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拔罐法
(五)、临床应用
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软组织 损伤等多种内、外科疾病。根据不同 疾病具体应用如下:
1.单罐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
2.多罐
适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
3.闪罐
神经麻痹 皮肤麻木 功能减退之虚证, 不适合留罐的部位(暴露部位)控制吸力
4.走罐
走罐,又称推罐。适合于面积较大,
肌肉丰厚的腰背部及大腿部 —刮痧效应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
适应范围 无痛创伤 简便易行
留罐时间 5-15 分钟
注意:充血 瘀血 水泡
(七)、注意事项:
1、拔罐的体位(坐或卧位)、部位、罐的选 择(种类、大小)。 2、操作须熟炼、敏捷、迅速,防止火烧烫
伤皮肤、烧坏衣物。 3、不宜拔罐的部位与疾病,如毛发及孕妇
的腹、腰、骶部不宜拔罐。 4、发生水泡后要及时的处理。
(一)概念
拔罐法,又名“拔火罐”, 是以罐状器具为工具,利用火 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 使之吸附在腧穴或体表,产生 刺激并造成局部充血、瘀血, 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古代医家常用于外科吸血排 脓,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 不但火罐质料、拔罐方法也 不断改进,而且治疗范围也 逐渐扩大,在外科——伤 科——内科等多种临床科目 方面都在广泛应用。
调节吸力
软组织损伤 丹毒 皮肤病
5.刺络拔罐
注意:调节出血量
6.留针拔罐
针刺深度 风湿痹痛
7.药罐 用药水煮罐
(六)、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作用原理 刺激皮部与络脉 负压作用 A)气体交换 B)自家溶血 a.刺激神经末稍、 b.类组织胺物质刺激机体器官 温热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治疗作用 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二)、火罐的种类(应用器材)
1、火罐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多功能罐 替代罐
(1)、竹罐
(2)、陶罐
(3)、玻璃罐
(4)、抽气罐
(三)辅助材料
常用有 95%的酒精棉球、镊 子、消毒的三棱针及皮肤针、 凡士林或植物油等。
(四)操作方法
• 1、闪火法:用镊子挟住酒精棉球,点燃后 在罐内壁稍作短暂停留,迅速退出并及时 将罐扣在施术部位,即可吸住。须注意操 作时不要烧罐口,以免灼烫伤皮肤。
• 2、投火法:将易燃物或纸折成宽筒
条状,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 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 拔,需注意将纸投入罐内时,未燃的 一端应向下。
• 3、煮罐法:用抽气法
火罐的起罐与消毒
起罐时常先用手指 按压罐口边的皮肤, 另以一手将罐体略 向对侧扳动,使罐 口与皮肤间形成一 个缝隙,让空气进 入罐内,罐即松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