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金绿宝石鉴定讲解

第5章金绿宝石鉴定讲解


• (2)包裹体
– 1)天然金绿宝石中的特征包体: • 细小平行生长管或针状矿物包体; • 磷灰石、石英、云母、阳起石、萤石、方解石等矿物 包体;
• 二相或三相及指纹状气液包体。 – 2)助熔剂法合成金绿宝石中的特征包体:
• 白色或淡黄色助熔剂残余包体,常呈羽状(指纹状、 云翳状、窗纱状)和定向排列的拉长熔滴状。
第四节 金 绿 宝 石
• 猫眼石(Cat’s eye)和变石
(Alexandrite)同属金绿宝石
(Chrysoberly)矿物. • 金绿宝石类品种:
– 猫眼石:具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 – 变石:具变色效应的金绿宝石; – 变石猫眼石:同时具有变色现象和猫
眼效应的金绿宝石; – 金绿宝石:宝石级普通金绿宝石。
一、金绿宝石的基本特性
• 1、化学成分 • 2、晶系和晶形 • 3、力学性质 • 4、光学性质 • 5、包裹体
1、化学成分
• 化学式:BeAl2O4 – 含BeO19.8% , Al2O380.2%。
• 杂质: – 常含Fe( Fe2O3含量可达 6%) – 还常含Ti、Cr等
2、晶系和晶形
• 晶系:斜方晶系。 • 晶形:板状、短柱状、常形成假六方环状三连
2、变石的鉴别
• (1)变石的主要识别特征
–一般有明显颜色变化,其特征颜色是:
• 日光下 ——
灯光下
• 绿、蓝绿 —— 紫红、褐红
–强玻璃光泽。
–强三色性:绿色 — 橙色 — 淡紫红
–仪器检测
• (2)变石与仿变石的区别
–1)合成刚玉仿变石 • 日光下呈蓝紫或蓝灰色,灯光下呈紫红色。 • 折率1.76~1.78 ,比重4.0。 • 常见有气泡和弧形生长纹(焰熔法生长)。
晶穿插双晶,晶面常见平行条纹。
3、力学性质
• 解理:金绿宝石晶体可出现三组解理,一组发育中等,
另两组不完全;变石和猫眼一般无解理,金绿宝石常见 贝壳状断口。
• 断口:贝壳状 • 硬度:8~8.5 • 比重:3.73(±0.02)
• 颜色:
4、光学性质
–浅黄、黄、黄绿、灰绿、 褐—黄褐、浅蓝、无色 等。
产品类型 折射率
双折率
比重
紫外荧光
天然 1.746~1.755 0.008~0.010 3.71~3.75 弱红色
助熔剂法 1.742~1.751 0.007~0.009
3.73
中~强红色
晶体提拉法 1.740~1.749 0.007~0.009 3.715
强红色
• (1)紫外荧光 –天然变石一般发微弱的红色荧光 –助熔剂法合成变石发中—强红色荧光 –晶体提拉法合成变石发强红色荧光 –Inamori公司晶体提拉法合成的猫眼变石荧光比 较特别:长波下发中强红色荧光;短波下表面发 微弱似白垩状黄色荧光,深部显弱橙红色荧光。
–变石因含Cr而产生变色 现象,一般在日光下呈 黄绿、褐绿、灰绿至蓝 绿色;在白炽灯光下呈 橙红、褐红至紫红色。
• 光泽:玻璃—亚金刚光泽 • 透明度:透明—不透明 • 光性:非均质体,二轴晶(+) • 折射率:1.746 ~ 1.755(+0.004,-0.006) • 双折射率:0.008 ~ 0.010 • 色散:0.015 • 多色性:变石具强三色性:绿、橙黄、紫红。
– 天然金绿宝石在2160、2403、4150cm-1有明显特征吸收
峰,而合成金绿宝石没有。
三、金绿宝石的评价
1、猫眼石 (1)基底色:优→劣 • 蜜黄色—黄绿色—绿色—棕色—黄白色—绿 白色—灰色。 • 各颜色品种的较鲜亮者,价值相对较高。
(2)亮带(眼线): • 要求亮带居中、细窄而直、清晰明亮。 • 能显示出良好的“活光”。 • 亮带的光泽色: – 金黄—银白—绿—蓝白—蓝灰; – 能与基底色形成鲜明对照; – 有明显的“乳白—蜜黄”效应。
• 不透明的六边形铂晶片包体。 – 3)晶体提拉法合成金绿宝石的内部特征:
• 含有气泡 • 弧形生长纹
• (3)红外光谱
– 天然品在生长中总是掺有H2O和OH-,故具有水分子振
动吸收,在2800~3300cm-1之间有强烈的特征吸收峰。
– 助熔剂法和晶体提拉法合成的金绿宝石在生长过程中没
有水介入,因缺水而无上述吸收峰。
– 黄、黄绿、绿、褐色品种:445nm ( Fe3+)强吸收带。
5、包 裹 体
• 金绿宝石中常见指纹状气液气体;
• 透明晶体中有时可见双晶纹、阶梯状生长面;
• 猫眼石中含有大量平行C轴定向排列的细长管状负 晶、针(丝)状钛铁矿及金红石包体,因而切磨成 弧面型后可出现猫眼效应。
• 其他结晶矿物包体:石英、云母、阳起石、针铁矿、 磷灰石等。
–2)合成尖晶石仿变石 • 日光下呈灰蓝色,灯光下呈蓝紫色。 • 均质体,无多色性。 • 折射率1.72~1.73。 • 比重 3.65 。
3、天然与合成金绿宝石的区别
• 合成金绿宝石:
–合成变石 用助熔剂法、晶体提拉法生长; –合成猫眼石 用晶体提拉法生长。
• 天然与合成金绿宝石的主要物理性质表:
双晶面
C
二、金绿宝石的鉴别
• 1、猫眼石的鉴别 • 2、变石的鉴别
1、猫眼石的鉴别
(1)主要肉眼识别特征
– 特有的蜜黄、褐黄或黄绿色; – 猫眼效应一般特别明显,光带细窄灵活; – 用单光源照从侧面照射,两侧常呈“乳白—体色”现象。
即:向光面呈本体色,背光面呈乳白色。
光线与猫眼石的长轴中心成45°
(2)猫眼与其它具猫眼效应宝石的鉴别
均质体
①石英猫眼(勒子石):最易与金绿猫眼混淆, 当颜色相近时,可据石英猫眼的折射率1.54、 比重2.65、无特征吸收光谱与金绿猫眼区别。
②人造猫眼(玻璃猫眼): 玻璃纤维制成,有各种颜色,光带明亮灵活,其中蜜黄及褐黄 色品种颇似金绿宝石。 颜色和光带往往过于艳亮,不自然。 10X放大观察两侧腰部,可见密集六边形蜂窝状结构。 N约1.54,比重约2.46,硬度5~5.5,均质体,无多色性。
其它品种三色性弱~中等,颜色随体色变化。
• 荧光:
– 变石在长、短波紫外线下呈无—中等的紫红色荧光; – 绿黄色金绿宝石在短波紫外线下可能有弱绿色荧光; – 其它品种在紫外线下一般呈惰性。
• 吸收光谱:
– 变石:680.5、678.5(Cr3+)强吸收线,665、 655、645弱 吸收线,540—590吸收带,476、473、468nm弱吸收线, 紫区全吸收。
相关主题