日,A公司在取得B公司70%股权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0 000万元。

(2)2008年1月1日,B公司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对母公司的价值)以及在该日的公允价值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要求:(1)计算2008年1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2)计算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

(3)计算因购买少数股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调整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解答:(1)2008年1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6 000+6 000=22 000万元(2)A公司取得对B公司70%股权时产生的商誉=16 000-20 000×70%=2 000万元A公司购买B公司少数股权进一步产生的商誉=6 000-23 600×20%=1 280万元(3)合并财务报表中,B公司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对母公司A的价值进行合并,即新取得的20%股权相对应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负债的金额=22 000×20%=4 400万元。

差额=6 000-4 400=1 600万元,扣除商誉1 280万元,剩余的320万元应调整所有者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