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新标准介绍
1、口腔器械应 首选压力蒸汽 灭菌
2、选择小型 灭菌器灭菌 应符合要求。
PART 0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509—2016
一、建筑布局及环境要求
1、I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2、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 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3、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m2,床间距应大于lm。 4、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 应不少于18m2。
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
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十 ︑ 消 毒 剂 浓 度 监 测
1、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 批次进行浓度监测;
2、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 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 测;
3、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
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
十一、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5、地面应每 天清洁消毒12次。
7、呼吸机外 壳及面板应 每天清洁消 毒1-2次;
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 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 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 更换; 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 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八、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 消毒。 2、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 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3、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 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3、应记录内镜的生物学监测结果。
4、宜留存内镜清洗消毒机运行参数打印资料。
十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5、应记录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6、应有记录测漏情况。 7、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8、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其他监测资料的 保存期应≥3年
PART 02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506-2016
五、流程要求
1、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 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 和使用。
2、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
六、 配
置 要
1、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 匹配。
2、应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
头。 3、通风设施
求
4、张贴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以文字或图片。
七、设备配置
五、医院感染的监测
1、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 生物等。
2、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 药菌监测。
3、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六、手卫生要求
九、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2、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 设备的有效性。 4、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
PART 04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510—2016
一、布局与设施
1、病区内病房(室)、治疗室等各功能区域内的房间应布局 合理,洁污分区明确。【总体要求】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3、病区医务人员应根据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主要特点开展 针对性风险因素监测。 4、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 配合调查,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三、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2、床单、被套、枕套等 1、应进行定期清洁和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 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 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 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
医院感染控制新标准的 内容介绍
PART 01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WS507—2016
一、
集中
1、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
疗中心(室),负责内镜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
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
二、协同配合要求
1、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新建、改建与扩建的 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 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平。
4、低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中或低
水平消毒。
1、口腔器械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含
四 ︑ 清 洗 要 求
超声波清洗)。
2、非电源口腔器械可选择机械清洗方法。 3、带电源口腔器械、精密复杂口腔器械宜选择 手工清洗。
4、清洗后器械表面、螺旋结构处、关节处应无污渍、
水渍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五、灭菌方法选择
3、被芯、枕芯、褥子、 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 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
(或)消毒,遇污染应及
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 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
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换、消毒。
四、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的管理
1、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现用现配。
2、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 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4h。 3、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 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
二 协 同 配 合 要 求
2、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 技术参数);
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 检修的质量审核
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室)设备的 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二、协同配合要求
3、保障内镜诊疗中心(室)的 水、电、压缩空气的供给和质 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 护和检修。
三、专业化要求
1、应配备足够的非 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 干手消毒剂,洗手设 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 低于1:2,单间病房应 每床1套。应使用一 2、干手用品宜使用 一次性干手纸巾。 3、探视者进人ICU前
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
消毒剂消毒双手。
次性包装的皂液。每
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 剂。
七、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3、普通患者持续 1、医疗区域的物 体表面应每天清洁 2、计算机键盘宜 使用键盘保护膜覆
一、分区
3、回收清洗区与保 养包装及灭菌区间 应有物理屏障。
4、工作流程设计应 由污到洁。
二、设备、设施
1、污物回收
2、手工清洗
器具 4、超声清洗
器
池
3、工作台
5、灭菌设备。
三、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
1、口腔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和 (或)灭菌。
3、中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 平或高水平消毒。
2、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
PART 05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511—2016
一、管理要求
1、落实门诊、 急诊就诊患者 的预检分诊和 首诊负责制。
2、应制定明确 的经空气传播 疾病预检分诊 制度与流程并 落实。
1、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 工作,其数量与本单位的工作量相匹配。
2、应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四、分区要求
1、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区)、清洗 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 2、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 作应分室进行。 3、诊疗(检查)室与清洗消毒室应分开。
四、探视者的管理
1、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2、探视者进人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 后清洗消毒。 3、探视者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4、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311的要求进行防护。 5、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使用的医疗设备如
监护仪、输液泵、 氧气流量表等)表 面,应每天清洁消 毒1-2次;
消毒1-2次,达到
中水平消毒;
盖,表面每天清洁
消毒1-2次;
七、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4、多重耐药 菌感染或定 植患者使用 的医疗器械、 设备应专人 专用,或一 用一消毒。 6、安装空气 净化系统的 ICU,空气净化 系统出、回 风口应每周 清洁消毒1-2 次。
5、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6、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 度应维持在30%-60%。 7、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 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8、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二、人员要求
1、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 定。
2、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 接触患者。
3、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 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二、人员要求
4、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5、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1、清洗槽。手工清洗消毒操作还应配 6、测漏仪器。 7、计时器。 8、内镜及附件运送容器。 9、低纤维絮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垫
备漂洗槽、消毒槽、终末漂洗槽。
2、全管道灌流器。 3、各种内镜专用刷。 4、压力水枪。 5、压力气枪。
巾。
10、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八、个人防护用品
1、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1、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 展医院感染及其相关监测,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 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 的监测等。
2、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对监 测发现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 施。
一、分区
1、应设立独立的器械处理区。
2、区域内分为回收清洗区、保养包装及灭菌区、物品存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