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讨【试卷总题量: 38,总分: 100分】用户得分:98分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1.比较我国两化融合与德国工业4.0,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对应()阶段。
A.工业2.0B.工业2.0向3.0过渡C.工业3.0D.工业3.0向4.0过渡用户答案:[B] 得分:2.002.下列关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不是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首个体系类国家标准B.全面解析了企业两化融合的内涵、要素和关键环节C.全面剖析我国大量先进企业典型案例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两化融合的概念和体系框架D.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研究制订战略发展规划的建设指南E. 为企业展示了两化融合的全景图用户答案:[A] 得分:2.003.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具备显著的生态优势,具体是指()。
①庞大的人才(用户)优势②丰富的系统性工程建设经验③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④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⑤全球最完备的互联网生态体系⑥领先的技术优势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用户答案:[C] 得分:2.004.两化融合生态系统、工业4.0参考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分别是哪个国家的()。
A.中国、美国、德国B.中国、德国、美国C.中国、德国、日本D.美国、德国、日本用户答案:[B] 得分:2.005.广泛深入开展贯标培训,不包括()。
A.完善培训体系B.分层次、分类别、分渠道开展培训C.培育新型企业家D.建立培训中心用户答案:[D] 得分:2.006.2017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态势,整体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演进。
A.高速增长B.增长C.缓慢增长D.平稳不变用户答案:[B] 得分:2.007.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支撑服务能力,主要任务包括()。
①夯实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基础②发展核心工业软硬件③提升工业云与大数据服务能力④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⑤逐步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用户答案:[D] 得分:2.008.经过“实践-理论-实践”多轮次循环,电子一所牵头起草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GB/T 23020,简称《评估规范》),于()正式发布。
A.2011年9月B.2012年9月C.2013年9月D.2014年9月用户答案:[C] 得分:2.009.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制造体系用户答案:[C] 得分:2.0010.与其他参考架构不同的是,两化融合生态系统(IIIE)从()的视角阐释工业化与信息化交互协同的理念方法与关键特征。
A.融合B.发展C.智能D.创新用户答案:[A] 得分:2.0011.围绕两化融合的推进主体(“谁来做”)、活动对象(“做什么”)、基础资源条件(“基于什么做”)三个基本问题,从()三个视角出发构建两化融合生态系统。
A.组织生态、价值网络、资源环境B.组织结构、价值生态、资源环境C.组织环境、价值网络、资源生态D.组织网络、价值生态、资源环境用户答案:[A] 得分:2.0012.工业互联网发展,全球正处于格局未定的()和规模化扩张的(),中国正处于抢占工业互联网主导权的()。
A.关键期、窗口期、战略机遇期B.窗口期、关键期、战略机遇期C.战略机遇期、窗口期、关键期D.战略机遇期、关键期、窗口期用户答案:[A] 得分:2.0013.已发布/待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数量是()。
A.3B.4C.5D.6用户答案:[C] 得分:2.0014.比较中美德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互联网生态基础最好,SaaS应用潜力最大。
A.美国B.中国C.德国用户答案:[B] 得分:2.0015.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制造体系用户答案:[C] 得分:0.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1.比较中美德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下列论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国与美德在工业基础和工业know-how方面差距显著B.中国工业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C.中美德在信息基础设施及ICT技术能力方面各有所长D.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全球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最完备的互联网生态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2.对于制造业企业,根据生产类型不同,分为()评估问卷。
A.流程型制造B.混合型制造C.离散(大批量)D.离散(中小批量)E.离散(复杂单件)用户答案:[ABCDE] 得分:2.003.“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基本思路包括()。
A.既注重技术创新, 也注重管理变革B.既注重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也注重培育发展新动能C.既注重关键点突破, 更注重系统能力提升D.既注重制造企业,也注重ICT企业E.既注重继承发扬,也注重创新突破用户答案:[ABCDE] 得分:2.004.研究新时代两化融合新特征、新内涵、新要求,要()。
A.围绕统揽两个强国建设的总纲B.围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C.围绕相关政策文件研究制订和落实D.探索形成产业创新变革的中国方案E.做好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和实施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十五大上提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B.在十六大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C.在十七大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D.在十八大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E.在十九大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户答案:[ABCDE] 得分:2.006.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中的水平与能力评估包括()。
A.基础建设B.单项应用C.综合集成D.协同与创新E.竞争力F.经济和社会效益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7.下列关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描述正确的是()。
A.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B.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融合点C.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D.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8.两化融合生态系统与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包括()。
A.协调兼顾,创新引领B.系统融合,突出重点C.自主可控,开放合作D.动态优化,持续改进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9.加快关键亟需标准研制,包括()。
A.企业标准B.团体标准C.行业标准D.国家标准E.国际标准用户答案:[BDE] 得分:2.0010.两化融合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数据B.技术C.组织结构D.业务流程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11.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推广应用包括()。
A.政府精准决策B.行业精准引导C.市场精准服务D.企业精准决策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12.IT资源广泛互联促进了IT能力的()。
A.软件化B.模块化C.标准化D.平台化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13.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包括()。
A.通用共性标准B.基础设施标准C.产品生命周期标准D.企业(组织)管控标准E.产业链标准F.行业应用标准G.特定企业标准用户答案:[ABCDEF] 得分:2.001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主要针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A.装备化基础薄弱B.流程管理缺位C.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D.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1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循环()。
A.战略循环B.要素循环C.管理循环D.技术循环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8道题】1.各省市两化融合发展阶梯特征明显,总体呈现出“沿海高、西南高、西北低、东北低”的态势。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5.00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战略循环包括从战略到可持续竞争优势到新型能力的一个循环过程。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5.00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六个导向和八项管理原则。
()Y.对N.错用户答案:[N] 得分:5.004.我国两化融合与德国工业4.0在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差异较大。
Y.对N.错用户答案:[N] 得分:5.005.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0。
()Y.对N.错用户答案:[N] 得分:5.006.两化融合理论框架包括两化融合内涵、两化融合边界、两化融合机理、两化融合路径。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5.007.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视角、六条主线和四个阶段。
()Y.对N.错用户答案:[N] 得分:5.008.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都遵循PDCA方法,是系统提升过程有效性的管理方法论,在各自的内涵和目标等方面没有本质差异。
()Y.对N.错用户答案:[N] 得分: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