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勤俭节约教案

幼儿园勤俭节约教案

幼儿园勤俭节约教案【篇一:国学(朱子家训--勤俭节约)教案】修文县六桶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大型教研活动资料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勤俭节约篇《勤俭节约》第一课时诵读教学说课稿2014年3月28—3月29日,我有幸参加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任课教师培训。

两天的培训使我对《国学》有更深的认识。

这次全镇教研活动,我在不专业的情况下有幸任教这门课程,只希望对今后全镇开着这门课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有不妥之处,希望老师们批评指出。

教材:《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作为地方教材在全市102所幼儿园、小学、初中使用,并被纳入必修课计划。

《勤俭节约》是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教学内容。

意在教育学生从小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学生学情分析对于古诗的学习,学生不陌生,但是吟诵教学,学生和我一样刚刚接触。

难度很大。

学法分析:《国学》教育读本的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

因此,我主要才用引导法,诵读法欣赏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陶冶学生勤俭节约的情操。

教法分析:主要才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音频、视频文件。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吟诵。

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的情况下,我采用学生分组和师生合作吟诵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程序:一、导入出示农民在田地劳作(插秧、种小麦)图片。

师质疑:看了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恰当的诗句来?生举手发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语句,它出自《朱子家训》。

出示课题《勤俭节约》二、“读一读”模块教学活动一: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简介《朱子家训》(出示课件)简介《朱子家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朱子家训》又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

其作者为明末的朱用纯。

朱用纯,字纯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

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300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以明白晓畅的句子阐述人生的深刻道理。

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它不但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朱子家训》。

出示《朱子家训》图片:【设计意图:知道《朱子家训》的大概内容讲的是什么?】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吟诵2.学生自由诵读句子,对于不认识、不懂的字词查查工具书,或者问问老师同学。

争取做到准确、通顺。

3.交流、互助,准确、流利诵读。

活动二:教师吟诵,走进意境。

1.教师吟诵句子。

(出示课件)内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学生初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设计意图: 体会教师诵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节奏和韵律, 认清字音。

】四、通过吟诵理解句子含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意思。

5、列举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意思。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 再列举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意思。

为更好的诵读奠定基础。

】活动三:学生再读,了解内容。

教师讲解吟诵的基本方法,出示幻灯片。

吟诵,就是根据诗文创作时代的汉字平仄韵来读,并且依字行腔,即赋予宛转的腔调,听起来仿佛唱歌。

基本方法有: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虚字重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

学生练习吟诵。

教师指导配乐吟诵师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吟诵,感悟其蕴涵的意义。

活动四:拓展:了解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1、为什么要节约粮食?师出示课件(非洲儿童缺食图片)2、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3、我们提出倡议----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三: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理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意思。

并揭发学生学习《朱子家训》中的内容。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勤俭节约篇《勤俭节约》第一课时诵读教学反思《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作为地方教材在全市102所幼儿园、小学、初中使用,并被纳入必修课计划。

通过在贵阳孔学堂培训,我今天第二次大胆试教,不管成功与否,希望能给全镇开展这门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朱子家训》,让学生朗读课文,陶冶勤俭节约情操。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并获得了德育教育。

但是,古诗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要求是很严厉的。

要求教师要有较深语文素养和专业知识。

比如,古诗文要求吟诵。

吟诵是古诗文的传统读法。

什么叫吟诵?大家都知道是“唱”的意思.吟诵既是有曲调旋律的吟咏唱,也可以是没有曲调的诵读念,但规律都是一样的。

只有吟诵才能体会汉诗文的原有韵味。

是古代文人的流行歌曲。

今天,我指导学生吟诵,我本身对吟诵的要求和规律知之甚少。

今后多学习吟诵的方法,也便科学有效地开展《国学》教学工作。

【篇二:幼儿园大班爱惜粮食教案】篇一: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社会:爱惜粮食活动目标1、了解农民种田的辛苦,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1、观看农村秋收的场景或到农村幼儿园参与收拾农忙活动。

2、米、稻谷、玉米等,农村种粮食的课件。

已学过古诗《悯农》。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米,请幼儿说说,米是怎么来的。

2、播放课件:课件中有谁?在什么地方干活?他们是怎样劳动的?都用了些什么工具?3、讲述农民种粮食的过程。

4、欣赏古诗《悯农》,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讨论:(1)古诗里都说了些什么?5、幼儿讲述讨论内容。

篇二:大班语言爱惜粮食活动一语言:《爱惜粮食》目的要求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学习用语言表达对农民秋收辛勤劳动的赞美和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活动过程:1、观看录像⑴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⑵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⑶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⑴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⑵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⑴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⑵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⑴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⑵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篇三:大班幼儿爱惜粮食讲座爱惜粮食(讲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明天也就是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我们国家将“世界粮食日”所在的一周定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确定的。

我国有占世界的22%人口,就是世界平均每四个人当中有一个中国人。

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饭就成为我国的第一大问题。

也许有的同学肯定会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这里一日三餐讲究搭配,讲究营养价值,鸡鸭鱼肉已是平常人家的家常菜。

但是只要你们去查一查资料,多看一些新闻媒介,你们就会知道,在我国的边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等原因,还有许多人在饿肚子,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何谈读书上学呢?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十几亿人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

也许有同学认为,节约几粒米没有多大用场,让我们一起来算笔帐:如果一个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十多亿人可节约2186万斤,这么多米可以救济4000多灾民吃10年,可以给1000多名学生吃60年,所以节约粮食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但是,在我们的同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浪费粮食的现象。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会背古诗《锄禾》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可以从这首古诗中可以看出粮食的珍贵。

据统计,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多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的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国还有少数贫困地区还有很多人吃不饱肚子,而且我国耕地面积仍在逐渐减少,人口都在不断增加,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还是一个缺粮的国家,粮食是不能浪费的。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要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节粮宣传周”里,在以后的每一天,要开展爱粮惜粮,节约粮食的宣传活动,要求人人从自己做起,个个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篇四:大班节粮教案大班节约粮食教案班级:大一班教师:唐艺宸一、设计意图: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很优越,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幼儿园每天都要浪费一些剩菜剩饭,针对这一情况,大班特设计了“爱惜粮食”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理解农民劳作的辛勤。

二、活动目标:理解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

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学习古诗《悯农》,并理解其含义。

2.物质准备:(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的剩饭。

(2)课件:一粒米的来历(3)面板、适量面粉、盆、自来水。

(4)配乐诗:《悯农》四、活动过程:1、“粮食宝宝”今天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小朋友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就请“水稻先生”来说一说吧!2、幼儿自己领悟粮食来之不易⑴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想知道的话就跟随我一起去神奇旅行吧!⑵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