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XX矿地质报告向省公司请示

XXXXX矿地质报告向省公司请示

关于对《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
生产地质报告》进行审批的请示
XXXX有限公司:
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XXXX煤业有限公司委托XXXX编制完成了《XXXX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17年10月24日XXXX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该《报告》进行了会审,一致认为该《报告》基本达到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现呈报省公司,请予以审定。

妥否,请批示。

附件:
1.《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会审意见
2.X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2017年10月24日
附件1
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
地质报告会审意见
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2017年10月24日,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XXXX煤业有限公司委托XXXX煤田地质局XX队编制的《X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进行了会审,会审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郏县城西北约18km,隶属XXXXX乡管辖。

井田面积1.8071km2,批准开采二1、四2煤层,现矿井主采二1煤层,其批准开采标高为+225~-300m,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两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人工落煤。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1.矿区发育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上寒武统凤山组(∈3f)、上石炭统本溪组(C2b)、太原组(C2t)、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 s)和石千峰组(P2sh)及第四系(Q);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为:上石炭统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及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山西组下部发育的二1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下石盒子组四2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

2.本井田位于禹州煤田西南部边缘王英沟背斜西翼,总体为一倾向
西的单斜形态,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小于25°。

区内以走向北西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通过钻孔和实际揭露断层形态基本查清。

矿区东部发育有王英沟背斜,有钻孔控制,依据充分,形态已查明。

区内未发现岩浆活动迹象。

井田内断层较发育,破坏了地层和煤层的连续性,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褶皱构造较简单;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3.分析研究了矿井二1煤层和四2煤层的特征。

二1煤层厚0.55~12.27m,平均厚度5.90m,局部含夹矸1层,简单结构,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矿区内二1煤中灰、特低硫、中高--高发热量之瘦煤,其用途主要为炼焦配煤及动力煤。

四2煤层厚度0.66~1.24m,平均厚度0.75m,局部含夹矸1~2层,结构中等,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四2煤为中灰、特低硫、中发热量之焦煤,其用途主要是动力用煤。

4.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

矿井二1煤层瓦斯的赋存不均衡,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瓦斯含量也将不断增大。

综合评定矿井瓦斯类型为简单。

5.划分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详细阐述了井田内的含、隔水层特征,分析了矿区充水因素;矿井主要水害为二1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和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水和老空水,并针对水害类型提出了防治措施。

预测的矿井-140m正常涌水量191.5m3/h,最大涌水量383m3/h。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6.评价了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二1煤层顶、底板岩石相对完整,属于中等类型。

井田内-250m以深存在一级热害区,其它区域地温正常;未发现陷落柱、天窗和冲击地压现象。

工程地质勘查程度为中等。

二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为Ⅱ类属自燃煤层。

7.估算了矿井资源/储量。

截止2017年8月31日,井田内查明资源量780.03万吨,其中二1煤层资源量731.13万吨,四2煤层48.9万吨;矿井共动用储量313.7万吨,其中二1煤层动用291.6万吨,四2煤层22.1万吨;矿井保有储量为466.33万吨,其中二1煤层保有储量为425.33万吨,四2煤层保有储量为26.8万吨。

8.综合评定矿井地质类型为中等。

9.进行了探采对比。

因+180工作面巷道实际揭露,该工作面煤层可采,薄煤带范围变小,本次储量计算结果比2012年《报告》计算的储量增加16.73万吨。

其它探采对比基本一致。

三、问题与建议
1.生产中应加强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并结合生产计划制定治理计划和措施;加强老空水和底板灰岩水的防治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落实“三专二探一撤”制度。

2.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收集、整理、分析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时探测二1煤层底板承压水压力、隔水层厚度等,以指导矿井疏水降压、防隔水煤(岩)柱留设等工作。

3.未来开采-140m标高煤层仍然存在带压开采问题,矿井必须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进行疏水降压工程,防止突水事故的发
生。

4.矿井下延采区必须在排水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方可进行采掘工作。

5.矿井下延采区地质资料较少,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物探或钻探方法进一步查明构造、煤层、瓦斯、底板水的赋存情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煤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

6.应加强矿井瓦斯防治和通风管理工作,下延采区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测定瓦斯参数,为矿井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7.矿井开采的二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生产中应进一步完善综合防尘措施,并组织实施。

8.随着矿井生产水平的延伸,在-250米水平存在一级热害区,应及时采区措施,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

四、结论
《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在收集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和矿井生产实际揭露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对矿井的构造、可采煤层、瓦斯、煤质、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分析与研究,总结划分了矿井地质类型和水文地质类型,估算了矿井资源储量,提出了矿井今后开采应注意的问题,基本符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完成了预定任务,同意该《报告》作为指导矿井下一步安全生产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